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克服了上世紀60年代的不景氣,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長的道路。中國經濟在奧運后會走上什么樣的道路,這一點很難預測。奧運會后的反作用力到底有多大,還要看2008年上半年的經濟動向。
2007年,雖然中國政府實施了宏觀調控,中國經濟仍然持續高速增長。
有人指出,中國經濟在公歷以“3”和“8”結尾的年份上,容易發生投資過熱。近幾年,從黨代會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每5年就會有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新官上任,尤其是地方官為了取得政績,提高當地的生產總值,總會一下子開很多新項目,搞很多新投資,導致經濟過熱。
2007年,中國新建工程數量激增,依然存在很多政治因素。2008年,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事——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行,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干勁十足。這無疑也推動了流動性過剩,成為2008年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央政府才拼命緊縮經濟,加強宏觀調控,以保障經濟能夠在奧運會之后實現軟著陸。
筆者認為,目前中國接近12%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能力。奧運會之后,某種程度上的經濟調整勢在必行。其反作用力到底有多大,還要看2008年上半年的經濟動向。
如果中央無法有效控制目前的過熱傾向,那么,經濟增長率、房地產的泡沫傾向將進…步加劇,之后產生的反作用力就會越大。
奧運前的日本經濟
東京奧運前后的日本經濟發展歷程,值得中國借鑒。1965年左右的日本經濟有幾個特點。
一是投資過熱。當時的池田內閣提出了“所得倍增計劃”。日本迎來了被稱為“巖戶景氣”的繁榮時期,從1959年一直持續到1961年,其特點是設備投資急劇增長,帶動經濟繁榮。
二是銀行信貸大量增加。為了滿足旺盛的設備投資需要,當時的金融機構增加信貸,形成了慢性的信貸過剩局面,從而導致金融緊縮。
三是經濟惡化和放寬金融。在金融緊縮政策下,日本的物價逐漸回落,設備投資趨于減少,庫存不斷增加,生產出現了下降的局面。為此,日本銀行轉而放寬金融政策,結果,日本的工礦業生產開始恢復,設備投資逐漸增加。然而,這時的設備投資增長水平,已不及“巖戶景氣”時期。
日本政府公布的1962年度經濟白皮書認為,日本經濟已經擺脫了單純依靠設備投資促進增長的模式。此后,日本各銀行又展開新一輪貸款競賽。
經濟先衰退后回暖
恰在此時,1964年10月10目,東京奧運會在日本舉行。政府為籌備奧運會而投入了巨款。
在恢復經濟的同時,從1963年下半年開始,日本的經常項目收支再度出現逆差。當年12月,日本銀行又一次緊縮銀根,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在實行金融緊縮政策后,經濟開始急劇衰退。 在1961年“巖戶景氣”結束前,日本證券市場一直呈現繁榮的狀態。1958年初,日本的平均股價指數為471點,到1961年7月上漲到1829點。然而,從1961年下半年,日本開始實施金融緊縮政策,導致債券價格急劇下跌,股價在1961年末也跌至原來的2/3。
由于經濟衰退導致稅收不足,日本政府在制訂1965年度補充預算時,決定發行特別公債。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日本經濟從1965年秋季開始走出谷底,再次步入高速增長的軌道。
中日經濟環境比較
將1965年前后的日本經濟不景氣,與中國經濟的現狀做比較可以發現,中國經濟與當時的日本經濟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
中國從2003年開始投資水平居高不下,并從2007年開始出現消費拉動增長的勢頭。政府強調說,以往投資主導型的增長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很高,信貸大幅增加,工資和物價都處于上升趨勢。2005年以后,中國還出現了股票熱。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同時,由于即將舉辦奧運會,相關投資增加。
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國經濟與日本當年還存在諸多不同。
日本經濟出現過熱之際,國際收支會出現逆差,但中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在擴大;
日本金融機構陷入了慢性信貸過剩,但現在中國銀行信貸低于存款;
日本實行固定匯率,而中國現在實行管制下浮動匯率,人民幣處于升值趨勢;
日本初級產品價格基本穩定,而中國的物價處于上漲趨勢;
日本當時沒有出現土地泡沫,而今天中國房地產價格急劇上漲;
日本市場不夠開放,而今天的中國對外開放已經取得很大進展。
從這些不同點來看,現在的中國經濟,似乎更像后來日本在遭受美元危機和石油沖擊時的情景。換言之,現在中國的內部環境方面,與1965年經濟不景氣前的日本非常相似,而外部環境方面,則與1971年至1973年時日本的處境相類似。
中國經濟需破題
日本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經歷過深刻的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但是,后來日本總算渡過了難關,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長的道路。
日本當時之所以能擺脫不景氣的局勢,應該歸功于很多因素。當時的技術革新給日本帶來了新機遇,同時,日本也加強了出口競爭力,掀起了耐用家電產品的消費熱,并將設備投資投入到更具增長潛力的部門,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的生產效率。
但是,現在的中國還不充分具備這些條件。石油和糧食價格的上升,加上資金的流動性過剩,也都是當時日本沒有出現的問題。
此外,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還出現了泡沫跡象。如果這兩個泡沫同時破滅,那么很可能會導致消費下降,銀行不良債權急劇增加,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
中國的耐用家電產品在沿海地區已處于飽和狀態,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仍有待普及。另外,中國的流通企業還有待壯大,今后還必須加強技術革新,增強出口競爭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的生產效率。
中國經濟在奧運后會走上什么樣的道路,這點目前尚很難預測。但顯然,中國今后需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緩慢提高利率和人民幣匯率,從而撇去經濟中的泡沫,讓經濟實現軟著陸,將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9.5%左右。
同時,要使農村消費的擴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盡早解決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率問題,努力培育流通產業,完善金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