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西方輿論采取偏信達賴的態度,在提及解放軍進藏平亂時,經常引用“殺害了120萬藏人”這一駭人數字。而事實上,當時西藏人口不過110萬人。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進藏使雪域高原牢牢留在中國的版圖之內。曾一度表示擁護祖國統一的達賴出逃境外后,幾十年間總是以編造聳人聽聞的謠言刺激西方人視聽的方法,渲染“漢政府及軍隊”的所謂“鎮壓”。當年中共中央為避免給西方以攻擊口實,要求對進藏作戰的情況不報道、不宣傳,至今為止國內沒有公開出版過一本介紹藏區平亂的專史。其實,這種被動式的回避態度反而不利于說明真相,達賴及其追隨者宣布的謠言反而被西方輿論視為惟一可信的消息來源。如實地說明當年的作戰才能批駁謬說以正視聽。
“十七條”的來由
1949年大陸中央政權發生更迭時,作為西藏地方政權的噶廈政府想乘機宣告“獨立”,于7月間在拉薩發起“驅漢事件”,將民國政府駐藏機構和漢族商人趕往印度。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充滿敵意的美國政府出于建立反共基地的戰略需要,也將新“援華法案”中的一部分款項越過蔣介石政權直接支持噶廈政府,以購買武器抵抗中國共產黨。面對這種形勢,毛澤東在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后,馬上提出“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隨后又確定了“通過談判而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當時,與達賴地位并列的班禪等西藏上層宗教人士曾致電擁護中央,歡迎解放軍早日進藏,這使中央政府在西藏也有了一支可抗衡達賴集團的統戰對象。
考慮到西藏的特殊狀況,在解放軍進藏前,195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提出了同噶廈當局談判的基本條件:“西藏方面,必須驅逐英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準許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我們方面則可承認西藏的政治制度,連同達賴的地位在內,以及現有的武裝力量、風俗習慣概不變更,并一律加以保護。”此時,達賴只有16歲,尚未親政,把持噶廈政務的大活佛們致信中央只承認有“檀越”(即施舍)關系,遲遲拖延不肯派代表到北京談判,還擴編藏軍到金沙江邊準備抵御解放軍。
鑒于大雪封山快要來臨,1950年10月初,毛澤東決定發起昌都戰役,解放軍第18軍以大迂回的方式包圍藏軍主力5000多人,統率藏軍的昌都總督阿沛·阿旺晉美派人聯系投誠,經談判全部放下武器。此戰解放軍陣亡不過100多人,藏軍死亡也只有幾百人。昌都一仗使藏軍主力覆沒,噶廈政府停止抵抗,提前親政的十四世達賴從拉薩逃到臨近印度的亞東鎮。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鼓勵其流亡海外且愿意資助,并建議噶廈當局組織游擊隊,利用惡劣的地形和襲擾阻滯中共軍隊推進。解放軍第18軍也相應制訂了幾套方案——盡可能爭取談判成功和平進入;如藏軍化整為零打游擊,則邊修公路邊剿匪,肅清一段路再推進一段路,以三五年時間穩步推進到拉薩。
后來的事實是,昌都戰后僅半年,1951年5月23日噶廈派出的代表在北京簽訂了《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達賴返回了拉薩并致電中央擁護協定。達賴出逃后一直宣傳這一協定是“強加”的。十七條協議簽訂時,達賴及噶廈政府多數要員正停留在印度的邊界附近,除昌都一隅外,解放軍還未入藏。此時西藏地方政府經討論認為,在昌都一戰失敗后簽訂這樣的協議還是有利的,因此他們才能接受。平心而論,十七條協議是中央和噶廈都做了妥協的產物,噶廈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這一條過去也承認過),同意解放軍進藏(此條過去不同意),并恢復班禪在后藏的地位;中央做出的讓步,是承認達賴的地位和西藏的制度不變,社會改革可推到將來。90年代達賴在國外講過,“一國兩制”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當年對西藏就是如此,此話倒是不錯。
