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人生的真正財富,把經歷苦難當作財富,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中,自己都能更新,都有積極的心態去嘗試,去萌芽,這種的快樂是永遠的。”這種別樣的財富人生,也許更多的人愿意去品一品……

2007年,嘉德秋拍會上,嘉麗中心大廳電視里播放著嘉德10周年大慶的錄相,其中一個畫面,讓記者停下了腳步。畫面里,一個長者滿頭白發,卻笑得燦爛輝煌,飄動的白發和笑臉配合起來,像一幅不可思議的抽象畫。記者心里涌動著感慨:是什么樣的歲月冠冕,讓他的生命如此華美生動,是財富嗎?得到的回答,讓記者驚愕不已:“艱難,在艱難中上帝沒有拋棄我。人生不管遭遇怎樣的逆境,都要能不斷的發現、嘗試,不斷更新、萌芽,這樣生命就永遠充滿活力和快樂,這快樂是真正的財富。”
高德明,嘉德的首席拍賣師,曾經被譽為中國第一,是國人第一位獲得白手套的拍賣師,這是拍賣師的最高榮譽,他連續3次獲得。很多后起的拍賣師都以高德明的拍賣模式為范本來學習,視之為必修課。
高德明60歲才走進拍賣業,在中國拍賣界享有“三最”之稱——年齡最大、學歷最高、經歷最多,但卻創造了許多拍賣史上的紀錄:傅抱石巨幅長卷《麗人行》以1078萬元創下當時近現代中國書畫拍賣的最高紀錄;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以2300萬元成交,再次創造新的紀錄;開國大典時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大紅燈籠,以1350萬元成交;由著名文物鑒定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把唐代“大圣遺音”伏羲式琴,以891萬元在高德明槌下成交,創造了新的中國古琴拍賣世界紀錄……
在14年拍賣生涯中,高德明主槌拍賣的藝術品總成交價達到了四億多元人民幣。對此,高德明十分淡然,他說:“其實,拍賣不是我的主業,我是學化工的,但拍賣的確讓我體驗到了快樂……”
有著教會背景的教育經歷、基督徒身份的高德明,在從“反右”到“文革”的20多年中,經歷了人生的幾次沉浮……
“經歷了,過來了,這些經歷是我的財富。”高德明這樣說。
石壓筍斜出
“石壓筍斜出,崖懸花倒開”,走進高德明的客廳,一幅尺幅小卻很有意境的國畫映入眼簾,也許這正是高德明生命歷程的寫照。
現年74歲的高德明出生于北京市,成長于上海,1954年畢業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化工系,曾先后在陽泉煤礦、永濟于鄉農場、太原西峪磷肥廠工作。
1989年被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聘為國際項目官員,作為市長及幾位主管業務的副市長的顧問參加了中關村科技園的籌建。在與美國惠普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的談判、簽約以及履約的過程中,高德明參與其中。此外,他還參與了亞運會的集資工作。另有美國生態與環境公司聘他為駐京辦事處首席代表。
看了以上的不凡履歷,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高德明生命歲月里有20年時間與監獄、勞改的關系密不可分。演繹在他身上的荒誕往事,讓今天的人覺得不可理喻,但歷史卻確確實實地演繹在他身上。因出生在知識分子的基督徒世家,高德明25歲時,以美帝國特務嫌疑,一而再地被審查,并判1年半的徒刑關進了監獄,但監獄生活不影響他出類拔萃,就像畫家贈給他國畫里所體現的精神:“石壓筍斜出,崖懸花倒開”。
