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業務外包在給企業帶來諸多收益的同時,也蘊藏著大量的風險。只有對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制定出加強物流外包業務管理、建立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的風險管理體系,才能有效地防范物流外包風險,實現企業物流外包發展戰略。
關鍵詞:物流業務外包;風險分析;風險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2.24 文獻標識碼:A
The Risks in Business Logistics Outsourcing
XIA Zuo-duo,TANG Bi-ying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While logistics outsourcing brings much benefit to businesses , it also carries a great deal of risk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risks businesses logistics outsourcing systemic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isk protection system by enhancing businesses logistics outsourcing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and shaing information mechanism.In this way can be kept away the risks effectively so as to carry out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Key words:businesses logistics outsourcing;risk analysis;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一、引言
隨著現代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和市場外部條件的變化,企業物流業務外包作為一種新興的物流運作模式,在全世界各國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也引起廣泛的關注。企業為了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非核心業務的物流管理、物流作業或物流設施等部分或全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并與專業物流公司建立雙贏的互動協作關系,直至進一步建立起市場競爭戰略聯盟。這樣企業可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業務,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擴大經營規模,開辟新的市場,減少物流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減少物資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這樣有利于為顧客提供更多的靈活多樣的增值服務。
物流外包能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收益,但也同企業的其他業務外包一樣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由于合作雙方在企業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企業在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正確的認識和評估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風險,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出預期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是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長期、高效的前提條件。筆者在對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風險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
二、企業物流業務外包風險分析
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業務外包逐漸被供需雙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和需求方)所認可。所謂物流業務外包,即制造企業為集中資源、節省管理費用,增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運作。物流業務外包是一種長期的、戰略的、相互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作為最具潛力的一種業務外包形式,物流外包已為眾多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及跨國公司所采用,發展迅速。但物流外包在實際運作中由于外包企業的物流管理決策、第三方物流外包供應商的信息不對稱、文化差異、外部因素的影響以及其他突發的不可預測事件的發生,將使企業物流外包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甚至導致物流供應商與物流外包企業合作的中斷,物流業務外包的失敗。因此,企業必須對物流外包的潛在風險做系統的分析,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所謂物流業務外包風險是指企業進行物流業務外包的決策、物流外包后由于運作模式、文化、信息等差異使物流外包企業對物流業務失控而導致損失的不確定性。常見的物流業務外包風險如圖1所示。

(一)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企業物流外包決策、運行以及企業把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后,外包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間由于管理體制、企業文化、協調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由此造成合作上的風險。
企業進行物流業務外包的目的在于集中力量經營核心業務,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但在決策過程中,企業往往不能準確地判斷外包的物流業務是否是核心業務,是“選擇性外包”還是“完全性外包”。在合同的實施過程中,物流業務外包企業和第三方物流承包商之間由于文化與觀念上的差異,管理風格和行政制度各不相同,相互之間缺乏有效地溝通;企業在將物流業務外包后其生產運營便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第三方物流商的績效,由于未建立有效的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無法對物流外包的日常運作及服務商做出有效的評估,當第三方物流商在企業物流業務方面的深度介入后,從采購渠道的調整,到市場策略;從經營現狀到未來預期;從產品轉型到客戶服務策略等企業機密均將外泄,致使企業的某些控制權失控。因此,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獲得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對物流業務的控制在削弱,導致第三方物流商具有了與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還有可能降低他們提供的物流服務質量。從長期來看,由于對物流活動管理的失控可能阻礙核心業務與物流活動之間的聯系而降低用戶滿意度,對企業形成潛在的威脅。
(二)財務風險
物流外包的財務風險是指物流外包企業從外包決策開始到外包運作結束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內、外環境的變化使成本核算困難、成本模糊,導致嚴重超支,企業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風險。物流外包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時,許多外包企業忽略了與物流供應商進行談判和起草合同時所需的費用;在物流外包業務運行過程中,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和配送等環節發生的費用也很模糊;企業的物流業務從由企業自己運作到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后,許多企業通常只考慮可見的費用,直到整個物流外包業務完成后才清楚所花費的總費用,當所有物流外包業務完成后,所需費用總額顯著增加。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就是指由于物流外包市場的不成熟,物流市場價格波動等導致企業把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運作后,企業的物流創新能力有所降低而導致的企業物流外包風險。