毛澤東故意放達賴出逃
解放軍進藏后,鑒于西藏上層對中央抱有疑慮,大多數下層民眾又不了解共產黨的政策,毛澤東提出對當地制度暫不改革、“拖下去”的方針,并決定在西藏工作中采取以上層統戰為主的方針。由于達賴本人感到自己地位得到保障,于1954年自愿同班禪一同進京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副委員長。在北京期間,這位年方20的青年確實受過一些進步思想教育,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擁護中央的政策并贊同推進西藏的社會改革,他還主動寫了一首稱頌毛澤東是“創世主大梵天”的詩公開發表。
1955年達賴回藏后,又陷入農奴主大貴族和反動的活佛、經師的包圍中,思想又逐步與中央離心離德。解放軍入藏后雖未改變原有政教合一的制度,然而通過修路、建學校醫院等措施,畢竟促成了現代文化的傳播,同落后的農奴制舊勢力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尖銳矛盾。此時,毛澤東曾設想先讓西藏人民看我們20年,再實行對農奴主贖買的和平改革,然而反動貴族拒絕任何一點社會進步。解放軍入藏后8年間,藏軍一直未接受改編,各寺廟普遍有武裝喇嘛,農奴主莊園也幾乎都有槍支,動亂隱患始終存在。1956年全國范圍內的社會主義改造提前完成,四川康巴地區也進行了改革試點,同年3月在川西理塘就發生藏族農奴主組織的動亂,成為整個藏區動亂的開端。同年秋達賴經中央同意去印度訪問,受美國和西藏部分貴族鼓動一度不想回來,經周恩來在新德里反復勸說,才于1957年2月回到拉薩。
1958年甘肅南部和青海藏區發生動亂,同時川西的康巴動亂分子大量逃進西藏并受到寺廟收留,噶廈當局向中央提出“永遠不改”的要求得不到同意。此時印度改變了對華政策,允許美國援助動亂的武器過境并同意收留逃亡者。在此背景下,1959年3月10日,西藏噶廈召集會議正式宣布“從10日起就正式站起來,同中央決裂,為爭取西藏獨立而干到底。”當天上午全城發生打砸中央派駐機關和商店的暴亂,晚間大批康巴動亂分子和武裝喇嘛進入市區,藏軍有2000余人集結于城內,噶廈政府還打開軍械庫給動亂分子和市民發放槍支彈藥。這些暴力行動徹底撕毀了十七條協議,不能容忍西藏從版圖上分裂出去的中國政府只能選擇武力平亂。
從歷史資料看,1959年3月西藏動亂開始時,解放軍駐藏部隊總數不過1萬多人,在拉薩不過3000人(還包括機關人員)。維持兵力不多主要原因是川藏、青藏這兩條長達數千里的山區公路運輸極為困難,當時在西藏養一個兵的費用等于在內地養7個兵。另外,毛澤東在此前講話中雖預料到同西藏當地勢力會有戰斗,不過認為還在幾年之后。“藏獨”流亡勢力后來講述這段歷史時曾長期宣傳什么“中共在西藏駐軍30萬人,康巴人掩護達賴從5萬共軍駐守的拉薩突圍出來”。這種缺乏最基本軍事常識的胡言,也充斥在西方一些人的報道和書籍之中。了解一點西藏地理和后勤知識的人都可以設想,在那片荒涼的世界屋脊上怎么能供養30萬大軍?其實,后來解放軍調兵入藏數最多時只有幾萬人,這也是后勤能保障的最大限度。
1959年拉薩暴亂發生時,十四世達賴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兩面手法,這與今天他在外的姿態如出一轍。他向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連寫了三封信表示反對“反動分子”所為,卻說自己控制不了局勢,聲稱想去軍區所在地避難。實際上他在主持噶廈會議時同意動亂分子所為,自己也決定外逃印度。3月17日晚間,達賴在藏軍和康巴動亂分子掩護下騎馬涉拉薩河南逃,岸邊的解放軍只是目送這千余人遠行而未做任何攔截。
解放軍守衛部隊放走達賴,實際是執行毛澤東的命令。早在3月12日,毛澤東在武漢東湖賓館內得到動亂消息時就料到達賴一伙可能外逃,并專門指示:“他們逃走時,我以為我軍一概不要攔阻,無論去山南、去印度,讓他們去。”毛澤東為何有此決定,據分析主要是考慮到達賴和高級僧侶們長期以神權統治群眾,這伙人繼續在位則下層人民難以發動,若直接打倒或抓捕又會使信教群眾想不通,索性讓其跑掉才有利于發動百姓搞改革。
百萬人口如何戰死百萬?
