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宏海,1941年8月生于溫州市。溫州書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溫州大學特聘教授。溫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專家特殊津貼。2003年12月出席第六屆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2005年任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組委會副主任。溫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屆、第六屆文藝創作最高獎金銀鹿獎——金鹿獎,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屆銀鹿獎。擅長中國工筆人物畫,作品曾25次參加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美展,獲全國獎8次,獲省獎15次,國家收藏2件。3件作品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出版有《戴宏海畫集》、《戴宏海工筆人物畫精選》。1991年應郵電部特邀,參加中國最大郵票選題《三國演義》設計投標競爭,奪得創作權,1992、1994、1998年先后發行三組郵票和小型張,前兩組連續獲得日本國評選1992年、1994年中國最佳郵票第一名。2006年應“浙江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邀請,創作巨幅中國畫長卷《南宋御街》。
戴宏海是當代著名的工筆人物畫家,最近,《今日藝術》向他組稿,筆者有機會走近他,更多地了解他,他的繪畫精神為筆者所佩服。
戴宏海是浙江省美協副主席、溫州市美協主席,是一方畫壇的領軍人物。戴宏海具有鮮明的藝術觀,他說,中國人要建立文化自信,中國畫必須保持“中國特色”,繼承傳統;中國畫要與時俱進,必須創新,但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創新不能失去底線,對外來藝術吸收和借鑒要保持健康自信的文化心態,一個國家的藝術要體現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因此長期以來他的創作都是堅持這個宗旨,在繪畫語言上“繼往開來”,在創作題材選擇上“主旋律”、“多樣性”兼顧。

名稱唐人馬球圖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70×172cm
年代2005年
戴宏海選擇工筆人物畫這個專業,是他的創作信念和藝術氣質所決定的,他說藝術創作是件嚴肅的事情,是負有社會責任的行為,不允許有絲毫的矯揉造作,畫家應該通過自己的作品向社會表明他對藝術的虔誠和對藝術尊嚴的捍衛。工筆畫由于制作周期長,畫家要有持久的創作激情,工筆畫的創作特點,使得畫家的創造靈性和相應的技術原則不同尋常,強化畫家在藝術素質方面沒有絲毫的姑息性。基于這種選擇,戴宏海在藝術征途上一面深入社會生活,做到“三貼近”,一面翻檢典籍史料,然后將感受和發現進行精心的篩選和提煉,并將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思考熔鑄到作品中。戴宏海說,中國畫作品要形神兼備,簡單的一句話,做到卻不容易。繪畫,除了感情投入外,畫家如果沒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表現方式,一切都是空話。他勤于勞作,勤于思索,是聞名的苦學派,青年時又畫過數千幅連環畫,練就了扎實的造型能力,駕馭各類題材的能力,組織畫面得心應手,特別能勝任一般人不能勝任的人物眾多、場面復雜的主題性大題材、大幅畫的創作,如反映1941年香港新界抗日游擊戰港九游擊隊的《戰歌》、反映民主革命卓越革命家秋瑾的《軒亭就義》、反映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農民買飛機》、反映唐政治婚姻文成公主把中原文化推廣到少數民族地區,表現中國歷史上最大一次西部大開發的《文成公主入藏圖》、包括正在創作的,由浙江省政府組織的“浙江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反映南宋臨安(杭州)風情的《南宋御街》巨幅中國畫長卷等等。近幾年,戴宏海創作婦女題材比較多,這次提供本刊發表的也是這類的題材。