1959年建國10周年之際,北京要建10大工程項目,包括人民大會堂,而當時冬季施工缺少水泥防凝劑,此時,高德明就被從勞改狀態中提出來解決這個題。這樣,高德明的技術有了用武之地,他成功地從監鹵下腳料中提煉出了水泥防凝劑材料;國慶慶典用的焰火,沒有綠色,硝酸鋇原材料缺貨,于是高德明帶著幾個人就在煤爐上用重晶石把所需的原材料給提煉了出來,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由于屢立奇功,高德明被提前半年釋放,但卻回不了社會,因當時首都要打造水晶一樣干凈的城市,所以勞改釋放人員又都回勞改農場工作,雖然不是犯人,但還得回歸農場勞動,只是一年有了14天的探親假。“當時那樣,我也滿足。”高德明說。
有18年左右,高德明不是勞改犯,卻過著與勞改犯無異的生活。直到1979年才被宣判無罪,徹底平反。
“1989年,我因從事危險化學品操作(工齡一年頂普通一年半)滿35年,提前從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上退休,介入中關村祥云化工的工作,后來轉移至“亞運會”籌款集資辦工作,為北京市主管科技外事的副市長陸宇辰當顧問。隨后又到倫敦出口公司工作,當時這家公司正集中精力與中國煙草專賣局與美國塞拉尼斯公司,就中國引入醋酸纖維絲素生產卷煙過濾嘴的技術及合資設廠項目進行前期準備。我參與了可行性研究,包括選址、初步設計以及去南通、珠海、昆明參與談判,此外還參與了籌建、施工、驗收等工作。1992年我又參與了倫敦出口公司與德國赫斯特化工的醫藥項目,路坦醫藥公司緩釋麻醉藥品生產,石家莊華北制藥廠的頭孢抗生素的生產……” 高德明說。
談起這些經歷,高德明不但沒有埋怨,反而說:“人生應該有這樣的磨礪,才能更完善和堅強。經受了這樣的磨礪,還有什么困難不能面對呢。”
走過如此漫長的風雨坎坷,高德明卻還能豁達寬容如初,以感恩的心態述說自己曾經的艱辛。拍賣師這段經歷,是他后半生出現的一段奇特的華彩樂章,跟整個主旋律似乎離題,但是又萬變不離其宗,他一生都在不斷追求,那怕在非常艱難的狀態下。
崖懸花倒開
接觸過高德明的人都會為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所驚嘆,他的金嗓子使得人們在長達數小時的拍賣會上不會感到厭煩。人們也許以為他接受過專業發聲訓練,但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發聲訓練竟是在“勞改”中完成的。
“有些東西現在看起來很搞笑!”高德明用這么一句輕描淡寫的話開始了回憶。
1957年10月,23歲的高德明剛剛完婚。正當他沉浸于新婚幸福中時,卻在12月9日突然被逮捕,送到了炮局胡同警法科,被強迫交代問題。羈押的條件非常艱苦,而且當時規定3個月內必須結案。一天深夜高德明被帶了出來,讓他好好交代問題。一頭霧水的高德明不知道該交代什么,警法科的人讓仔細想想辦公室桌上有什么。高德明說有書啊。當時,高德明跟圖書館的管理員關系特別好,因為他外文好,常幫助管理員編書目,寫摘要,整理圖書,所以高德明得到的優惠就是一般人只能借4本書,而他就可以把新來的書直接拿到辦公室借閱。就這樣,高德明被訊問道:“每個人只能借4本,你桌上卻有18本書,其他14本怎么來的?”高德明為了保全圖書管理員,只能選擇沉默。不告而取謂之偷,最終高德以偷書18本價值150人民幣的犯罪事實,被判刑一年半,到北京大興團河農場執行。在執行期間,每天晚上的政治學習時間,監獄要求犯人讀完當天人民日報,高德明被指定每天大聲朗讀報紙中的內容。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高德明歷練出了獨門秘技——金嗓子。
對拍賣師這一段人生華彩,高德明說純屬偶然。1993年嘉德成立,到處尋找拍賣師,條件簡單又苛刻,年齡稍長,學識淵博,氣質不俗,鎮得住場,樣板是蘇富比首席拍賣師吉里安·湯普森。當時嘉德的辦公室設在長城大廈,高德明是美國生態與環境公司的中國首席代表,接待外賓也常常出入長城飯店……
當時兼任長城飯店經理的嘉德總經理王雁南正為找不到合適人選而嘆息,已面試了幾十人,都沒找到“感覺”。無意間高德明被飯店的朋友介紹到總經理王雁南面前,王雁南一見高德明就感覺很到位,再引見給董事長陳東升,更是一見如故,陳東升說:“就是你了。”
高德明聽說聘自己做拍賣師,可他從來沒做過這件事,心里也沒底。
高德明說:“我行嗎?”
