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宜平
雨具雖小,抵御雨雪;薪資雖薄,保障勿缺;本文會教給你小錢怎樣得到大保障!
小王今年23歲,剛畢業參加工作。月收入在1500-2000元。現在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平均每月消費支出500,給父母生活費每月200,基金定投每月300。在單位辦理醫保。現在他想購買一份保險為自己存點錢,最好靈活性強點,可以隨時取出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因其身體不太好,想外加些大病險、住院補助等。
作為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王來說,在人生規劃的起步階段,保障要做到“有的放矢”。從快樂的“單身貴族”到日后成家立業,單身青年經歷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變化最大,正是該用保險來未雨綢繆的重要階段,早做安排,才能保障生活。
明確保障重點
大多數人壽保險產品都是長期的,因此,在打算購買之前一定要做一個長期的財務規劃,找到最迫切和最合適的需求。以保障險為例,保障險主要體現的是對家庭的責任。一個人在結婚前和結婚后,對家庭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當然對家庭的責任也就不一樣,需求的額度也會相差很遠。由于小王目前是處于單身,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就要面臨結婚、買房、生子等這些人生大事。處于這個階段,養老險不是最迫切需要的。
作為收入還不是很高的社會新鮮人,又沒有多少家庭負擔,首先應該重視的是自身的意外和意外醫療類保障;其次可以考慮一定數額的壽險,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做充分準備;同時趁現在年輕,盡早為自己準備好重大疾病保險。

解決風險重點
意外險需求放首位。有統計資料顯示,年輕人是意外發生率最高的人群。因此,年輕人在保障方面最大的需求是意外類的保險。而意外險的一大特色就是保費低廉,因此,這類保險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是最經濟實惠的。只要每年花兩百元左右,就可以獲得大約10萬元保額的普通意外險。至于意外險的額度選擇,一般為年收入的5-10倍為宜,也就是10-25萬之間。
搭配好意外醫療保險和住院津貼保險。盡管小王參加了醫療保險,但由于參加工作不久,個人醫療賬戶儲備金不多,門診自我負擔比例較高,因此最好能獲得意外門急診醫療費用保險。所以作為意外保險的補充,意外醫療保險也是年輕人應該考慮的,以彌補意外的醫療費用支出。此外,可以附加一些住院津貼保險,以彌補醫保的不足和誤工補貼。
壽險是給父母的“良心保單”。雖然說年輕人死亡多是因為意外,但還是擔心萬一不幸因為疾病死亡,如果自己只投了意外險,父母不就沒得補償了嗎?為人子女者,剛踏入社會,如果還來不及孝養父母,就不幸身故,怎么樣也得給父母留下點什么吧?因此,為了預防萬一,可以購買一定數量的壽險。現階段做這樣的保險規劃,算是給父母準備一份“良心保單”。健康類保險中,特別是要及早購買一份重大疾病險,因為重大疾病保險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保險之一,越早投保越核算。
從額度安排上來看,給小王以下建議:意外保險保額15萬、意外醫療保額5千、壽險保額10萬元、重大疾病保險保額10萬元,附加住院津貼保險。
要提醒小王的是:保險不要買得太多,因為作為年輕人,一方面經濟支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總免不了有其他的花銷。這時購買保險只有一個目的:形成一種基本的生活保障。等到經濟條件和其他狀況發生了變化以后,仍然可以對其保險計劃進行調整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