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就在你身邊
文/黃朝剛
個人投資創業要善于抓住好機會,把握住了每個稍縱即逝的投資創業機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怎樣發現創業的機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變化就是機會
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人們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這些變化可以包括:(1)產業結構的變化;(2)科技進步;(3)通信革新;(4)政府放松管制;(5)經濟信息化、服務化;(6)價值觀與生活形態化;(7)人口結構變化。
以人口因素變化為例,就可以衍生這些機會,如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用品;為獨生子女服務的業務項目;為年輕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為家庭提供文化娛樂用品,等等。
2.從“低科技”中把握機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開發高科技領域是時下熱門的課題,但是,機會并不只屬于“高科技領域”。在運輸、金融、保健、飲食、流通這些所謂的“低科技領域”也有機會,關鍵在于開發。
3.集中盯住某些顧客的需要就會有機會
機會不能從全部顧客身上去找,因為共同需要容易認識,基本上已很難再找到突破口。而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時常關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會從中發現某些機會。因此,在尋找機會時,應習慣把顧客分類,如政府職員、菜農、大學講師、雜志編輯、學生、單身女性、退休職工等,認真研究各類人員的需求特點,機會自見。
4.追求“負面”就會找到機會
所謂追求“負面”就是著眼于那些大家“苦惱的事”和“困擾的事”,人們總是迫切希望解決,如果能提供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找到機會。例如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照顧小孩,于是有了家庭“小飯桌”;沒有時間買菜,就產生了送菜公司。這些都是從“負面”尋找機會的例子。
如何運用好創業資金
文/趙君
如果你有辦法弄到資金,又肯拿來創業的話,就到了考驗你能力的時候了。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借錢創業或許是很簡單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用別人的錢做生意,容易好高騖遠,輕率不實在,極易導致經營風險,創業很難成功。所以,即使要借貸創業,也必須有自己的資金,尤其是小資本的生意,最好有過半的資金是自己付出的。只有這樣,才會對自己負責,每花一筆錢都由自己定,用得清醒,花得審慎。而且,創業不一定一次就成功,一旦失敗,陷入債務危機,對將來再次創業會造成不利影響。
一般的創業者,很容易忽視資金問題上的會計成本,有可能導致將來出現財務危機。創業者雖然滿腔創業熱忱,但如果缺乏理性思考和周全的計劃,認為賺錢非常容易,在計劃上低估了會計成本,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危險,那會給創業者帶來營運上的周轉不靈,資金不夠用。所以,一定要恰如其分地計算出會計成本,之后就不能隨意改動。也不能把成本弄得過大,因為創業初期賺錢較難,成本太大,使得收回本金的機會減少,打擊創業信心。
在增加現金流入方面,除了想方設法提高銷售之外,還可以通過提高顧客付款速度來實現,例如,讓顧客30天內而不是60天內付款,就可提前30天收回現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會給急需現金的新創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為避免發生資金周轉困難的現象,最好是珍惜手上的現金,盡量保存。如果不是非常必要,那么能租房子與設備就不要花巨資購買。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創業者,明知房地產即將升值,在創業之初也寧可租用辦公室而不是購買寫字樓。不要為了表明自己有實力而大量購買設備,盡量留出多的現金作為創業的儲備力量。
另外,在宣傳費用上面,一定要慎重,宣傳雖有必要,但企業真正成功并不靠它,所以在創業之初不要花大量的錢搞宣傳,以致拖垮企業,要知道,宣傳費用產生實際效益是要花很長時間的,所以,宣傳只要到位就行,不能影響到資金的流轉。
創業者通常容易在計算毛利上犯兩個較極端的錯誤。第一種就是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害怕與人競爭,將毛利訂得很低,很可能出現商品賣光卻無利可圖的現象。另一種就是由于不了解市場規律,希望賺得越多越好,將毛利訂得很高,導致商品賣不出去,形成積壓,由于沒有生意,利潤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要恰當地掌握好自己的收支平衡點,對自己的資金支出與收入有較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定以合理的利潤率,使自己的生意一帆風順,保持資金流轉暢通,讓創業成功的機會大大增加。
(責任編輯 陳源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