名稱昭君出塞圖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66×77cm
年代2006年

名稱紅色空間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35×50cm
年代2002年

名稱嫻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125×125cm
年代2002年
戴宏海說,當前人物畫創作誰都重視形式感,卻忽視了一個致命問題,就是人物造型,人物畫人物形象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造型問題不只是指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藝術造型去表現形象。戴宏海畫過很多的男人與女人,他感到畫女人比男人難,畫美人更難,難就難在既要畫出符合人類與時尚的審美標準的“美”,還要畫出個性與特定環境下的各種表情。古往今來的仕女畫,大多存在著“千人一面”的弊病,只表現出美人抽象的、概念的美,作品公式化有余而生活氣息不足,正因為此,提高仕女畫質量還有很大的空間。畫男人,臉形、體形與體態,可以有較多筆觸,大幅度的夸張,而畫女人則不能過分夸張,特別是中國古代上層婦女,受封建禮數的束縛,大家閨秀“行不動裙”、“笑不露唇”,無疑給創作帶來很大的難度。戴宏海舉例說,很多畫家喜歡畫紅樓十二金釵,但畫得好的太少了,這樣一批如花似玉,集美女之大成的同齡美女群體在一幅畫面上出現,她們的臉形、體形與體態的個體差異太難表現了。戴宏海說,他很早也想畫一幅《紅樓十二金釵圖》,由于難,至今不敢動手。這當然是戴先生的過謙之詞,我觀戴先生的仕女畫唯美至上,在形象塑造上個個平和寧靜,美得善良,不妖嬈,如《大唐女皇》、《昭君出塞圖》、《唐人馬球圖》還吸收了唐代人物畫“豐頤典麗,雍容自若”的審美情趣,以增強藝術感染力。戴宏海很喜歡畫穿旗袍的女人,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國服,旗袍美觀適體,婦女穿上旗袍,加上高跟皮鞋可以托出婦女的秀美身姿,《國色國服》、《禮儀小姐》作品中眾多的小姐形象,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畫家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旗袍的魅力,很好地表達了華夏女性的文化性格和典雅神韻;《大屋的女人們》、《居有竹》、《對猴彈琴》女人穿的也是旗袍,是改制前清朝滿族婦女喜愛的服裝,滿清入關后向全國推廣,寬身大袖,同樣闡釋了東方女性美中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大屋的女人們》中婦女的哀怨與無奈,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婦女所承受憂愁從不易表露,我們卻能從戴宏海的作品中深刻體會到她們的內心深處。

名稱居有竹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45×45cm
年代2006年

名稱康巴女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61×55cm
年代2000年
戴宏海的作品在構圖上,根據傳統中國畫的特點,盡量做到畫面完整,以中景為主,在通體考慮其結構的前提下,注意每幅畫面的章法和布局以及巧妙的調度,突出重心,虛實結合,疏密有致,蘊蔚一種藝術美的情趣。有的畫面采用平面構成布局,吸收傳統壁畫形式,有的畫面采用多個時空交織在一起,力求擴大畫面的容量。線條和色彩是傳統工筆畫的兩大要素,線條是畫之骨,不僅表現物象的結構和輪廓,而且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涵。戴宏海的作品用線重心放在線的表現力上,有一種強烈的線意識,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人物身份,選擇適宜的線條,以強化人物神態特征,表現物象形質,寄托畫家的情思,展示畫家的審美理想。在色彩上,戴宏海認為工筆重彩畫用線固然重要,但最能體現工筆重彩畫向現代轉換的是用色,傳統工筆畫用色是根據對象的固有色設色,雖然也有不完全是自然主義的固有色堆砌,總脫不開“隨類敷彩”的框框;戴宏海說,一幅畫色調的設計和色彩的形式感,應該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性,傳統的施色觀念已跟不上時代形勢,需要借鑒和結合運用西畫的色彩觀察方法,吸收西畫的色彩形式觀念。因此,戴宏海的作品在色彩設計上經常把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空間色、象征色等作為一個整體來綜合考慮,大大地豐富了表現力。
戴宏海巧妙地利用傳統筆墨,色彩與現代審美觀念結合,創造出既不失民族特色,又富有新的形式美感與時代氣息的中國工筆畫。他的畫動之于情,出之于心。以意來自于使之動情的生活感受,沒有生活感受的技法不會發之于情,自然也不會應之于手;以意來自深厚的蒙養,沒有蒙養不可能完成對生活感受的提煉乃至升華;以意來自于情感,自身的氣質、心態、個性等。所以我們能從戴宏海的作品中看到他的藝術追求。

名稱秋風秋雨秋煞人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150×84cm
年代2001年

名稱禮儀小姐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152×132cm
年代1998年

名稱荷系列·紅蜻蜓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98×70cm
年代2002年

名稱夏至
作者戴宏海
材料紙本設色
尺寸70×38cm
年代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