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費德勒,并不代表我們生活在網球最偉大的時代。
準確地說,網球史上最偉大的時代是上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從內涵到外在,從體制到硬件,從人到事,那個時代的網球超越了過去的總和,也奠定了今日的模式。人們甚至有理由說,從那以后,網球很難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新鮮事了。
1968年的一個決定,足以寫在網球史的扉頁上。這一年,國際草地網球聯合會批準公開賽制,開啟了“公開賽時代”。這樣,過去只有業余選手才能參加的頂級賽事,向職業選手開放了。各路賽事組織者和贊助商都涌向網球圈,網球比賽的規模和影響力被急速放大。網球選手的獎金也戲劇般地猛增,截至70年代中期,羅德·拉沃爾、吉米·康納斯、阿瑟·阿什、比利·簡·金、克里斯·埃弗特這樣的超級巨星一年可以賺到幾十甚至上百萬美元。職業選手們不再因為規則對業余的偏袒而窘困,有意思的是,選手們的平均年齡也迅速增加,因為很多人發現他們打球比退役做別的工作更加賺錢。70年代后,由于“突然死亡法”的引入,比賽的時間長度得以控制,網球也因此越來越受到電視轉播的青睞。在英國,電視造就了斯諾克,在美國,電視造就了網球。
六七十時代網球拍的技術革命,也徹底改變了網球比賽。材料學的進步,讓鋼、鋁和石墨球拍取代了傳統的木拍,再往后,金屬拍被更輕更堅韌的復合材料所更替。1976年,一個叫豪沃德·海德的網球愛好者為Prince公司設計了一款超大拍面的球拍,這種鋁質球拍讓球員更容易打出好球,讓網球選手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技術和比賽方式。比如雙反技術,就是70年代開始成為主流的,因為這種技術更加適合新型大拍面的球拍。這一次球拍的技術革命,也是后來90年代球員對球拍的性能越來越依賴的源頭。

那個時代的人物自然也是最偉大的:羅德·拉沃爾1962年和1969年兩次完成四大滿貫,除他之外,除了歷史倒流,還有誰能在“公開賽時代”前后兩次完成這種費德勒窮盡畢生也可能無法實現一次的壯舉?至少,桑普拉斯沒有做到。用陳子昂的話說,羅德·拉沃爾真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了。”
羅迪克:走錯洗手間
http://www.andyroddick.com/3969/march-blog-from-dubai-2/
羅迪克在迪拜拿到2008年第二個冠軍,和教練康納斯分手。不過,他的博客還是很不嚴肅。
在迪拜向大家問好!當我和這里的人打招呼說howdy(您好)的時候他們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哈哈.在我們到達迪拜的第一天早晨,我走進道格和約翰的房間,我看到約翰正在看駱駝賽跑的電視節目……
迪拜真讓人吃驚。我猜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建筑起重機現在都在迪拜!在我來這之前我很懷疑這樣一個統計數據,但是現在我完全相信了……整個城市都在建設中,這里10年以后一定讓人很驚訝。
我們住在世界上僅有的七星級賓館……他們讓我們享有特權,因為在這里吃飯必須要穿西褲和帶領子的襯衣……很幸運的,他們放過了我們的牛仔褲……我們甚至沒有一個人帶西褲來……oops
來點令人興奮的消息……為了更好地和你們交流,我正在建立一個Facebook的個人主頁!!那將是非常有趣的,我甚至可以在機場或旅途中上去看看并且回復……我們會告訴你們網頁什么時候建好的,并且我會盡量多上去看看!!
關注民主黨選舉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管你為誰投票了,閱讀并追蹤這些新聞真的很過癮,我希望真正的總統選舉也是如此有趣的。
有沒有人記得去年在孟菲斯的這個星期我是怎么化險為夷的?當時我在盧斯·克里斯牛排餐廳無意闖進了女賓洗手間,直到一位女士平靜地從我身邊走出門去,就好像我在女洗手間洗手完全正常。
時間真快啊,又到今年了。你們都應該為我驕傲,因為這次我沒走錯洗手間,但是又有點尷尬。和馬蒂(費什)的比賽后,我們去了盧斯·克里斯餐廳,那里已經有一些網球圈的人,入座之前我簽了幾個名,這沒什么大不了的……然后我去了洗手間,一個過分熱情、可能(一定)喝多了的女粉絲看到后決定跟進,然后她把腦袋伸進門,要求簽名,而我正在進行中……我告訴她我完事后馬上找她,她說好然后站在那兒,直到另外一個花花公子走進來,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舉止有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