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遭遇的罕見大地震震驚世界,很多人將它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唏噓不已。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學者認為,汶川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是251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可能與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有關系。北京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力學所研究員鄧乃恭說:“全世界最大的震級是8.9級,最小的是負3級。在中國歷史上,8級大地震只發生過十幾次。
鄧乃恭認為,汶川地震發生在中國中部南北向地震帶上的龍門山段。這是中國東西部兩個地震區的分界線,本身就是強地震活動帶。這次地震又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地震帶這兩大超級地震帶在中國的交匯處。這次地震的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因此波及范圍也就更廣,連距震源數千公里外的泰國都有明顯震感。
根據里氏地震規模定義,4.3級以下地震發生時,靜止或在樓上的人可感到震動,懸掛物可能搖晃;4.8級到6.2級時,人們會出現行走不穩,甚至難以站立。7.3級時煙囪倒塌、地上出現裂縫、地基受損; 7.3級以上至最高的8.9級時,地面出現大裂縫,道路斷裂,建筑物完全被摧毀,表面可以看見波動。
“到目前為止,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難題。”鄧乃恭說,地震預報必須同時包括時間、地點和強度,由于地震情況復雜有些地震能預報,有些則無法預報,現在全球預報地震的準確率只有20%多。
鄧乃恭還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主要用地震來預報地震,就是用以前發生過的地震來預報以后的,特別是用大震前發生的小震來預報地震。中國預報最好的是海城地震。海城地震屬于前震、主震和余震型,比較好預報。但像有兩個主震的雙震型或是沒有前震的單發型地震,就很難預報”。
全世界對于地震預報正在繼續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