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進行復溫治療后要注意保暖,室溫不能夠低于27℃,并且要每2小時為寶寶翻身一次。寶寶每次大小便之后要用溫水洗凈臀部,并涂抹上甘油或石蠟油。媽媽給寶寶作撫觸時指甲不宜過長,以免在給寶寶做皮膚護理時劃傷寶寶皮膚。
患上寒冷損傷征的寶寶身體抵抗力通常非常虛弱,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很容易患口腔疾病。如口角炎、鵝口瘡等。為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新媽媽需要定期檢查寶寶口腔,并用生理鹽水或2%NB沖洗口腔,后涂抹甘油保護,每天保持清洗兩次。
寶寶如果需要人工喂養,媽媽需要仔細、耐心,多喂食寶寶葡萄糖水以促進黃疸的消退;媽媽需要控制奶溫與奶速,避免寶寶出現嗆奶、咳嗽、窒息等情況。人工喂養初期應先用吸管滴入寶寶口中,每2小時一次;鼻飼的寶寶每4小時喂食一次。媽媽每次喂奶后需要喂給寶寶溫水2ml,以免堵塞管腔,隨著寶寶身體的逐漸恢復可以適當增加喂奶量。為保證寶寶攝取足夠的熱量與水分,提高機體代謝與改善微循環,加快寶寶復溫,對于具有吞咽與吮吸能力的患病寶寶最好采用母乳喂養。
對于不能吸吮的患病寶寶可以采用鼻飼管注入或注射器滴入方式進行喂養,但同時也應該對其輸液以便改善微循環。為防止水腫的發生,輸液速度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以防引起針頭堵塞,輸液速度一般控制在3~5滴/秒。輸液過程中應減少穿刺次數,可使用頭皮靜脈留置針,且仔細觀察寶寶有無靜脈炎的發生。
在緊急處理之后,為了讓患上寒冷損傷綜合征的寶寶盡快康復,可采用撫觸的方法做輔助治療。
讓寶寶仰臥于床上
頭面部:用兩拇指從印堂向兩側滑動至太陽穴,然后從下額中央向外上滑動,讓寶寶上下唇呈現笑狀,兩手掌面從前額發際向上后滑動,并停止于寶寶兩耳后乳突處,輕輕按壓;
胸部:兩手分別從寶寶胸部的外下側相對側滑動至肩部;
腹部:兩手依次從寶寶的右下腹經上腹向左下腹移動;
四肢:雙手抓上臂交替從近端向遠端滑行腕部,然后在重復滑行中節段性用力,擠壓肢體肌肉,在從近至遠進行撫觸手掌、手背、手指,同時撫觸下肢;
背部:新生寶寶呈俯臥位,媽媽雙手食、中、無名指腹以脊柱為中心點,向外側滑行,從上至下,然后從上至下撫觸寶寶脊柱兩側;
臀部:媽媽雙手食、中、無名指從寶寶兩臀的內側向外側作環形滑動。
用力原則:撫觸時用力要適當,最初以輕柔為主,然后漸漸增加壓力。在撫觸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寶寶反應,寶寶出現哭鬧、肌張力增高、皮膚顏色發生改變應該立即中止。
洗暖雙手:在給寶寶作撫觸前要清洗、溫暖雙手,并且要指甲短于指端、摘除各種飾物。撫觸時要涂抹潤膚油,揉搓后撫觸,撫觸時要避開臍處。
撫觸順序:寶寶撫觸順序為頭部、腹部、手腕、踝部。寶寶撫觸初期每次時間為5分鐘,適應后逐漸每次15分鐘,每天2~3次。
媽媽要加強室內環境溫度的控制,保持產房和新生寶寶室內環境溫度不應低于24℃;適當調整室內濕度,保持室內環境濕度在50%~80%左右。
新生寶寶出生后應該立即擦干羊水,同時注意保暖,要立即用溫熱毛氈包裹寶寶。
新生寶寶出生后,新媽媽最好采用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能夠保持寶寶生長需求。如果寶寶需要采用人工喂養,最好向醫生咨詢人工喂養的注意事項。
新生寶寶出生后需要經過不少轉運過程,在轉運過程中新媽媽要做好寶寶保暖措施,防止寶寶體溫下降,出現寒冷損傷綜合征。
寶寶早產會加大寶寶患寒冷損傷征的幾率,因此準媽媽在產前要做好防護措施,預防早產的發生。
感染、窒息等是新生寶寶患上寒冷損傷征的高危因素。寶寶在出生過程中、出生后由于身體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因此新媽媽在寶寶護理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衛生。窒息很容易傷害寶寶身體,破壞身體的正常發育,造成寶寶患寒冷損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