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皮
中國總理溫家寶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在過去一周的表現直接導致了中美兩國資本市場的不同反映,而結果只能是一個,那就是在20國領導人舉行世界金融峰會之際,中國顯示出了真正救“世”主的本色。
11月10日,中國國務院召集省區市和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溫家寶講話提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條措施總的要求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在水皮的印象中,溫家寶總理的做事風格和他的形象是一致的,溫文爾雅,有條不紊,從他的嘴里聽到“準”、“實”這樣的字眼是正常的,而“快”和“重”這樣的字眼多少有點異乎尋常。
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的總理是真的著急上火了。
其實溫總理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僅國務院研究經濟問題的常務會就召開了四次。10月7日,溫總理召集國務院常務會提出“一保一控”,以“保”為先;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核準一大批基建項目,明確擴大投資防止經濟滑坡;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第一次將“保”增長改為“促”增長,宣布10年來最具震撼力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11月12日,就是溫總理講話的第二天,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推出首批5000億的投資計劃。
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的反響,中國股市不用講了,11月10日當天就作出了漲幅超過7%的強勁反彈,而全球股市也因此全線飄紅,道瓊斯和標準普爾500的指數都超過2%;英國金融時報的漲幅達0.89%;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漲了1.76%;日經指數上漲498點,漲幅5.81%;恒生指數更是大漲4.13%。
與溫總理的講話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的講話,11月12日,保爾森突然宣布,美國不再動用7000億美元救市基金收購銀行的“有毒”資產,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后果是嚴重的,道瓊斯狂瀉4.73%,東京股市也緊跟下跌5.25%,悉尼股市下跌5.9%,創出4年新低,恒生指數亦不能幸免跟跌5.15%。
美國的救市計劃在英文中一直被叫做bailout,意思就是“救援”,而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被美國人翻作stimulus,直接就是“刺激”。救援和刺激的不同含義已經說明了中美兩國的經濟狀態,美國人是救命,中國人則是強體,全世界的投資者于是就發現了一個久違的現象,中國股市居然擺脫了美國的影響,走出了獨立的上升行情,在全球股市動蕩的這一周,中國股市居然出現了超過10%的漲幅。這是必然,也是偶然。
說必然,股市畢竟是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經濟的問題不是歐美式的衰退而是增速的減緩,與美歐最大的不同是,歐美的金融危機源于流動性不足,而中國經濟的減速卻是發生在流動性過剩。在從緊貨幣政策執行不當的背景下,一旦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調整到寬松,那么內在的增長活力就會被充分釋放,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就是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本錢。
說偶然,中國股市的下跌至今沒有引起管理層足夠的重視,沒有意識到中國經濟預期的下滑亦是中國資本市場陷入惡性暴跌的必然反映。從指數的角度講,中美股市幾乎同時見頂,時間相隔不過5天,但是我們能接受美國股市暴跌沖擊實體經濟,造成歐美衰退的邏輯,反過來卻認為中國實體經濟不行了才導致中國股市的下跌,甚至有的所謂海歸經濟學家振振有詞地說,中國經濟沒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救市?
在影響中國經濟的三大因素中,內需并沒有惡化,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一直保持在20%左右,消費沒有整體下滑;外貿出口1-10月份名義增長在20%,8、9、10三個月的外貿順差一直在創新高,下滑更多的是一種預期,真正發生惡化的只有投資。
由于從緊的貨幣政策和資本市場喪失融資功能,企業的投資能力下降,股市暴跌造成居民大宗消費預期下降,房地產市場萎縮,結果上游產業原材料需求緊縮,企業想融資融不了,想投資不敢投,經濟下滑就不能幸免。
4萬億相對于中國經濟一年14萬億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而言是有數的,真正的大頭是來自企業的民間投資,這才是根本。從這個角度講,不振興中國股市,經濟刺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