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升為新手父母,緊張興奮之余,種種小麻煩也隨之而至。鄰家的點點媽媽就為這個犯愁呢!她家小寶寶剛剛一個多月,可是經常嘴里會吐出一口奶,把媽媽嚇壞了。有人說寶寶這是正常的溢奶不是吐奶,沒事的。可點點媽媽沒經驗,總擔心寶寶會有什么意外。到底溢奶與吐奶有什么不同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溢奶
當寶寶喝完奶水過一段時間后。就從嘴巴流出奶水,叫溢奶。溢奶最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后,一般吐出一二口,寶寶表情自然,不痛苦。
原因
小寶寶掌管食道與胃的連接關卡一貫,門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全,無法緊密地阻擋奶水逆流回食道,因此小寶寶很容易就會發生溢奶的情形。此外吮奶時過多的空氣進入寶寶的胃部,也是造成溢奶的原因之一。
不必擔心
寶寶溢奶的情形較常見,幾乎每個寶寶部有溢奶的經歷,直到寶寶成長到約二三個月大,肌肉發育完善后,溢奶的情形就會趨于好轉。
護理法
1.應該在每次喂奶后把寶寶豎起來放在肩上輕輕拍背,直到寶寶打嗝以后才能躺下,這樣就可以減少溢乳。
2.一二個月的寶寶,一般不用枕頭,但最好床墊是傾斜15度的。頭高腳低。若寶寶的床無法傾斜,可在頭下墊一塊折疊的毛巾,放下時頭偏向一側,以免溢奶時奶水嗆到肺里。
3.防止吃奶時吸入空氣。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4.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不可用力搖晃。
5.國外目前有一種“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點,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據我們了解.不久也將在國內上市。到時候父母們可以給寶寶選擇“低溢型”奶粉。
6.在手邊為寶寶準備一些小毛巾或濕巾,一旦寶寶溢奶,及時為寶寶擦凈。
吐奶
若寶寶喝完奶水一段時間后,寶寶的胃部出現反復收縮,進而從嘴巴噴出如小噴泉似的奶水,叫吐奶。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時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原因
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由于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并嘔吐的癥狀。
肥厚性幽門狹窄
胃部連接十二指腸的連接關卡,稱之為幽門,假使此處的肌肉過于肥厚,會阻擋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順暢度,食物容易堆積在胃部,造成寶寶持續吐奶。典型癥狀是寶寶吐奶的頻率逐漸密集,約在出生后2~3周時(也有少數患者在出生5個月后才出現此癥狀),最容易觀察出寶寶有此種情形,寶寶不僅會出現噴射狀的吐奶,吐完之后又會因為饑餓而繼續想喝奶,吐出的奶水中有時會摻雜少許血絲。
胃食管返流
它和溢奶原因差不多,但表現為比較嚴重的溢奶,近似于嘔吐,胃食管返流主要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約肌和賁門張力不夠,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并可引起嚴重并發癥,比如咳嗽、呼吸費力等。早產兒發病率偏高,所以家有早產兒更要注意。
其他疾病
腸套疊、腸梗阻、胃腸炎等等許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嘔吐。
不必擔心
如果嘔吐僅僅是偶爾發生,寶寶嘔吐后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鬧,沒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沒有大問題。
護理法
1.讓寶寶每次少吃一些,但要多喂寶寶一兩次。
2.當寶寶不想吃奶時,不要反復給他奶頭,否則容易造成吐奶。
3.在喂寶寶的過程中,嬰兒喝到一半發生了吐奶,可先安撫一下。并試探寶寶是否有吸吮動作,若是,就可以讓寶寶繼續喝奶。若沒有則先安撫,寶寶也可能因為生氣、躁動,增加腹壓而導致吐的現象。
4.對于愛嘔吐的寶寶,每次喂奶后要豎直抱著寶寶20分鐘,媽媽肩上墊一塊干凈的毛巾,手頭也要備著小毛巾。嘔吐后給寶寶清理口腔的奶汁,比如喂些白開水,以免嘔吐物的氣味刺激寶寶再次發生嘔吐。
5.平時寶寶睡覺頭要偏向一側。并要有家人在室內看護著寶寶。
需要就醫的情況
每次吃奶后都出現嘔吐,或經常出現嘔吐;體重增長緩慢,寶寶經常哭鬧;或伴有腹瀉、發熱、精神不好等情況,這時還應送寶寶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