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數蘋果園地下管理采取清耕、留,盤、大水漫灌、重化肥輕農家肥等做法。一定程度制約了產量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根據筆者近幾年試驗和調查的結果來看,蘋果園地下管理制度需從以下五方面進行改革。
1 改清耕為覆蓋
多年來沿用的清耕制是樹下見草就滅、澆水后就鋤,存在許多弊端;一是不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據全市多點測定,有機質子均0.8%,而且產量低質量差,一般在2500kg以下,不超過4000kg,一級出口果率20%以下。二是鋤斷了對蘋果上色起主要作用的淺層根系,直接影響了外觀質量,三是鋤地增加了勞動時間和強度,四是土壤易干旱,與覆蓋相比,由于表土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下,蒸發量大,蒸發速度快,而覆蓋有多種方法及優點,具體是:
1)蓋黑地膜。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水。據我們2007年試驗,同樣都在春天澆1次水,蓋黑地膜的,膜下土壤潮濕,手握可成團。而不蓋的用鐵锨都難挖下去,15cm以上基本沒有濕土。據測定,蓋黑地膜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1.5%~9.%,保證干旱時有一定量的水分供應,促進果實膨大,同時減少干旱后忽然降雨或灌水,使果肉細胞迅速吸水膨脹把果皮撐破而皴皮,二是省工,不用鋤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方法是:土壤解凍后土壤水較多時,順栽植行覆蓋兩幅黑地膜,每一幅都靠近樹干,膜寬1.2m,行間留出作業道。
2)覆草,覆草除了保水、省工外,還有以下優點:一是肥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據測定連續5a(年)覆草,土壤有機質可提高到1%以上。二是控溫,春季地溫回升慢,夏季地溫低,早春(解凍前)蓋草減少了陽光直射,土壤溫度回升慢,可推遲花期2d(天)左右,減輕花期凍害,而夏季起到遮蓋降溫作用,與對照相比5cm處地表溫度降低2℃,減少灼傷根系。三是提質增產。連續5a(年)覆草園,株產可增加11.5kg,果品光潔度提高12%,四是節本。連年覆草可減少化肥用量,從而降低了成本,覆草時間是在土壤解凍前即晚上解凍速度和白天融化速度相等時進行,方法是樹盤覆蓋10cm以上雜草,采收后結合挖溝(坑)施肥,把腐爛或半腐爛的草集中到溝內,這樣溝內空隙多,還可起到蓄水抗旱作用,土壤解凍前再覆新草,覆草要年年進行。
2 改施化肥為主為施有機肥為主
生產上大部分果農習慣以施化肥為主,存在許多缺點;一是果品質量難提高。主要表現為糖度低1%~2%,果肉不黃不甜,口感差,淡而無味。二是生產成本增加。化肥價格居高不下,特別是復合肥,現在1袋含量為45%的復合肥價格接近1m2純雞糞的2倍,據連續3a(年)對比,效果還不如同等價值的純雞糞好。三是肥料質量不容樂觀,據我地權威部門報道,在2007年的一次抽樣檢查中,復合肥的合格率僅60%左右。由此,在施肥上應該以價格低、效果好的有機肥為主,逐年減少化肥的使用,這也符合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有機肥的種類很多,主要是人、畜、禽的糞便和動、植物殘體。糞便若以純的為準的話,一般667m2(畝)不少于3m3。糞便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草代肥,即以各種植物秸稈、雜草、落葉等代替部分肥料,以覆蓋樹盤為主,年年進行,前3a(年)化肥數量不減,3a(年)后逐步減少化肥數量。
3 改施肥方法單一為多法并用
生產中施肥方法單一的現象非常普遍,要么年年全園撒施深翻,要么年年溝施(穴),不利于地下根系全面吸收肥料,應該兩種方法隔年交替使用,挖溝的寬、深各25cm以上,長50cm左右,每株4條溝,深翻的深度宜在20cm左右。追肥一般放射狀條溝和環狀條溝交替使用,放射狀條溝一般8~12條,環狀條溝則環樹一周,條溝寬、深各10cm左右,不要過深,減少生長季節傷根的數量,盡量不要把肥料撒施在地面上,以免養分流失、揮發和根系上浮。
4 改留樹盤為淺溝漸變垅
生產上絕大部分是樹在盤中,直到樹體死亡,不利于保護和充分利用根系。據調查,樹下培土的果園樹體返旺健壯,新梢長度增加5~10cm。對新植園可采取淺開溝漸變垅的辦法,即在栽植時深開溝淺培土,小樹在溝內,根頸周圍較地面凹20cm左右,使幼樹期根系下扎,增加牢固性和吸收深處土壤養分。以后每年施肥時可以淺挖溝或淺深翻,一般20cm以內,然后從行間或地外面取土培在根頸周圍5~6cm厚,到盛果期后根頸周圍的土壤高于行間變成樹在垅上,由淺溝逐漸改為垅。對現在留有樹盤的果園。可用2~3a(年)的時間,把行間的土往株與株之間培,行間挖土易傷根的園片,可從地外拉土補充。使樹盤逐漸變成垅。在修剪時若第一主枝離地面過矮,一般要逐年去掉,提高主干高度。這樣不但增加了土層深度,施肥時傷根也少,還可把表土即熟土壓在下面供根系吸收,有利于樹體健壯、高產優質。
5 改大水漫灌為穴埋草把節水灌溉
大水灌溉既浪費水,又使土壤干濕不均。果皮易皴。噴灌、滴灌、滲灌是最好的節水工程,但一家一戶很難推廣,較好的辦法是在起垅的同時,采取穴埋草把節水灌溉,即在樹兩側靠近樹干50~80cm處,挖4個長寬深各30、30、40cm的深坑,垂直放人草把,如玉米秸稈,做為“蓄水坑”,澆水時只澆行間并把蓄水坑灌滿,起到節水抗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