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業設置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職業技術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創建品牌專業是提升職校的社會知名度、提高職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專業設置;品牌
目前,從遼河油田的發展職業教育整體情況來看,應該說通過新專業的申辦,學校的規模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擴大,專業的開設也相對的集中,與“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相對照,僅做大學校規模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在做大學校規模的同時,必須十分重視做大且做精現在已相對集中的專業,繼而達到做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構建專業品牌內涵,提高職業教育的學水平和效益。
但也應該看到,專業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這不僅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同樣,也是社會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期望,更是教育發展觀對職業教育的具體要求。因此,學校在專業結構的調整、專業課程的改革、專業目標的確定上,就必須以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出發。建立起一個有專業、課程、目標三者有機結合的品牌內涵體系,來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與企業的要求。以下三個動態平臺就是我對專業品牌建設的初淺認識:
新專業設置要與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建立在以專業調整的基礎上,做到以優化資源配置和做大做優專業為目標,在鞏固老專業、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層次的擴大規模,要通過調整,開發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新專業,使專業設置達到最優,有利于形成競爭機制,創辦自己的特色。
1 在專業設置上要有策略,要緊貼企業的需求
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順應趨勢、準確定位、科學組合”。專業設置最明顯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一是專業目標的多級趨勢;二是專業內涵的更新趨勢;三是專業結構的復合趨勢;四是專業類型的創新趨勢。要適應油田發展的實際需要,必須對專業設置進行準確的定位和科學的組合,要采取“定單”方式培養,圍繞企業用工需求來設置適用的專業,圍繞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
2 要有預測能力,專業設置要以企業發展為坐標,以職業分析為導向。
職業技術教育是否滿足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專業設置是否與生產結構及經濟發展變化相適應,因此,專業設置應體現如下三個基本原則:企業需求原則。即:專業設置應滿足油田領域的普遍要求;相對穩定原則。即專業設置應滿足相當長時間內企業發展的要求;廣泛適應原則。即:專業設置應適合較寬的職業領域,并具有綜合性。在遵循這三個原則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專業設置的科學性與相對穩定性,體現出專業設置的綜合性和適應性,必須采取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即“職業分析”。就是用行為科學的方法,掌握相應從業人員的現場行為及其行為方式的素材,確認、定義、描述職業所含任務及工作項目的內容。通過這種職業分析,將一個或若干個職業歸結為一個“職業群”,一個“職業群”對應一個“專業”。這樣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構成任何一個職業的主要活動內容,明確地分辨出支撐該職業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又能確定相關職業的技能知識與之聯結點,為專業設置與油田實際崗位的需求相結合提供依據。
3 要與油田經濟發展動態相適應
隨著油田的科技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企業中的職業出現了復合、多級和更新的趨勢,許多傳統的職業逐漸消失,新興的職業、交叉的職業不斷出現,客觀上要求專業設置與油田的發展動態相適應。例如,遼河油田不壓井作業的迅猛發展,并走向國內各大油田,原來的操作手和不壓井作業的操作手崗位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傳統意義上的提升、下放等機械運動轉變成現在的機械運動加井口壓力控制。崗位工作要求發生了變化,就必須建立動態的專業設置管理體制,針對現場工作實際,隨時完善。
4 專業設置要“立足油田,面向社會”
遵循“經濟需要什么人才,就開設什么專業”的原則,油田應成立專門從事油田經濟發展現狀及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研究機構,通過勞動力市場預測、企業科技進步、油田未來的經濟格局,生產用人單位的走訪等形式,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資料,為專業設置提供科學依據,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實用人才。專業設置一方面要把握好油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走向,圍繞油田內部的經濟特點,支柱產業發展的需求,及時地調整專業設置。另一方面,要面向社會,認真研究地方經濟的特點,以敏銳的“觸角”,及時捕捉到新興行業的職業崗位需求信息,積極開發新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