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首都零售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分析,明確了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的指導原則。并對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戰略重點進行了闡述;進而提出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即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零售業戰略、品牌市場戰略、結構調整戰略、區域合作發展戰略、“人才強商”戰略、對外開放與“走出去”戰略、空間布局戰略。
關鍵詞:零售業;戰略目標;戰略定位和戰略重點;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713.32 文獻標識碼:A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Modern Retailing in Beijing
SUN Yong-bo,TANG Li-jun
(Business School,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By analysing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retailing development in Beijing,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guiding priciple by expatiating the strategic goals,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 emphases concerned. These stratgies are related to the retailing development in Beijing involving brand market,structural adjustment,regional cooperation,human resources,invation and spetial lay-out,etc.
Key words: retailing;strategic goal;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 emphases;development strategy
一、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分析
認清行業所處的宏觀環境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戰略規劃的前提保證,按照PEST分析法,對北京零售業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分析如下:
(一)政治法律環境
作為我國的首都,北京集中了全國最高級別的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以及眾多的外國領事館,它是我國政治、政策和法律信息的發布中心以及經濟監管中心,這為北京零售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和信息獲得優勢。中央經濟會議也提出了“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要求。這一系列號召和政策的提出,為首都零售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行業管理方面,為了規范行業的經營環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為了規范企業的價格,國務院重新修改了《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對一些價格違法行為予以懲治;“十一五”時期我國流通領域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競爭的國際化特征將更加突出。外資商業進入將由合資、合作的探索階段進入以獨資和并購為主的規模擴張階段,此時北京必將成為跨國商業巨頭國際競爭的主要市場之一,首都零售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態勢。可以預見,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規范行業行為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法律體系會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會更加健全,這既是市場競爭態勢的需要,也是零售企業發展的自身需要。
(二)經濟環境
零售業進入WTO時代,正逢我國“十五”規劃完成,并開始向“十一五”規劃邁進時期。這一特殊時期為首都零售業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并提供優越的經濟環境。
北京的經濟增長方式將由重視規模速度的外延型向突出結構優化提升、統籌協調發展的內涵型轉變。城市建設將更加突出城鄉統籌,快速推進郊區城市化進程。城市總體發展進入建設和諧社會與首善之區的新階段。同時,隨著區縣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調整,中心城區的人口、產業及經濟社會活動將逐步向新城和城市外圍轉移,新城將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在此期間,人民生活品質將繼續提升。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開頭年,2006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 97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 620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7%,城鄉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0.8%和32%,比上年分別下降了1個和0.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加快,服務性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市場規模的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和能級的提升,為北京零售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同時,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推動首都更加全面、快速地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零售業作為服務奧運的重要窗口行業,占據了奧運會舉辦前后的巨大商機,這為首都零售業整合資源、集約功能、提升水平、接軌國際化商業、實現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三)社會環境
在社會環境里,影響零售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戰略要素有:生活方式演變、就業預期水平、結婚率及家庭數量增長速度、人口增長率、人口年齡分布狀況及其變化趨勢、人口區域遷移情況、平均壽命情況、出生率等。
截至2006年末,北京市戶籍人口為1 197.6萬人,自然出生率僅為0.06‰,但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達到1 581萬人,比2005年激增43萬。巨大的人口數量給城市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但同時也為首都零售業的發展帶來了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增長空間。
此外,消費主體及其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第一,收入不低、經濟自主、注重生存價值的獨生子女、年輕人將成為消費主體;第二,老齡者增加,促使社區各種業態連鎖店的發展,便利店將逐漸成為這些消費者的首選;第三,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家務勞動越來越向商品化、社會化趨勢發展。
(四)技術環境
北京聚集了許多一流文化機構、教育科研機構,科研成果眾多,技術水平處于全國前列,這為零售業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并有力的帶動了物流體系和供應鏈的現代化發展。
二、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的指導原則
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與首都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統籌兼顧、適度超前、優化結構、強化特色、城鄉協調、繁榮有序”的發展原則,抓住承辦奧運的契機,加強零售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業態結構和空間布局,增強零售業的服務功能,努力擴大并滿足消費需求,循序漸進的提升首都零售業質量,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首都市民生活品質和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保障。
1.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的原則,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應結合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的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促進城鄉零售業協調發展。
2.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與首都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要與首都經濟發展狀況、消費群體分布和購買力水平相適應,避免貪大求多、過分聚集和重復建設。
3.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與優化商業網點結構相結合的原則,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公平競爭。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要充分考慮一定地域內的同業競爭狀況。對競爭不夠充分的地域,應適當發展;對競爭相對充分的地域,應適度控制;對競爭十分激烈的地域,應嚴格控制新增,尤其是大型商業設施。