在場的人,包括陳東升都說:“你能行!”
高德明說:“好!那就試試。”
對于拍賣,高德明只在電視里看過國外的一些拍賣的鏡頭,沒有標準去參照或借鑒。從談定做嘉德拍賣師到嘉德開首場拍賣會還有5個月時間,高德明一頭扎進了北京圖書館,通讀了美國商法、英國商法和公司法、拍賣法。5個月后披掛上陣,小小的手槌此時有千斤重,高德明連續7個小時,拍了245件拍品,嘉德籌備了近一年的拍賣會成功了。5個月的準備為高德明贏來了掌聲,人們記住了嘉德,記住了高德明。
其實,對于高德明這種什么都想試試的做法,他的愛人很反對,認為別真以為自己什么都行。但高德明說:“如果上天給你超過平常的高度,就像跳高一樣,高度在上升,試試看,也許就跳過去了,不試怎么知道呢?”相濡以沫的妻子雖然表面上被說服了,但還是不放心,第一場拍賣時,她親自到現場去,記下她認為的幾點不足,回家一一提醒了他。
高德明說:“那年我正好60歲,卻像個孩子進了游樂場,新奇又投入,一站7個小時,緊張得兩腋都濕透了。這就是我第一場拍賣會的照片,站在我旁邊的是王雁南。”高德明邊指著照片說。“盡管王雁南信任我,我也很自信,但那畢竟是第一次,我們都還是很緊張的。從那以后,每一場拍賣會前,我和雁南都要對每一件拍品寫出拍賣預案。我是搞理工出身,我是用理工科的嚴謹思維方式做拍賣預案,現在這已成了嘉德的必須程序。”
嘉德副總寇勤說:“老高心理素質好,具有挑戰精神,不懼怕新事物,拍賣場上口齒清楚,速度節奏掌握得好,作為我公司的拍賣師,老高是稱職的。”
“但我也經歷過,拍賣慘淡,很尷尬的場面。”高德明說。
1994年3月,嘉德受一家俱樂部委托,由高德明主持一場內部拍賣會,247件拍品兩個半小時只賣出去4件,很多時間是冷場,沒人報價,沒人競賣。但他從頭到尾,一絲不茍從第一件堅持報到最后一件。對于這次經歷,高德明記憶深:“沒有什么比這次更慘了!”但經過這樣的場面,高德明講:“以后再遇到什么樣的拍賣會,也不會怯場了。”
在拍賣師的職業生涯中,高德明得到過三副白手套。拍品100%成交,對于一場文物藝術品拍賣非常難的。但當人問及拍賣師在拍賣中所起的作用時,高德明總是說:“拍賣師的作用只占10%。”他認為沒有好的拍品,好的策劃,僅僅依靠賣師,拍賣會不會成功。
“我認為人生觀有兩種:一種是追求目的,成就事業;另一種是把生命過程看為最好的經歷,任何新的經歷都值得學的,過程重于結果,享受過程沒有遺憾。”高德明說,“我感激生活給了我這么多的磨礪,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
一個經歷了如此生活磨難的人,仍然發自內心地感激生活,這也許是那些總對生活充滿抱怨的人所永遠不能理解的。但高德明就是這樣一個對生命充滿感激之情的人,他感激生活讓他擁有如此豐富的經歷,這經歷讓高德明認為,自己在拍賣場上的游刃有余正是得益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