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IEEE802.11b的無線傳輸系統,該系統利用頻率轉換技術,將2.4GHz轉換到UHF較低頻段340MHz進行傳輸。通過頻率轉換和功率調整技術,可以使無線傳輸系統的傳輸距離大為增加。本文的工作重點在于在340MHz頻段上,通過對NLOS(非視距)區域的分析,將提出一種混合型的半經驗無線室外電波的宏小區傳播預測模型。最后將比較預測值和實測值,并對傳播模型進行分析和校對。
關鍵詞:室外傳播模型;NLOS;IEEE802.11b;頻率轉換
1 前言
本文主要研究一種基于IEEE802.11b的無線傳輸系統,該系統利用頻率轉換技術,將2.4GHz下調到較低頻段進行無線傳輸,針對寬闊小區的一種無線實時移動視頻監控的應用。通過頻率轉換和功率調整技術,可以使無線傳輸系統的傳輸距離大為增加。
電波傳播的特性是研究任何無線通信系統首先考慮的問題。無線信道主要受到無線傳播環境的影響,無線通信的傳播環境極為復雜,建立路徑損耗的傳播預測模型對于無線系統設計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該無線傳輸系統的電波傳播特性進行研究,分析各參數對系統的影響,通過對NLOS(非視距)區域的分析,建立適合340MHz頻段的電波傳播模型。
電波傳播的實際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對于一個具體的傳播環境來說,采用經驗公式計算的結果并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因為經驗公式沒有對具體環境進行考慮,比如一些建筑物高度,密集程度等,只是給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修正因子。為此,我們考慮一個具體的小區環境(宏小區,小區半徑大于1km)。在這個小區里面,有相對其他建筑物比較高的大廈作為基站,而一般的建筑物都是同等高度和間隔的,此外,除了建筑物還包括一些比較開闊的區域。具體環境可以參照圖1:
在這里,基站高度H要比其他建筑物的高度 要高。其他的建筑物都是相同的參數,并且他們之間的間隔b是相同的。在這些建筑物的前面,后面以及某些中間區域,存在著無遮擋的LOS區域。
這個地形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城市的住宅小區,一些小城鎮,以及一些車站,工廠,倉庫等,都有著類似的結構。電波傳播在這些小區里面,主要由兩種傳播方式進行:
1.在建筑物之間的NLOS(None Line of Sight)非視距傳播;
2.開闊地區LOS(Line of Sight)視距傳播和準視距傳播。
2在建筑物之間的NLOS(None Line of Sight)非視距傳播
在這里,我們的NLOS模型參照Walfisch-Bertoni的半經驗半公式模型。該模型也稱作繞射屏模型,適用于基站和移動臺之間的非視距傳播情況[1] [2]。此時,從基站天線傳播到移動臺天線的場經過成排建筑物多重前向繞射,然后從移動臺之前的最近建筑物屋頂產生繞射場,其中一條直接到達移動臺,另一條經移動臺之后的建筑物反射到達移動臺。因此,其路徑損耗由三部分組成。
◎ 自由空間天線之間的路徑損耗;
◎ 由成排建筑物頂部引起的繞射損耗;
◎ 移動臺之前建筑物屋頂到地面的繞射場影響。
我們來看主要的傳播路徑,見圖2。
其中路徑3是穿透建筑物傳送到移動臺的。相對于其他傳播路徑,建筑物的穿透損耗要高很多,所以這條路徑的傳播可以忽略。
我們考慮主要的傳播路徑都在建筑物屋頂的上部,如圖2的路徑1所示,傳播在移動臺前的建筑物屋頂繞射。
另外,因為成排的建筑物在地面上有圓柱體障礙物的形式,所以屋頂上的傳播包括成排建筑物的多重前向繞射,如圖2的路徑4所示。但是這些傳播是大角度的繞射,并且在建筑物之間必須經過兩次以上的反射,它們產生的場的幅度是相對很小的,可以忽略。
總路徑損耗應該表示為
Okumura-Hata采用的是平均的估算值,并不能反映出環境的影響。我們知道,無線電電波傳播的特性受實際環境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靠近基站的位置(r<0.6km),預測值和實際數據比較,普遍偏低,是因為靠近基站的位置,由于高基站的因素,很多路徑不能忽略,比如通過下一個建筑物直接反射回來的射線,其影響是比較大的。當位置大于0.4km時,預測值和計算值比較接近。文中的數據采集點都是在建筑物之間的NLOS區域。
在測量中出現了一些數據要比預測值大,這是因為街道走向和街道空隙的影響。當街道走向和傳播路徑不是垂直的時候,即是它們存在一個夾角?茲,路徑損耗要比我們預測的要小一些。另外街道的空隙會讓一些傳播路徑信號增強,會對結果有比較大的影響。
在1.2km-1.4km的區域,實際測量數據比預測的數值要低很多。這是因為在該區域出項了較高的建筑物,路徑傳播出現了二次繞射。當電波傳播出現二次繞射的時候,繞射損耗要增加許多,這也是實際數據都要偏低的原因。
該系統主要應用在小區的視頻監控,實際測試效果表明,在城區2km,開闊區5km以內,系統覆蓋相當好,帶寬穩定,傳輸MPEG-4壓縮數字視頻可以達到25幀/秒,滿足傳輸實時移動視頻的要求。
參考文獻
[1]Atefi, A., and J.D.Parsons, \"Urban Radio Propagation in Mobi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Proc.Comms 86, Birmingham, UK, IEE Conference Publication No.262, pp.13-18
[2] F. Ikegami and S. Yoshida, Analysis of multipath propagation structure in urban mobile radio environment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vol. AP-28, pp.531-537, 1980
[3] L. E. Vogler, The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y multiple knife-edge diffraction, U. S Dept. Commerce, NTIA Rep. 81-86, 1981
[4] J. Walfisch, UHF/microwave propag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Ph.d. dissertation, Polytechnic Univ., Broollyn, NY, June 1986
[5] W. C. Lee, Studies of base-station antenna height effects on mobile radio, IEEE Trans. Veh. Technol., vol. VT-29, pp.252-260,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