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戰場是中國超越發達國家的主戰場,也是最后的戰場。倘若不能在高科技戰場上搶占一席之地,中國將被人遠遠拋在后頭。
楊振寧曾經說過:高科技戰場是中國超越發達國家的主戰場,也是最后的戰場。倘若不能在高科技戰場上搶占一席之地,中國將被人遠遠拋在后頭。正是為了這樣的一席之地,無數中國人正在努力著,鉆研著,開拓著。而長沙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元新材”)就是這樣一個用創新點“鎳”成金的新巨人。
源于一場談判
說起力元新材的創辦,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鐘發平。鐘發平是什么人?有人說他是天才,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湖南人,卻智商超人:15歲考上大學,25歲獲得了武漢大學博士學位,29歲成為了中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而更多的人則說他是中國儲能材料及先進電池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在公司宣傳資料上,鐘發平榮譽等身:湖南科力集團董事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高技術先進電池材料及電池研發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可是一個有著大好前途的中科院研究員怎么會成為一個企業家呢?這一切都源于一場談判。當鐘發平還是科技部國家儲能材料工程中心暨鎳氫電池中試基地的總工程師的時候,出席了一次與法國泡沫鎳銷售商的談判。在談判中,法國商人把泡沫鎳的價錢抬高到每個平方米25美元,引進每條生產線600萬美元,而且還聲稱“少一美分也不賣”。這樣的天價令在場的中國代表為之一驚,也使得談判不得不終止。
鎳氫電池廣泛應用于移動通訊、攝像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有著廣闊的前景。美國人花了數十億美元,正實施著“USK計劃”,日本人的“新陽光計劃”也正積極實施。不解決連續化帶狀泡沫鎳這個關鍵材料,實施鎳氫電池這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就是一句空話。如此這般,怎么辦?于是,鐘發平萌生了自己辦企業解決連續化帶狀泡沫鎳問題的念頭,毅然辭職,發誓一定要把泡沫鎳貼上“MADE IN CHINA”的標簽。
得知他要辭職去辦高科技企業搞成果轉化,一些人替他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搞研究與辦實業完全是兩碼事,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完全是兩個腦袋在思維!家人也對他的選擇有些迷惑和不解。鐘發平說:中國缺少科學家,但更缺少科技實業家;中國缺少高科技成果,但更缺少將高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的企業。他要在湖南實現自己產業報國、致富鄉親的夢想。于是,1997年,鐘發平博士懷抱“科技興國,產業報國”的理想和信念,帶著自己的專利,毅然回到家鄉,1998年主導創立了長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艱難創業路
其實,鐘發平這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863計劃”重要成果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最年輕的研究員之一,已經研究開發出連續化帶狀泡沫鎳生產技術并取得了專利,但是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實驗室的成果經過中試實現產業化,難度極大,充滿風險。
學者走出書齋創辦企業,談何容易!1998年初,鐘發平和他的同事們在中試現場過完了元旦,又迎來了新年第一場雪。廠房外,大雪紛飛;廠房內,沒有空調、暖氣,水龍頭下的一灘水早已結成了冰。鐘發平和同事們的雙手凍得像饅頭一樣。但是盡管這樣忘我地投入,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中試受挫,一些投資商覺得風險太大而撤退了。鐘發平自己掏錢給員工發工資,還在試驗過程中兩次累倒在現場……無數次的失敗和攻堅,鐘發平最終成功了!