物流業務外包在國內第三方物流市場相對較新,物流外包市場的不成熟,將導致第三方物流企業運行的混亂,這必將增加物流外包服務商選擇的風險、外包運作過程中的監控成本以及更換物流服務商的轉換成本。同時,受國內總體經濟環境和物流政策的影響,物流市場價格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產生波動;物流市場價格的波動進一步增加了物流業務外包決策的不確定性和對外包費用的關注,而并非本企業的物流創新能力。企業失去物流技術創新與物流經營管理創新的動力,將來企業的物流運作將過分依賴于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在合作中處于被動局面。
(四)信息風險
在物流外包過程中,信息風險是構成物流業務外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風險是指物流外包合作過程中, 隨著執行主體的轉移,外包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間溝通不暢、信息反饋滯后、信息失真等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對稱性,主要表現為信息的不確定性、不對稱性以及信息的泄露。
信息不對稱性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稱。時間上的信息不對稱是指信息的提前性或延遲性(所有的信息內容是可以測量的,只是在特定的時間段上對這個時間段的信息測量不完全或偏離該時間段信息的需求),造成時間上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原因有物流外包企業對本企業、物流供應商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影響物流收益的信息觀測存在時間上的偏差從而導致信息的失效。另外,物流外包商對物流信息共享的及時性以及準確性也會給物流外包企業的決策帶來風險。空間上的信息不對稱性是指物流外包商對各種信息影響物流收益的程度判斷出現偏差而導致的風險,例如把電子物流的信息作為農產品物流決策的重要信息之一。信息泄露是指物流外包企業在未曾與物流供應商溝通的情況下調整了產品結構,而物流供應商仍然以原來的模式提供物流服務,可能導致物流運作的某個環節受阻,若告知物流供應商,一旦物流供應商不慎泄露給物流外包商的競爭對手,會給物流外包商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物流業務外包風險管理對策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時時存在,為有效地防止外包風險的發生或減少外包風險帶來的損失,企業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加強物流外包業務管理、建立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才能有效地防范物流外包風險。物流業務外包風險管理對策如圖2所示。

(一)加強物流外包業務管理
設立動態的外包風險管理機構,在識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選擇合適的外包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并對整個物流外包業務流程進行監督管理。
不同的外包模式具有不同的風險程度。根據外包企業享有物流外包業務產權(是指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的大小可以把物流業務外包分為合同外包、合作外包、合資外包和獨資外包;據外包的程度不同可分為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因此,企業在進行物流業務外包決策時,應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基礎,在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的同時,選擇合適的外包模式,以控制外包風險。在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選擇過程中,對外部的潛在物流供應商進行調查、分析、評價、調查物流供應商的管理狀況、戰略導向、信息技術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業運營經驗等,在評價其從事物流活動的成本狀況、長期發展能力及其信譽度的基礎上選擇幾個合適的外包伙伴進行分散外包并建立靈活的合同機制。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應加強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管理與監督,在一定條件下,物流外包企業應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對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業績、質量控制、成本控制、用戶滿意度、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評價,一旦發現某個供應商出現問題應及時地調整企業物流業務外包的策略。
(二)建立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協調機制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與物流外包企業應該視彼此為戰略伙伴關系,而非交易關系,這是保證物流業務成功運作、防范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外包物流業務是多環節、多通道的一種復雜的系統,在物流外包業務的運行過程中,由于內外環境的變化,物流業務外包企業和第三方物流承包商之間在合同的實施過程中,很容易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容易引發磨擦。因此,首先必須建立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機制協調。企業管理者應盡力實施雙贏策略,即采取有益地對話和溝通,把問題確定為中立的、公開交流的和避免威脅的狀態。其次,引進第三方顧問是一個常用的解決方式。當沖突激烈并且持續時間較長時,雙方成員會出現多疑和不合作現象,這時可從組織外部引進專家型的第三方顧問,充當調解、解釋、溝通和矯正信息的角色。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在很大程上可促進建立合作的態度,并且減少后續沖突的發生。最后,促進外包雙方的相互學習,有利于雙方減少誤會、達成共識。
(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信息風險是構成物流業務外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避免潛在的信息風險, 企業應改進物流運作方案縮短外包鏈,在降低物流外包鏈的“牛鞭效應”的同時合作雙方應該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物流外包過程中,合作雙方通過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共享系統, 通過互聯網或者EDI技術減少信息傳導過程中的扭曲,使運輸費用、運輸計劃、運輸需求、生產計劃等一些關鍵指標雙方能及時、準確地獲得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合作方在信息共享的同時應簽訂互相保密協議,一旦泄露對方的商業機密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結論
企業通過把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降低物流成本、減少物資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這樣既有利于為顧客提供更多的靈活多樣的增值服務也有利于提高和擴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但在物流業務外包實施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也隱藏著各種風險,這集中表現為管理風險、信息風險、財務風險及市場風險。因此,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應建立在對企業現有資源進行配置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下,根據企業自身對物流業務的安排、物流服務商自身的特點,采用合適的物流外包模式,通過加強物流外包業務管理、建立協調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防范物流外包風險,實現企業物流外包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 楊英,霍國慶.企業信息技術資源外包及其風險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1(3):98-102.
[2] 劉小群,賴益凝.供應鏈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動因、風險及其規避[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3):27-29.
[3] 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業經濟,2004(2):77-78.
[4] [JP2]寧云才,孟祥生.物流業務外包的風險識別及其模糊評價[J].煤炭經濟研究,2004(12):28-29.[JP]
[5] 鄭克俊.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企業業務外包及優劣研究[J].軟科學,2002(2):91-93.
(責任編輯:呂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