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以后,夏季奧運會主辦國的經濟增長,通常在會后第二年受到影響。特別是現在,美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國內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都已開始影響中國經濟。中國能否打破這50年來的奧運魔咒呢?
我們重點關注資本支出的周期性變化,以及主辦奧運會給東道主國家帶來的情感影響(雖然這種影響無法測算且易變動)。影響未來幾年中國經濟走向的其他因素還很多,暫且排除在外,以便突出在資本支出周期過程中,舉辦奧運會這類盛會對經濟增長的一次性影響。
歷史定式
回顧1956年以來各屆奧運會主辦國的經濟表現,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共同點:主辦國的GDP增長在奧運年都會加速,但次年便明顯減速。
11屆奧運會中,只有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后的美國經濟增長,維持了以前的增速。而澳大利亞(1956年)、日本(1964年)、美國(1984年)和韓國(1988年)的奧運會,其經濟增長放緩程度尤其明顯。
此外,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后第二年,西班牙經濟陷入衰退。最近兩屆奧運會(雅典和悉尼)主辦國希臘與澳大利亞,奧運會前一年至后一年期間的年平均經濟增速,下滑1.5%到2%。
我們還分析了歷屆奧運會前后10個季度中,主辦國的經濟增長、工業生產增長和投資增長三項指標,相對于該時期相應指標平均值的變化情況。奧運會前一年,GDP增速比平均水平高1.1%,奧運會當年高0.9%,第二年則比平均水平低1.2%。
投資增速下降的趨勢尤為明顯:奧運會前的投資增速比平均水平高3.3%,會后則比平均水平大約低7%,前后波動幅度達10%。從時間上不難看出,投資造成了奧運會前后經濟增速的上下起伏周期。工業產出方面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其波動幅度范圍,介于GDP和投資變化幅度之間。
奧運會前后的經濟增速變化,并不令人感到十分驚訝。在奧運會籌備過程中,主辦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情況很正常,尤其是非住宅建筑與旅館建設的投資。主辦國的旅游收入,也會在奧運年大幅增加。
就北京奧運會而言,贏得良好聲譽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力圖借助奧運會向世界展示其經濟實力與國家面貌: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必然會拉動GDP上漲。
奧運前期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實物投資,自然意味著會后經濟增長放緩。同樣重要的是,奧運前期,主辦國人民的樂觀情緒會刺激消費和商業投資,這類消費和投資與奧運會和主辦城市不存在直接關聯,會后,隨著世界關注焦點的轉移,這種情況也會有所改變。
貨幣貶值
奧運會后,主辦國的貨幣通常會出現貶值。1971年以前,大部分國家的匯率是直接同美元和黃金掛鉤,奧運會對經濟產生壓力的效果,無法通過匯率體現出來。
加拿大(1976年)、美國(1984年)、西班牙(1992年)四國的貨幣,在奧運會后兩年之內都是大幅貶值。以2000年悉尼奧運會為例,澳元在奧運會后第二年出現小幅貶值。
不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結束后的兩年時間里,韓元同歐元兌美元的匯率仍然保持平穩態勢;美元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后居然升值。
因此,除個別情況以外,奧運會主辦國的貨幣一般會隨著經濟增速下滑而貶值。
中國的特殊性
北京奧運會將給中國經濟增長率和人民幣匯率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準確答案,這主要因為,北京奧運會將對經濟活動與人民幣匯率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
影響因素一:中國是大國。
主辦國的國家規模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投資和資本支出周期,才會出現大幅波動。
亞特蘭大或北京舉辦奧運會,對美國和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力,遠不及首爾、巴塞羅那和悉尼對韓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的影響力。
因此,我們預計,奧運會后中國資本支出縮減幅度會低于歷史平均水平。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對第二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微乎其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后,美國經濟還實現了加速增長。
這表明,對于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一個城市的經濟表現,并不能對全國GDP產生決定性影響。
影響因素二:多元化國家。
中國的政治、經濟和地理都是多元化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分為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這三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都呈現出明顯的階梯式分布。
即使中國東部地區受到美國市場需求減少的負面沖擊,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及其他投資需求,仍然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
盡管近幾年來,舉辦奧運盛會帶來的積極心理因素,很可能對全國投資需求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我們認為,奧運會結束后,三大地區同時出現投資減速的可能性不大。
影響因素三:美國經濟周期。
北京奧運會開幕前,預計美國經濟會持續走弱;而奧運會后,美國經濟有可能將會走強。這種變化,與典型的奧運會經濟周期恰恰背道而馳,因此,能幫助中國減緩200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經濟增長周期性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影響因素四:央行主導人民幣匯率。
中國央行比以前更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但其仍然對國內經濟增速踩了急剎車。目前,由于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央行繼續讓人民幣快速升值(迄今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年升值率達16%)。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放緩,顯示出了極大的適應能力。
但是,一旦中國政府認識到,美國徹底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加大,它很可能會放慢加息速度和人民幣升值步伐。現在來看,美國的經濟數據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將維持較快的升值速度。
總之,我們完全承認這一歷史規律:奧運會后第二年,主辦國經濟增速很可能出現顯著下滑,預計中國也不例外。然而,中國具備減弱這種趨勢的特殊因素。另一方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向,將更多取決于中美兩國經濟周期的總體走勢。
北京奧運會確實是影響中國經濟前景的因素之一,不過很可能只是次要因素,并不起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