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金融市場仍在關注美國的次債危機,但在數千英里外的中國,另一個令市場不安的問題可能正在醞釀之中。
許多投資者預計,在奧運會之后,隨著基礎設施支出放緩,奧運會相關活動退潮,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減速。但是,這種減速可能在奧運會之前就會成為現實,而非在奧運會之后。 如果中國政府被迫采取激進手段,減少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污染,那么奧運之前的經濟減速就會成為可能。任何前往北京的人都會很快意識到,空氣污染是一個嚴重問題,也是中國希望迅速解決的問題,以免奧運會的開幕式籠罩在霧靄之中。
由于奧運會,中國已采取了大量環保措施。在北京周邊,各類污染企業要么已經搬遷,要么進行了技術改造,改用能效更高的技術;燃煤工廠開始轉向更清潔的燃料;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也制定出來;政府向北京的公共交通投入了大量資金。這些措施的結果是,北京的空氣質量已有所改善。
不過,人們仍然對中國的環境持懷疑態度,而且理由充分。鑒于在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就占了16個,因此,中國面臨的挑戰非常巨大。中國多達10%的農田被污染;大約7億中國人的飲用水中含有污物。2007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在北京,汽車保有量不斷飆升,許多重工業企業遲遲沒有搬遷,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京四周環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還常常遭遇嚴重的沙塵暴襲擊。
在這種背景下,聯合國已經發出警告,對任何參加奧運賽事的人來說,嚴重的空氣污染都是一個“合理的擔憂”。國際奧委會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并且表示,一些賽事可能不得不改期。男子馬拉松項目世界紀錄保持者海利·蓋布雷塞拉西(Halle Gebrselassie)威脅稱,如果環境不安全,他將拒絕參賽。
中國官員注意到了上述情況。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在奧運會前一個月左右,將關閉數家燃煤發電廠、水泥廠和化工廠。
同樣,在奧運會前,鋼鐵、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制造業的污染大戶,可能也將關閉或是限產。此外,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和期間,預計中國政府將限制逾100萬輛汽車駛上首都街道。預計建筑行業受到限制的時間只會提早,而不是推遲。
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放緩北京乃至整個中國的實際增長步伐,目前尚不確定。不過,幾乎沒有人懷疑,如果中國政府要求在奧運會前減少兩三個月的工業產出,整體經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宏觀影響可能不容忽視,因為北京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工業產出,約占全國總產出的30%。
總而言之,中國越是努力改善環境,實施更嚴厲措施的幾率就越大。奧運會的象征意義之高,讓中國不得不積極采取行動。因此,如果到今年春季,空氣質量還沒有開始改善,中國或許別無選擇,只能對工業猛踩剎車。
對于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中國年增長率10%以上的全球金融市場來說,這種情形可能會讓它們目瞪口呆。特別是,奧運會前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會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形成通縮沖擊,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突然下跌。進而,許多大宗商品生產國的實際增長可能走軟,其結果是: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業績走軟。
上述種種情況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世界經濟有很多因素依賴于中國,以及中國在今年8月份前凈化空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