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現在,大家對未來的經濟形勢普遍比較悲觀。在生活中,每天聽到的都是負面的消息,中國是否會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成為熱點話題之一。
國際金融市場的危機,是否會影響到新興市場,或者說是否會影響中國?這個問題或許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11月13日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年度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紛紛發表了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面臨艱難時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費達翰認為,現在是非常艱難的時刻??赡芤院筮€會更糟,全球股市市值今年已經下降50%,其中美國股市損失最多,總市值已蒸發4萬多億美元。
他說,所有這一切都起源于一個次貸危機。它導致了幾個循環。第一,商業循環,隨著消費意愿減弱,企業認為商品賣不出去導致投資減少,因此利潤減少。繼而導致產出減少,就業下降,消費繼續削弱,消費繼續削弱會進一步引起投資的減少。所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二個惡性循環就是在房地產。住宅房價下降,會導致私人負債增長,負資產增長。負資產會導致再融資困難以及斷供,斷供導致待售空房上升,由此又會導致房價下降,那就意味著個人資產負增長情況更嚴重,更難融資。
第三個惡性循環就是信貸,債券價格下跌,貸款損失就會增加,導致銀行資本減少,銀行資本減少后就意味著信貸去杠桿化,因此銀行必須進行資產出售,同時緊縮信貸條件,從而導致債券價格進一步下跌,貸款損失進一步增加,銀行資本減少。資產負債表就越來越難看了。這三個產業的惡性循環會互相影響。

這場危機不僅影響到發達國家,還蔓延到了發展中國家。他預測說,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到2.2%。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增長速度最慢的一年。在1 9 7 5 年和1982年發生的兩次經濟衰退,當時也差不多是百分之二點多。但比較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費達翰發現,危機中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受到的影響是非常不一樣的。發達國家會進入衰退期,歐洲、日本、美國和英國都是負增長,但是新興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在明年的經濟增長是5.1%左右。他認為未來可能比預期更糟。
形勢并非完全悲觀
這次經濟形勢的轉變,花旗集團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主要一個外部風險的變化,即美國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外部沖擊,最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出口市場疲軟;第二風險偏好下降;第三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跌。這三方面給中國的經濟和市場帶來很大的沖擊。有一些當然不完全是負面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可能下一步對中國的經濟有好處?,F在,大家對中國經濟形勢普遍比較悲觀。在生活中,每天聽到的都是負面的消息。比如領先指標下降,企業盈利狀況惡化,出口速度下降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變化,像零售、汽車銷售、房地產市場、鋼鐵庫存等等)。一些經濟學家聲稱中國已經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會經受非常傳統、正常的經濟周期的過程。所以說有很多人預期今年、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8%以下,有的甚至說3%、5%。
黃益平說現在經濟在惡化的確值得關注,但沒有那么悲觀,“我們認為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我們覺得明年可能實現經濟增長軟著陸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們預期在2009年和2010年可能還會保持8%-9%的增長速度?!?/p>
為什么相對比較樂觀?黃益平覺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在經濟比較疲軟的過程中,還是可以看到相對穩定的因素;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相信政府有能力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支持經濟的增長。GDP一般分成三方面,凈出口、消費和投資。進出口這一塊,10月份出口20%,進口16%,現在全球都找不到這樣強勁的增長速度。剛剛公布的10月份社會零售總額,從價值來說,上升了22%以上。如果說看實際的增長,大概在18%左右。在現在這樣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社會零售總額還能保持實際增長18%,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未來隨著收入增長下降和預期的改變,這個增長速度也會下降,但仍然是比較穩定的部分。投資方面,如果政府大幅度增加投資可能使投資速度保持相對穩定。
這些相對比較穩定的經濟因素加上政府強力干預,使得黃益平相信中國的經濟走勢最終是一個軟著陸,保持8%-9%的增長速度?!罢f了這點以后,我還要指出經濟增長是軟著陸,但企業的盈利很可能是硬著陸。”
要學會在冬天生存
與眾多經濟學家從宏觀角度分析金融危機不同,美國道富銀行亞太區副總裁謝錦強,是從本身業務來觀察金融危機對亞太區的影響:年初1萬億美元的托管資產,在11月初變成了8000萬億。他的亞太區客戶已經損失了2000億美金的資產。
回憶去年年底的時候,謝錦強說,那時很多人在中國和亞太區都談到美國次貸問題跟我們沒關系,因為我們沒有這些產品。但是幾個月之后,我們發現危機很快從歐洲傳到亞太區,中國體系有很多不開放的地方,可能不太明顯,但在其他一些經濟范圍中,危機已經來到中國,珠江三角洲已經有很多工廠關閉。“我想明年會有很多壞的事情陸續在中國和亞太區出現?!彼J為,無論是金融、服務還是其他行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對金融危機都要好好研究,從自己的角度看如何從這個風暴里生存。
對于如何看待危機,美國道富銀行中國首代陸肖馬有著類似觀點。他認為對明年悲觀是有理由的,因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現在明顯受影響,眼下的中國經濟不是大家“心理上”覺得要過冬,恐怕是真的要過冬了。
“但是危機總是和機會并存。我也聽到有些中國公司規模不大,正就在想能否趁這個機會做一些比較特殊的事,采取一些比較特殊的辦法,就是根據國家現在情況的特殊政策,結合自身的情況,想辦法開展一些臨時性的業務。他們不但求生存還在求發展。經濟總體形勢是比較嚴峻,但相信有一些好的企業和企業家反而在這個過程中得利?!?/p>
有些人甚至已經看到金融風暴之后的中國機會。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亞洲總裁Andrew Low說:“我們公司在中國比在法國、德國籌集的資金更多,市場金融中心也逐漸朝這里轉移。并購流動的方向現在也在逆轉,更多的公司進入中國增大自己的投資,也會進入更多亞洲的國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