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覓劍、周慧蘭在1月21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上報道:日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召開了題為“中國改革三十年:評價與展望”的新年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管理學家成思危在會上致開幕詞,他說,改革進入了深化和攻堅的階段。有許多矛盾需要認真處理。第一是法治和人治的矛盾。盡管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長期的努力。腐敗是影響國家發展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要徹底根治這個問題,必須靠法治來解決。我們尚未真正樹立憲法的權威,需要進一步根據憲法來審查各部門和各地方推出的法規,如果不符合憲法的,一定要撤銷。我想這是一個根本。依法治國首要的是依法行政或者說依法治官,因為政府官員和人民群眾相比是強勢,所以政府官員能不能夠依法行政,是非常關鍵的。再一點,依法治國要靠全民的力量和覺悟,單靠監督部門的監督是不夠的,還要依靠群眾監督、民主監督、民主黨派監督、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的監督,以及新聞媒體輿論的監督。第二是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我認為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上是把公平和效率結合起來了,一方面要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去追求經濟發展的效益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保障社會公平和公正,特別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如果只講效益不講公平,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不穩定,就談不上效率;只講公平不講效率,就沒有辦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現在大家都比較注重講公平,但我還是要說,千萬注意不要用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第三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應該密切結合,政府的宏觀調控不能違反市場經濟的三個基本規律:一不能違反價值規律,限價或者補貼的方法都只是權宜之計,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二不能違反供求規律。我們應該相信市場,不要用自己主觀的判斷來代替市場信號。三不能違反市場競爭規律,我們以前用限制新進入者來防止重復建設,實際上這個提法是不對的。沒有新的市場進入者和競爭者,市場是不可能進步的,所以后來改成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這個提法就科學了。第四是要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一方面中央要有一定的財力。另一方面也要給地方一定的主動性。如果權利過分集中,就會把矛盾過分集中;財力過分集中,就會把負擔也過分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巧妙的藝術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