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創業性的欄目:讓幾位參賽選手到大街上去推銷洗滌精,兩個小時內誰賣出的瓶數最多即為獲勝者。
兩個小時?到大街上?還得推銷給陌生人?這么多附加條件,即使出色的營銷商,也難以完成任務,更別說是新手了!幾位選手只有硬著頭皮,匆匆上路了。
第一位選手逢人就攔住,然后向對方解釋這種產品如何如何好。但很少有人聽他解釋,就算聽也只是應付一下,然后禮貌地回絕后離開。結果,沒人買他的產品。
第二位選手專門攔中老年婦女,細心地說明這種產品不僅可洗衣服還可洗碗、碟,是綜合性很強的、濃縮式高級洗滌液。有位大媽,慷慨地買了一瓶。
第三位選手似乎從街頭賣藝者那里得到了靈感,擺了個攤,大聲地叫賣。圍觀者倒是有那么一些,但樂于大方出手買的卻寥寥無幾,有人甚至把他當成了街頭騙子。結果,他只賣出了一瓶。
第四位選手更慘,除了耐心解釋產品功能外,幾乎是向人家祈求,最后急得干脆告訴對方自己正在參賽,希望能幫個忙。結果,他也只是賣出了一瓶。
第五位選手到街上逛了一圈后,徑自走進路邊一家不小的餐廳。然后,請經理出來聊了一會兒。結果,他在限定的時間內賣出了一箱(20瓶)洗滌精。
最終,當然是第五位選手成了獲勝者。他的秘訣在于:既沒有違反競賽規則,又打破了傳統思路——他沒有被限制在條條框框內,沒像別人那樣盲目地去向過路人推銷,而是用快捷的方式找準了對象——飯店是最需要該類產品的地方。而別的選手卻沒有想到,失利自然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個講座,聽后也頗受啟發。講課者手里拿了一個瓶子說,誰能將瓶蓋擰開?大家覺得好笑,這又算什么問題呢?于是有人自告奮勇地上臺擰瓶蓋。
第一位擰了幾分鐘也沒有打開,于是拿出了手帕包在上面擰,還是不行。第二位身強體壯,顯然力氣不小,但擰了半天也沒有打開。第三位想到了一個問題,是否瓶蓋擰口是反方向的,可是反方向擰還是不行。
就這樣,陸陸續續上去了不下十位,始終沒有人能擰開瓶蓋。
講課者從書桌下掏出一個螺絲刀,在瓶蓋口輕輕地啟動了一下,然后輕松地擰開了蓋子。打開后他笑著說,大家的思維已經在無形中被限制住了——只想到怎么用力擰開瓶蓋,卻沒有想過借助外力。
看來,沒有擰不開的瓶蓋,只有打不開的思路。思維一旦被局限,動再多的腦筋也跳不出固有的圈子;思路一經轉換,難題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