4.統籌兼顧、適度超前的原則,從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從整個城市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出發,通盤考慮,統籌兼顧,戰略應具有前瞻性,著眼于未來,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以適應不斷提高的消費水平和商業發展的需要。
5.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利民的原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是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應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利民的原則,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三、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應是:圍繞北京提前實現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全力構建與北京城市發展新定位相匹配的安全、規范、便利、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零售業服務體系,業態結構和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經營行為更加規范有序,服務功能更加配套完善,居民消費更加便利舒適,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率先基本實現零售業現代化,以實現傳統零售商業向現代零售商業轉變為主線,以建成京津冀都市圈現代商業中心為目標,著力建設城市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中心“三級商業網絡體系”(如圖1),加快建立起能滿足社會需求升級要求、體現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功能特征和發展水平的現代零售業體系。總體發展水平與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更加吻合,支柱地位得到鞏固,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能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目標:(1)服務于首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小康社會的建設,構建集約便利的消費品零售商業體系。(2)服務于特色農業和優勢工業的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物流園區,推進物流園區與批發市場的創新發展。(3)服務于文化和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探索商業、旅游、文化互動發展新模式,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4)服務于“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大城市建設,統籌建設“一主兩副”的城區商業新格局,推動城鄉市場的協調發展。

至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以上,達到4 470億元;2010年,連鎖商業實現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達到35%左右。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刷卡消費的比例達到38%以上。至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達到15 173億元。
四、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戰略重點
(一)戰略定位
未來首都現代零售業的發展走向為:(1)現代零售業。零售科技含量高,具有較高的零售業便捷度和成熟度,具有較高的零售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零售業業態發展水平。(2)宜居零售業。零售業環境寬松舒適,流通服務便利、周到,適宜都市人居。(3)享受型零售業。零售業、文化、娛樂等有機結合,使消費者獲得充分的現代享受,使單純購物型消費向享受型、體驗型消費轉化。
根據未來首都現代零售業的發展方向,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定位應為:(1)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走向世界,鼓勵有核心競爭力的首都零售企業不斷增強實力,創建知名品牌,成為帶領我國零售業發展壯大的領軍企業;(2)現代化水平高,符合北京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定位;(3)分布格局合理,適應北京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4)多種業態并存,既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又滿足旅游市場需求;(5)服務質量優異,為消費者營造舒適、享受的消費環境。
(二)戰略重點
為實現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依據發展戰略定位,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進首都現代零售業的發展:(1)著力健全零售業管理規范體系;(2)遵照首都城市發展規劃,合理利用城市空間,規劃零售業空間布局;(3)建設現代化的零售業流通體系;(4)培育和提升零售企業的競爭實力。
五、首都現代零售業發展戰略
(一)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零售業戰略
按照城鄉統籌發展區縣功能定位的新要求,加強不同區域零售發展和布局的分類指導,規范提升首都核心區零售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區零售業,加快發展城市發展新區零售業,配套建設生態涵養發展區零售業,形成符合區域功能定位的零售業體系。提升首都零售業的整體地位和水平,“做大”首都零售業輻射圈。形成多層次、多功能,并能充分發揮整體協同效應的零售業設施網絡。
(二)品牌市場戰略
培育品牌商業街區,改善形象,提高首都零售業的品牌價值;培育品牌大型零售業企業,打造特色服務品牌,整合扶持老店、名店,提高消費服務能力;開發地方特色產品,引進著名品牌,提高商品檔次。
(三)結構調整戰略
調整零售業網點與批發市場的區域布局;調整零售、餐飲與生活服務等不同行業的比例結構;發展連鎖經營,擴大連鎖經營的行業范圍,提高連鎖經營的規范化、規模化程度,優化調整業態結構;發展電子商務,深入開發有形與無形市場空間;“做優”首都零售業結構、零售業布局和零售業服務水平。
(四)域合作發展戰略
按照“優勢互補、合理分工、互惠雙贏、協調發展”的原則,建立完善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政府引導、協會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的區域合作發展機制,以口岸、物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區域市場建設等領域為重點,強化京津合作,推動京冀合作,通過加強京津冀合作交流,實現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完善首都商業服務體系。
(五)“人才強商”戰略
加強和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做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盡快形成高素質人才資源的集聚優勢。加大各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掘現有人才資源的潛能和作用。加快用人分配機制改革,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
(六)對外開放與“走出去”戰略
以商業流通領域相對薄弱的環節為重點,繼續有序引進外資企業,引導外資重點發展新型業態、社區商業,參與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國際一流的商業、物流企業來京投資,設立采購中心、分銷中心和結算中心;鼓勵國外企業來京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公共物流區等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同時,也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
(七)空間布局戰略
按照城鄉統籌發展和區縣功能定位的新要求,加強不同區域零售業發展和布局的分類指導,規范提升首都核心區零售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區零售業,加快發展城市發展新區零售業,配套建設生態涵養發展區零售業,形成符合區域功能定位的零售業體系。首都零售業空間布局總的原則是優化核心,延伸兩軸,發展新城,強化特色。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商業發展規劃[EB/OL]. http://www.beijing.gov.cn/zfzx/ghxx/sywgh/t694475.htm.
[2]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調整規劃[EB/OL].http://www.bjpc.gov.cn/fzgh/guihua/11_5_zx/11_5_zd/200612/t146098.htm.
[3] 吳國新.對我國連鎖零售業行業集中度問題的研究[J].商業研究,2007(3).
[4] 王茹芹.北京大型零售企業發展分析[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2).
[5] 龐毅,韓蕾.北京服務產業定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6(1).
[6] 嚴莉.國內零售業七大戰略創新構想[J].商場現代化,2005(5).
[7] 李曉清.我國零售市場全面開放后的發展戰略[J].市場貿易,2006(3).
[8] 尹虹. 國家對零售企業的扶持規范政策[J].商界論壇,2006(9).
(責任編輯:席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