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網壇有個盡人皆知的秘密,威廉姆斯姐妹最大的技術缺陷是正手,尤其是大威,一個粗略的統計是,大威底線回球中每4次失誤就有3次來自正手。
其實,在最初二人出道的階段,小威廉姆斯的正手也好不到哪兒去,幾乎不會打相持球,要么得分,要么送命,力量固然夠大,同樣失誤也一籮筐。1997年,小威左手腕傷了,沒辦法,接下來的幾個月只得猛練正手。用小威后來自己的話,正是這幾個月的左手傷病,讓她在“枯燥”的正手練習中,提升了穩定性,增強了自信心。
表面上看,大威由于沒有類似小威這樣一段因禍得福的經歷,所以正手最后仍然上不去。實則不然!嚴重地說,大威在正手技術中的某一環節上,走上了歧途!正如我們所知,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是努力,前方的目標就越是渺茫。即便大威在平常練習中,額外對正手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但最終也未見任何成效。
下面我們就要說說大威正手技術發展中的這一“歧途”:

大威的正手擊球給人一個很明顯的感覺:擊球不實,而且控制性很差,我們也很難聽到她在正手擊球時,能有像莎娃,或者伊萬那種干凈、明朗,“砰”一聲球與弦撞擊的聲響。拋開技術功底,熟練性不說,大威正手缺乏穩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過于夸張的末端式握拍,她的正手握拍完全把整個小拇指露在拍柄以外。
一般地說,末端式握法是一種有利于制造上旋的握拍方式,因為它不僅直接增加了揮拍的半徑,更重要的是,它讓前臂與手腕更靈活,有了更多活動范圍。很多紅土高手都慣于這樣的正手握法,比如我們所知的上旋王——納達爾,握拍也相對的靠拍柄的下端,會露出一部分小魚際。確實,實戰中我們看到了這樣握拍的威力,它產生了比常規握拍更濃厚的上旋。
但是話又說回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末端式握拍的。首先,大威本身就不是以正手上旋為主的打法。其次,你最好是西方式握拍,否則你也難以甩動手腕。然后,你使用的球拍拍面不宜過大,否則拍頭速度難以制造,那樣子的話,上旋的效果也就不會明顯。最后,也是最重要一點,你必須具有非常出色的前臂與手腕力量,否則不僅末端式握法的上旋特點你無從發揮,反到把它拍面難于控制的劣勢放大到了極至。
從兩張對比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大威的握拍甚至比納達爾還靠下,在球拍選擇上,大威的拍面是大拍面球拍,而且前臂與手腕力量并不能像更強壯的男選手一樣自如地掌控。因此,最后我們看到大威正手擊球的效果就是,并沒有該有的上旋,卻波動異常,失誤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