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術界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都較為側重于宏觀層面,沒有打開企業這個\"黑箱\"研究企業內部的問題。因此,本文從知識學習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知識學習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機理。
關鍵詞:知識學習;自主創新能力;作用機理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國中長期的國家戰略,而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就理論界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這一課題的前期研究成果看,已有的研究都較為側重于宏觀的層面,缺乏從知識理論的角度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形成路徑等進行深度發掘。沒有打開企業這個“黑箱”研究企業內部的問題。事實上,如果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就難以產生自我增強的成長機制,容易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深入地研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機理等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1知識學習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作用過程
最早提出通過學習提高企業能力的思想的是阿羅的“干中學”(1962),之后羅森伯格提出了“用中學”(1976)的觀點,Evenson(1976)提出了“研究中學”等觀點。Bell(1984)則是第一次從知識學習的角度系統地對創新能力進行研究,他認為企業創新能力地決定性因素包括在操作中學習、變革中學習、績效中學習、探索中學習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本質是知識的集合體,其形成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不但有數量上的要求,還有質量上的要求,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阻礙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所具有的知識本質,必然使其形成表現為原能力狀態所包含的知識的變化。根據知識的運動原理,知識的變化必然表現為知識的數量、質量變化兩個方面。具體而言,本文認為,知識學習可分為兩個核心的子過程:知識積累過程和知識應用過程。知識積累形成了企業的知識存量,知識應用決定了企業的知識質量,這個過程稱為過程Ⅰ。隨后,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由知識存量和知識質量決定的,是知識存量、知識質量的函數:知識存量作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初始條件,決定了企業的初始技術能力以及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所采取的方式;而知識質量作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條件,決定了企業創新能力形成的速度,這個過程稱為過程Ⅱ。它們之間的作用過程如圖1所示。
對于過程Ⅰ機理分析。正如圖1所示,知識積累形成了企業的知識存量,知識應用決定了企業的知識質量。知識存量是指在特定時點某個組織或系統所擁有的知識總量。據此,可以把知識分解為有效知識和無效知識兩類。有效知識是指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知識;無效知識是指暫時不能在企業的繼續運作中發揮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說處于“休克狀態”的知識。在對知識進行重新利用時,就要對這些企業已儲備的無效知識進行激活,使其脫離“休克狀態”,成為有效知識。知識質量是相對知識存量而言的,體現了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所擁有知識整體的優劣情況。正是由于知識應用的進行,才能不斷的產生新的知識,從而提升知識質量。知識質量要想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需要對企業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激活,這取決于企業的知識應用水平。
對于過程Ⅱ機理分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一方面表現為企業自身所具有的知識存量,如企業的知識庫,這主要是企業員工通過“干中學”、“用中學”、“局部創新”等知識學習形式來實現的。企業的知識存量是其重要的無形資產,相比較于資金、設備和原材料等有形物質,企業專有知識和技能是企業長期進行知識積累的結果,并不能完全從市場上獲得,是企業內在素質的反映。一旦形成了豐富的知識存量,企業將在創新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表現為將新獲得的知識與儲備的知識相結合,激活知識存量,通過對不同知識面的交叉產生新的思想,從而產生創新行為。
綜上所述,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不斷的擴大企業的知識存量,不斷的提升企業的知識質量。知識積累和知識應用兩個過程的和諧發展,才能保證知識存量的擴大和知識質量的提升,從而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
2知識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動態作用機理
前文是基于企業在特定時點上的知識狀況進行討論的,而實際上企業的知識學習能力會不斷的變化呈現動態性。這不僅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而且企業在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中獲取的知識和經驗等,也會對企業知識學習的進一步發展產生影響。
知識學習優化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影響。知識學習的優化是指,企業隨著市場環境、行業知識的變化或自身戰略定位的改變等,通過從外部引進知識或企業內部的知識創造,不斷的調整和更新原有的知識學習模式、增強知識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得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企業發展提供所需的知識的過程。通過知識學習的優化過程,使得企業三個方面的因素得以改變:第一,使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新知識的不斷涌現,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知識基礎;第二,知識學習的優化順應了市場環境的變化,能更靈活地追蹤行業最新知識的發展動態,從而避免企業成為“井底之蛙”,增強了企業對外部知識的吸收能力;第三,在優化過程中加快了對原有知識中有效知識的發展和無效知識的激活,促進了企業不同類型知識之間不斷地融合、交叉、整合和新知識的產生,增強了企業的知識創造能力。而知識創造能力和知識吸收能力的提高,使得企業知識存量和知識質量也得以提升。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從而進一步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此同時,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中,企業越來越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哪種類型的知識,從而能夠更加快速、有效的在企業外部尋找和識別所需的知識,并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內部的人員創造企業所需要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激活無效的知識、積累和發展有效的知識,又進一步促進了知識學習的優化。所以,企業知識學習的優化促進了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反過來又促進了知識學習的優化,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如圖2所示。
知識學習惡化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影響。知識學習的惡化是指,企業不能夠隨著市場環境、行業知識的變化或自身戰略定位的改變等,及時的調整和更新原有的知識學習模式、增強知識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得企業發展滯后的過程。企業知識學習的惡化使得企業的知識存量增加緩慢,知識質量提升緩慢或是出現知識質量的負增長,從而使得企業缺乏促進企業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的知識基礎。在知識學習惡化的過程中,不能迅速、有效的在市場上搜尋到對企業發展有利大的知識,延緩了對目標知識的吸收,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知識的吸收能力。同時,由于知識學習的惡化,導致內部知識的流通不暢通,阻礙了對無效知識的激活和對有效知識的更新、發展,即降低了企業的知識創造能力。知識基礎的缺乏、知識吸收能力和知識創造能力的降低,進一步使得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進展緩慢,甚至有可能出現“剛性”而被鎖定。而自主創新能力的緩慢形成及剛性,又使得企業缺乏從外部搜尋和內部創造新知識的動力,因而不能及時識別出各種類別的知識的價值,進一步使得知識學習惡化。所以,企業知識學習的惡化使得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緩慢,甚至出現剛性,反過來又進一步惡化了企業的知識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如圖3。
作者簡介:汪歡歡,中南大學商學院研究生,企業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