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心
這是一個在網上引起議論的案件——前不久,一家發行甚廣的媒體,刊出一篇題為《傍上兩個“副省級”,為何保不住她的亨通仕途?》之長文,作者張某,采用捏造事實的手段,羅織了正在服刑的女貪官、原某省衛生廳副廳長尚軍“以色謀權”的情節,一時四下流傳。在獄中的尚軍,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法院判令該媒體向尚軍書面賠禮道歉,同時賠償精神損失費六萬元……
說這個案件頗可議論,當然首先是說,一些貪官走上犯罪之路,成為階下囚,固然可恨,然而他(她)們的人格還是應當受到尊重,他們的名譽權還是應當得到保護。即使已經鋃鐺入獄,甚至被判剝奪了政治權利,但他們的民事訴訟權利尚在。侮辱和誹謗服刑的貪官,同樣不允許,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嚴懲。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一個貪官,一個囚徒,照樣打勝了官司,這是法制的勝利,是法治的成功。
然而此案更值得議論一下的,還不僅于此。編造貪官的“色情新聞”,將反貪的斗爭渲染、曲解為情色化的花邊新聞,近幾年來,并非尚軍案一例——人們不會忘記,就在幾年之前,女巨貪蔣艷萍案,尚在法庭審訊之時,眾多媒體就進行了地毯式轟炸。蔣艷萍的貪得無厭以及她的以權謀財,被輕輕放在一邊,不少媒體的興趣,則是在她的“色相勾引”之上,“美女”二字,做了偌大個標題,一個“性”字,充斥報紙的版面。盡管國家的起訴書,是指控蔣的貪賄,但在大量的“新聞”中,卻繪聲繪色描述她與“××個干部”的“交易”,有如一本三級連環畫,展示“記者”編創的黃色故事。更富有想像力的小報記者,還創造了傳奇兼色情的“獄中奇事”,曰蔣與看守的貓膩兒,編她的所謂“牢里情書”……盡管檢察機關和律師再三澄清,數度辟謠,又有誰聽他們的權威一言呢?蔣案的傳播,終于成了一出色情故事,至于蔣貪賄多少,后來如何判刑,又有幾人還記得呢?
現在又有了尚軍的“花邊”。其實編造尚軍“情節”的張某,“創作甚豐”,并非僅尚軍一文。這幾年來,在網上廣為流傳,在報刊上你轉我載的“貪色故事”,例如《副省長情陷姐妹花》、《九樓扔下三十萬,廉政局長第N次被情人敲詐》以及《小保姆自述:我的日記將貪官拉下馬》等等,都是這個張某所撰,無一不是“情色新聞”,又無一不是憑空杜撰!難怪網絡之上,網友給他戴上“張編編”的“桂冠”,怒斥假新聞的始作俑者與累誡不改者!
這當然不只是一般的“假新聞”,而是將嚴肅的反貪斗爭,歪曲為三級的“情色新聞”,將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的反腐倡廉,渲染成格調低下的“花邊趣聞”,其害莫大矣,值得我們警覺。
據說有一些這樣的編造者,說白他們的動機,原來是一些媒體“偏愛”這類稿子;而個別媒體中人,又說他們青睞這樣的“故事”,是因為可以“吸引眼球”。這當然屬于強詞之辯,但這強詞,卻給我們的報章網絡,甚至給我們的讀者諸君,也敲響了警鐘——我們對于莊嚴的反腐斗爭的關注,決不能讓低俗的“興趣”化解成娛樂化的“花邊”,決不允許將嚴肅的政治較量,蒙上庸俗的色彩。
【原載2008年7月31日《新民晚 報·夜光杯》】
插圖 / 小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