解放軍在藏區的平亂作戰,從1956年平定四川西部的康巴動亂就已打響,1958年又進行了平定甘南、青海和滇北藏區動亂的作戰,1959年又開始在西藏全區平定動亂。經過5年時間,解放軍投入了第54軍全部、第21軍一部和幾個軍區的地方部隊,把多屬烏合之眾的動亂武裝平定下去。
在動亂的藏區武裝人員中,最強悍并有戰斗力的是康巴亂匪,即“四水六崗”的骨干。這幾千人中混有一些川西國民黨軍殘余人員,不少人受過正規軍訓,并服從臺灣的“蒙藏委員會”,只是奉達賴為精神領袖。1959年夏天康巴亂匪主力外逃,美國中央情報局出資提供援助并空投給武器,在十幾年間屯駐尼泊爾木斯塘邊境地區,經常回竄襲擾。中國政府尊重尼泊爾主權,一直未越界追擊,希望由尼方自己解決。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美國停止對“康巴游擊隊”的供應,尼泊爾王國軍就此壯起膽子對其進剿,于1974年擊斃其頭目并將部眾全部繳械安置。目前,康巴動亂分子的余孽及后裔約2萬多人居住尼泊爾境內,多已加入尼籍,不過仍接受美國和臺灣的津貼進行反華活動。最近這伙人反華鬧事遭尼軍警堅決鎮壓,西方眾多媒體竟將其場景照片說成是“在西藏鎮壓”。尼泊爾共產黨(毛派)此次國內大選勝利后,又許諾一旦掌權就會將其不安分者驅逐出境。
全面平亂展開之后,中共中央于1959年5月決定在全西藏進行“邊平邊改”的方式徹底平定動亂。當時,改革的方式是沒收參亂農奴主的土地、牲畜等資料分配給翻身農奴,并廢除三大領主的封建特權,解除廣大農奴和奴隸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對于班禪及部分不參亂的原上層人士的土地資財,則由中央出錢贖買,廢除舊有特權后仍安排相應職務。由于廢除了西藏上層僧侶和貴族對農牧奴專政的政教合一的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得到翻身,從而擁護共產黨和解放軍,積極參加平亂,這就徹底消除了動亂武裝的生存土壤。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臺灣“當局”都曾估計西藏的反共“游擊戰”可長年持續進行,事實上至1961年末,全區動亂武裝即全部肅清,只有1萬多武裝人員撤至尼泊爾、印度。尼境的康巴武裝被解除武裝外,印度收編外逃者組成的“印藏邊界特種警察部隊”還存在至今,成員卻已多是動亂分子的后代。這支近萬人的武裝力量一直歸印度內務部和第22軍統轄,卻由達賴的流亡政府進行政治教育,其成員如今仍是“藏獨”從事暴力活動的主要力量。
達賴流亡多年來經常宣傳兩個數字,一是總稱“600萬西藏人”如何如何,二是總講“120萬藏人被殺”。前一數字是以夸張本民族人數自壯聲勢,其實1953年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西藏人口不過110萬,加上其它四省藏區全部藏族人口不過230萬人。至于后一數字全屬天方夜譚,若真如此,藏區大部幾乎無人了。事實上,經過半世紀以來的正常繁衍,目前的人口普查說明西藏人口達230萬,全國藏族人口則達450萬人。
至于解放軍在西藏平亂中究竟打死多少人,在1989年出版的《新中國軍事活動紀實》首次公開披露的當年統計數字是“殲敵”共93000人,其中大部分人卻屬俘虜和招降。若加上其它四省藏區的作戰,以及逃竄途中病餓死亡者(這很難精確統計),全藏區死亡人數也不過數萬。從50年代至今的西藏和整個藏區人口一直呈正常增長來看,確實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死亡現象,甚至連內地60年代初因饑荒導致的人口一度下降的情況都未出現,其原因也在于中央的物資供應上還是一直優先保障西藏這樣的特殊少數民族地區。
(原載香港《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