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外派英國工作多年,閑暇間,去了許多英國的莊園。不同于羅馬人的奢華求名,也不同于法國人的酒香四溢,更不同于俄國人的地主做派,英國的貴族莊園,完全是“參透喧囂”的回歸寧靜,是“曾經滄?!钡摹榜R放南山”——是真正的“鄉村雅居”。有些上海人瞧不上“鄉下人”,可英國的貴族們倒很樂意做個“鄉下人”。

“邱吉爾莊園”名為“布倫海姆宮(Blenheim Palace)”,位于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因英國二戰時期著名的鐵腕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出生在這里,而被人們習慣地稱為“邱吉爾莊園”。
顯赫的家族
溫斯頓·邱吉爾的家族非常顯赫,輝煌的根脈可追溯到“馬爾伯勒(Marlborough)公爵一世”約翰·邱吉爾。約翰·邱吉爾才華橫溢,作戰英勇,首次以平民身份獲得“馬爾伯勒公爵”稱號,深得當時女王安妮的器重,女王特將貼身“管錢包(Purse Keeper)”的女仆薩拉賞賜給約翰作妻子。也許是命運弄人,“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父親也叫溫斯頓·邱吉爾!
1704年8月13日,約翰·邱吉爾率領聯軍,在歐洲大陸一個叫“布倫海姆”的地方,首次擊敗不可一世的“太陽之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軍隊,并俘獲法軍首領泰拉德(Tallard)元帥,令整個歐洲為之震驚。
為表彰此次名垂青史的赫赫戰功,女王安妮決定,把牛津郡附近數百公頃的皇家獵場賜給“馬爾伯勒公爵一世”,讓其修建“布倫海姆宮”。在“邱吉爾莊園”東門上方刻有碑文:“在慷慨的君主幸運之光照耀下,這所房屋建給約翰‘馬爾伯勒公爵’及其‘薩拉公爵夫人’,由溫布勒先生在1705年到1722年間建造……”
但建造莊園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當約翰·邱吉爾在前線,不斷為女王帶來勝利消息的時候,他的敵人們,卻在后方挖空心思地破壞女王對他的信任。結果,批準給他建造莊園的24萬英鎊資金沒有全部到位。1712年,建造莊園的所有工作,因資金匱乏而被迫停止。女王安妮逝世后,“馬爾伯勒公爵一世”和夫人用自己的錢、耗時17年才完成了浩大的莊園修建工程。遺憾的是,“馬爾伯勒公爵一世”本人未能活著看到宮殿的全貌。
秀美的莊園
記得那年秋天,我第一次驅車從莊園的北門進入,一進大門,霎時便被撲面而來的壯觀景色驚呆了!一彎柔波漣漣的湖泊鑲嵌在無邊的綠地上,湖心小島如羞澀的少女婷婷玉立,傷感的紅葉隨風飄落,古色古香的“布倫海姆宮殿”祥和地端坐在遠方,讓人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人間。
“邱吉爾莊園”是英國最大的私人宅院之一,作為中心建筑的“布倫海姆宮”,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正門六根古希臘克林斯雕花石柱,支撐著有著精美浮雕圖案的三角形山墻,前面一片開闊的庭院。據說,二戰期間,溫斯頓·邱吉爾首相,曾在此庭院召集萬人“誓師大會”,以號召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
“布倫海姆宮”內部裝飾富麗堂皇,進入高達20米的宏偉大廳,仰頭是一穹由英國著名畫家詹姆斯·桑希爾在1716年繪制的天花板油畫,畫面生動地再現了整個“布倫海姆戰役”過程,展示了“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勝利。
離開大廳,人們可依次參觀“瓷器走廊”、“紅色起居室”、“綠色書房”、“第一、二、三國賓居室”及“長廊圖書館”等。每間居室墻壁上,都掛滿了家族先輩的肖像、各種風景油畫及珍貴壁毯,地上鋪滿昂貴的絲織地毯,古舊的家具桌子上,擺著大量王室賞賜的奢侈銀質及瓷器餐具等,默默昭示著往日的輝煌。
在“第一國賓居室”的壁爐頂上,有一面當年在“布倫海姆戰役”中繳獲法國軍旗的復制品。這面軍旗復制品可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為了表示對英王的效忠,每年的7月13日(即“布倫海姆戰役”勝利紀念日),邱吉爾家族必須向王室呈交一面法國軍旗的復制品(上織有“XXXX年”字樣),作為莊園支付給王室的“租金”,如果忘記按時交納“租金”,則整個莊園將被王室收回,以示懲處。
長達55米的圖書館最初被設計為畫廊,這里有著宮殿內最好的裝飾和最珍貴的藏品,“女王安妮”和“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雕像、“國王威廉三世”的肖像、上萬冊的珍貴古舊藏書,一頂曾被“女王安妮”戴過的紅色絲絨帽子等,堪稱“獨一無二”的歷史影像,價值連城。長廊的盡頭是一架巨大的管風琴,在家族聚會或舉行宗教儀式時用于演奏。
“布倫海姆宮”北面莊嚴的拱門外面,是遼闊柔軟的青草綠地和一望無際的湛藍天空。山坡起伏著向兩邊伸展,坡上開著不知名的小花,野鴨成群結隊,歡快嬉逐,雪白的羊群猶如散落的珍珠,點綴在盈盈綠草間。
中間一條寬闊整潔的甬道,直通向盡頭高聳的“勝利之柱”。一座獨特的拱形石橋把莊園隔成兩岸,橋下的湖水清澈撩人,白云和睡蓮倒映在鏡子般的湖面上,天鵝在水里目中無人地巡游著,偶有水鳥展翅掠過,更覺悠遠、靜謐。
舒緩信步,滿目歡愉,清新的空氣中,四處彌漫著英國下午茶般優雅的味道。

