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難面前,人類總是顯得那么渺小;
在災難之后,人類又是那么偉大;
生命如此脆弱,意志如此堅強;
大自然摧毀的是生活,摧不垮的是希望;
用心捧把泥土,重建美麗家園;
用愛履行誓言,把明天好好裝扮;
奇跡之城——中國唐山
唐山是一個奇跡,西方媒體曾斷言唐山被“從地球上永遠抹掉了”,可今天唐山像巨人一樣頂天立地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30年滄桑巨變,30年兩代人接力建設,唐山像一只涅槃的鳳凰,在奇跡中得到了新生;曾定義“從地球上永遠抹掉了的唐山”的西方媒體在到過唐山后,也說這是人類奇跡。30年后,我們回首唐山的發展,讓我們感慨萬千。歷程30年
“十年重建”:1986年6月,重建竣工面積1800萬平方米,23萬戶居民遷新居,占總戶數98.5%。“十年振興”:截止到1995年,各類房屋建筑3358.41萬平方米,人均居住、供水、供熱、供氣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十年快速發展”:到2006年,市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比震前擴大了兩倍多,各項事業成就矚目,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居河北第一。
地震之國的啟示——日本
提到地震就不得不說一下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是世界著名的地震多發國,全世界震級在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20%以上都發生在日本。日本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995年1月17日清晨5時46分,以日本神戶市為中心的阪神地區發生了里氏7.3級大地震。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一帶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范措施和救災系統,特別是神戶周圍有相當多交通要道都通過隧道或高架橋,在地震時隧道受損嚴重,影響了搜救速度。當時許多人還在夢中,就被倒塌的房子壓住,共有6434人遇難,3萬多人受傷,幾十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阪神大地震給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心靈留下了許多的創傷,也留下了許多血的教訓。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開始建立中央防災指揮系統,并提高建筑抗震基準。日本政府從1996年開始,連續3次修改《建筑基準法》,把各類建筑的抗震基準提高到最高水準,除木結構住宅外,尤其是商務樓要求能夠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夠超過100年。
日本在最近二十年來發生的地震中總結了許多教訓,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受災者自身要超越受災意識,主動團結起來,互助“共救”。其中阪神大地震后當地進行災后建設的大部分力量來自民間,特別是“自治會”、“町內會”(類似于中國的街道辦事處,居委會),這些組織成了救災以及重建秩序的核心力量。
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勢必導致各種城市災害的發生,減災防災已成為一項艱巨的工作,而城市防災公園的建設則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日本城市公園綠地在歷次震災中都發揮了避難疏散的重要作用,成為市民可利用的安全有效的防災減災空間。日本城市防災公園的發展和建設,應該為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進行借鑒與參考。
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地震發生后一年左右的時間,屬于災害救援和災后重建的準備階段;第二階段從1995年年底開始到1998年初,屬于全面災后重建和對災區進行全面援助時期;第三階段是從1998年初到2000年前后,屬于災區全面恢復和自立支援時期。經過10多年艱辛而漫長的重建之后,城市終于恢復了生機。
相對阪神地震,日本人更愿意提及的是新潟地震。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縣發生6.8級城市直下型地震,烈度達8度,隨后又發生多次較強余震,只造成40人死亡,重傷523人。從以上數字不難看出,這次地震再次考驗了日本的抗震減災水平,其較強的全民防災意識、高科技的防御措施、高效的救援水平、城市功能快速恢復能力都得到充分體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這也是阪神地震后日本加大防災減災力度的成績。
哀悼逝者,祝福生者。痛定思痛過后,重建勢在必行。逐漸學習如何與地震這種大自然災害相處,從地震災害中得以恢復,這對我們而言雖然艱巨漫長但一定是一條通往希望和美好之路。
舊金山——重生的城市
1906年4月18日,凌晨5時12分,8.3級的大地震,把舊金山徹底摧毀。6萬人死亡,數百人下落不明,25萬人無家可歸,數千人受傷,7.5萬人逃離舊金山。
在地震結束后不久,舊金山人就開始了他們的夢想——重建一個比先前任何時候都更美、更大的嶄新都市。
1907年,僅僅在遭受滅頂之災一年之后,全世界再次震驚:這個偉大的城市竟然真的如鳳凰涅槃一般奇跡般地從火中重生了!這是人類重建史上的一個奇跡,1日金山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1906年4月23日,也即災后第5日,舊金山市政府官員便宣稱,舊金山的重建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舊金山市政府利用各種金融優惠政策和修改不利于投資的法律條款,調動民間力量重建的積極性,使得私營公司和私人投資者成為重建的主要籌資者和承擔者。在這里,被政府調動起來的私人資本的潛能發揮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程度,也成為了舊金山重建奇跡的制勝法寶之一。
同時,政府面向民眾廣泛征集有關重建的“點子”,這似乎也成為調動這個城市市民精神力量的一種有效手段。一時間,來自各行各業的點子、建議一齊涌向市政府的重建委員會。在地震中倒塌的、曾是舊金山人驕傲的舊金山市政廳大廈,就是在建筑師的建議下,在原址重建的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市政廳,成為舊金山的標志性建筑。
災難并不可怕,只要在政府的合理引導和鼓勵下,全體人民共同努力,一個嶄新的家園很快就能成為現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自己的雙手,我們一定能重建家園!
墨西哥城——“震”興城市
1985年9月19日清晨7點19分,墨西哥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首都墨西哥城35%的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市中心的許多房屋,頃刻之間變成一片廢墟,這次地震震中在墨西哥城西南大約400公里處的太平洋海岸,波及墨西哥城和墨西哥沿海的3個州。截至9月24日,共有一千多幢樓房嚴重受損,其中七百多幢完全倒塌,死亡3500人,受傷的有4萬人,還有32000災民無家可歸。
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在震后的第5天,墨西哥城就開始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第20天,在墨西哥城成立了全國重建委員會。德拉馬德里總統闡述了這個委員會的組成、職能和重建工作需要達到的目標。
雖然重建工作十分艱巨,但是現在的墨西哥已經成為拉丁美洲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并且還號稱為世界最大的城市,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人口多達1800多萬。城市集中了全國約1/2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不只是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也十分繁榮,墨西哥全國牧場占地7900萬公頃,并且在能源、礦業、冶金和制造工業方面也很發達,現在已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墨西哥還有“硫磺之鄉”、“溫和的高原之國”、“路上橋梁”、“美洲橋梁”、“拉丁美洲的旅游之花”等美稱。并且還成功的舉辦了1968年第19屆夏季奧運會和1986年第13屆世界杯。
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地震是一場災難,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搬開石塊,就可以在廢墟上重新建設我們的家園。地震震倒的都是陳舊的過往,而我們只有從新振作,才能建立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