1999年7月,全國各大媒體傳送著力元的捷報:公司實現了連續化帶狀泡沫鎳的規模生產,填補了國內新能源領域空白,打破了西方國家在該領域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由長沙“力元新材料”研發,技術國內首創、國際先進的“連續化帶狀泡沫鎳”成功進入產業化階段,為長沙加快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贏得了先機,標志著長沙新材料產業異軍突起。這時,國外幾大生產廠家聯合將價格下調28%。鐘發平和他的同事們早有準備,利用自身優勢,豎起了應戰牌,最終打了一場漂亮的“反圍剿”戰,力元公司產品由此大步踏進軍國際市場,并改變了該產品此前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2000年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2002年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泡沫鎳生產商,國內市場占有率為31.5%,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4.1%。2003年,經過三年的苦心經營,公司終于成功轉投主板市場,于2003年9月3日采用全部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4,000萬股。2003年9月18日,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并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力元”在先進電池領域搶占了制高點。力元新材料公司的連續化帶狀泡沫鎳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年生產能力達500萬平方米,產品被日本三洋、松下公司、法國SAFT公司、美國OVONIC公司、德國VARTA公司等全球眾多知名電池生產廠家廣泛認可、使用。
發力于泡沫鎳
力元新材的主營業務成長性顯著。它從事鎳氫、鎳鎘二次充電電池電極材料的生產與銷售,歷年營收全部來自于此。因成長性顯著,公司作為國家“863計劃”新材料產業化的重點項目基地,力元新材的泡沫鎳業務規模2002年一舉超過多年的老龍頭日本住友公司而成為全球業界的新霸主,更遙遙領先于國內同行。力元新材計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70000萬元,泡沫鎳產量為400萬平方米。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為220000萬元,其中泡沫鎳業務收入為100000萬元,泡沫鎳產量為600萬平方米;電池業務收入為120000萬元,全年各類電池產40000萬只。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為300000萬元,其中泡沫鎳業務收入為130000萬元,泡沫鎳產量為800萬平方米;電池業務收入為170000萬元,全年各類電池產量60000萬只。
泡沫鎳材料行業組織高度集中,全球的生產能力主要在中、日、加三國,其中以公司為首的中國廠商約占65%。而對金屬鎳等稀土礦藏依賴、核心技術、加工成本、環保標準、市場依托等因素的強化,更決定了市場份額向后者的加速集中,同時也加大了市場進入的障礙。公司超群的規模優勢賦予了自身較強的市場影響力,也為持續研發創新奠定了物資基礎。
泡沫鎳市場方興未艾,應用領域的拓寬引發了市場規模大膨脹。即便是鋰電池的擴張,并未完全抑制泡沫鎳市場的增長態勢。一方面,與電池廠商的大幅削價相比,泡沫鎳廠商的降價幅度則小得多;另一方面,泡沫鎳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電工機械、電動車輛領域需求正成為泡沫鎳材料的新增長點。力元新材的業務發展,既能受益于市場規模的膨脹,時也將會從現有份額的競爭中進一步勝出。
性價比的優勢決定了鎳氫電池尚難被鋰電池完全替代,彼此將能長期共存互補。鋰電池并非十全十美,雖性能良好,但經濟性和安全性相對遜色,未來會以鞏固和擴大便攜式電子消費品領域為主;而鎳鎘電池性能較差,且環保壓力更大,在歐洲已被禁用,市場將趨于萎縮;鉛酸電池則充電時間過長且體重過大,堿性電池也存在類似情況,而且兩者都存在污染問題;鎳氫電池則能較好地平衡上述一系列矛盾,其替代鎳鎘、鉛酸和堿性電池的態勢,將強于鋰電池對它的有限替代,兩者長期內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力元新材的異軍突起也是由于鎳氫電池材料在我國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在向“世界工廠”角色發展的進程中,能源消耗也越發變得舉足輕重,對能源結構多元化、開發新型替代能源材料寄與厚望,其材料技術的產業化便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都有對此有較大傾斜、優惠。以鐘發平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最早介入該領域,此后一直處于領導地位,得到各級政府的認同和支持,這對培育和拓展鎳氫電池材料市場已經并將繼續起到重要作用。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將持續享受政策的優惠和支持。
研發是從事該行業的最關鍵因素,力元新材在這方面的實力也最強大,顯示了比國內所有同行更成熟,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上達到或超過國際對手。團隊里除鐘發平之外,常務副總湯義武等多人都可站在該技術領域的最前沿開展工作,在研發成功的基礎上,儲備了諸如高強度超強結合力型泡沫鎳、泡沫銅、鎳氈、泡沫鎳鐵合金、聚酯海綿PVD導電化處理技術設備等多個待產業化項目,得以日后分散產品系列單一的風險。此外,突出的經營規模,既為成功研發奠定了基礎,也給公司增添了與客戶討價還價的能力。隨之而來的便是成本優勢,它與世界第二大鎳礦開采加工商甘肅金川公司簽有《戰略合作協議》,享受對方最優惠供貨價格,加上公司地處中部地區,用工、土地成本也比較有優勢。公司的股權激勵機制也構成一大特色,總經理大比例持股安排有利于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