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10月馮菁菁的
《兒童性心理早期發展》中講道:幫助兒童確立正確的認同偶像和性愛偶像是兒童早期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兒童性別意識的發展過程中,首先是與個體的遺傳傾向有關,其后就是與個體獲得的早期經驗有關。使兒童處于性別認知正確、明確的社會和情感的環境中,對其將來是否形成與生物性別相符的性別認同起著關鍵的作用。第一,認清性別標志父母可知道兒童通過穿衣、頭發、胡須、稱呼等認識自己或他人的性別。第二,學習性別角色的規范性別角色的形成與性意識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父母要贊許符合兒童性別角色的行為,批評反向行為;男童給他們買模型、槍炮、車等玩具,培養堅強勇敢的性格;女童則給她們買娃娃、花等玩具,培養文靜賢淑的性格;或組織角色游戲,模仿生活中的角色進行表演,以增進兒童對不同性別角色的認識與模仿。第三,正確對待兒童的性好奇與性疑問;父母在面對兒童的性游戲、性問題時不能回避、壓制、脅迫、謾罵、恥笑,應使用科學用語給幼兒以最簡單的道理和幽默淺顯的講解,比如通過觀察植物的開花、結果,了解雌雄動物的生育,體會生命的奧秘。
給孩子適當的權利與自由
《教育導刊》2007年12月下半月韓云龍的《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中講道:兒童作為有意識的、有思想的獨立個體,應該得到家長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給孩子適當的權利與自由就是要尊重兒童,解放兒童,讓兒童走出父母溫暖的懷抱,走入大自然,走向同齡伙伴中去。父母可以從很多方面給予孩子自由和權利,如讓孩子走出家門,找鄰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讓孩子一起討論各種事情,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給孩子多些游戲時間,在兒童游戲時,不要過多地干預,必要時可以參與孩子的游戲,等等。要真正給孩子權利與自由,讓他們的生活少些約束和羈絆,多一份理解和信任,使他們的童年快樂度過。
我們與科學家爺爺在一起
[本刊特約通訊員 李昱]2008年6月10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里,花團錦簇,歡聲笑語,熱鬧非凡。這是西安交大幼兒園的老師們為了激發小朋友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為此專門請來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知名教授陳學俊先生來幼兒園做客,特別設計了《我與科學家爺爺在一起》的主題活動。
伴隨著鮮花和孩子們的笑臉,年逾古稀的陳學俊老先生意氣風發,他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形象生動的比喻給孩子們介紹了一連串關于能源方面的粗淺知識,要求小朋友們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和節約可再生能源。聽了爺爺的講述,小朋友們興趣盎然,踴躍向陳老先生提問:“爺爺您小時候玩過什么玩具?”“暖氣為什么會是熱的?…鍋爐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爺爺您是怎么成為科學家的?”等,面對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問題,陳先生都進行了深入淺出、耐心細致的解答。
當一位小朋友問道:“爺爺都去過哪些國家,做了什么?”時,陳先生動情地講述了他早年在美國留學,學成后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那段經歷,令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孩子無不為陳先生的愛國熱情所打動,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
短短的幾十分鐘很快過去了,活動臨近結束時陳先生為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們提筆寫下了“學科學、愛科學”幾個大字,表達了他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孩子們也熱情地將自己精心制作的書畫作品送給陳爺爺,并和陳爺爺合影留念。
讓孩子們與科學家爺爺面對面的交談,體驗與科學家爺爺共同交流的愉快,使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這是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中教學實踐的一個嘗試,我們祝愿交大幼兒園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