宮殿的西面,是一座精美的“意大利式花園”,有英國建筑大師范布勒爵士設計的巨大幾何形花壇,有著名意大利雕塑家貝尼尼制作的水神噴泉,數尊古羅馬雕塑更是栩栩如生、典雅高尚。
宮殿的南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坐在草地的長椅上,可以遙望遠處位于布雷頓教堂的邱吉爾家族墓地。溫斯頓·邱吉爾死后就葬在那里,與先祖相伴。
由于莊園太大,為了盡賞美景,人們還可以乘坐穿梭在莊園兩岸的小火車,以免去徒步行走的勞頓。
傳奇的偉人
徜徉在莊園中,不能不想起那位在二戰中叱咤風云的“三巨頭”之一、兩任大英帝國首相、人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偉人——溫斯頓·邱吉爾。溫斯頓·邱吉爾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勛爵,曾任英國政府財政大臣和下院保守黨領袖;他的母親珍妮·杰羅姆是美國百萬富翁——金融家列昂納德·杰羅姆之女。得天獨厚的家庭背景,為溫斯頓·邱吉爾日后步入政壇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其實,溫斯頓·邱吉爾生在“邱吉爾莊園”完全事出“偶然”,因為按照英國的貴族爵位“有長不傳次、有子不傳女”的世襲制度,溫斯頓·邱吉爾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身為“馬爾伯勒公爵七世”的第三子,是沒有資格繼承“公爵”頭銜的,所以成年后,倫道夫便搬出了莊園,和夫人珍妮住在倫敦海德公園北側的一幢公寓里。
1874年11月底,身懷六甲的珍妮隨丈夫來到“邱吉爾莊園”參加聚會,據說,當時珍妮情緒亢奮,連舞三天三夜,終至腹痛難忍,于30日晚,在“布倫海姆宮”底樓靠近西邊大廳的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早產生下了溫斯頓·邱吉爾。這位偉大的母親,去世前欣慰而自豪地說:“我這一生沒什么遺憾,我為英國生下了溫斯頓·邱吉爾!”
溫斯頓·邱吉爾智慧過人,多才多藝,不僅是個杰出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浪漫的詩人,更是一位頗有造詣的畫家。一行行浸透浪漫的詩句,一幅幅描繪風景的圖畫,還有在千軍萬馬面前指揮若定的必勝神態,都使人對這位偉人肅然起敬。
溫斯頓·邱吉爾曾不無幽默地說過:“我一生做了兩件非常正確的事情,在‘邱吉爾莊園’出生,在‘邱吉爾莊園’結婚?!?/p>
莊園里有一座精致、典雅的“戴安娜神廟”,當年,墜入情網的溫斯頓·邱吉爾就是在這兒,向溫柔、美麗的克萊門蒂娜·霍齊爾求婚的。傳說那天黃昏,晚霞絢麗,微風習習,兩人并排坐在石頭長椅上,克萊門蒂娜看到地上有一只小甲蟲在爬,她暗自想,“如果它爬到那條墻縫處,溫斯頓還不求婚,那他肯定永遠不會向我求婚了……”結果,當然是“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小甲蟲,也從此成了克萊門蒂娜一生喜愛的“吉祥物”。
……

“邱吉爾莊園”現由“馬爾伯勒公爵十一世”約翰·喬治·馮德比特·亨利·斯賓賽·邱吉爾繼承,雖然莊園被經營得有聲有色,但邱吉爾家族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都大大遜色于祖先,風光不再。
走出莊園,正值夕陽西下,不知為何,一陣沒落的感傷涌上心頭:
“……
散盡悲歡,
衰落是酒后的無奈,
惟有斑駁的家譜,
像一樹頑強的藤蔓,
沿著夕陽的余輝,
悄然攀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