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抓一條線來把人體的功能串起來,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地讓你聽得云里霧里。這個主線是人體的基本生命活動,也就是我們吃喝一一通過消化系統獲得營養,通過呼吸系統獲得氧氣,然后營養物質和氧氣通過血管(循環系統)送到人體的各個部位進行能量代謝,這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下面,我們先來談談消化過程。
從嘴巴到食管
我老家的習俗是“吃飯天地大”,我小時很皮,我爸也很熱衷于揍我,但他記得“吃飯天地大”,所以絕不在我吃飯時揍。“小子,吃過再揍!”,但我有相當的耐心捧著那個碗數米粒——而我爸沒耐心等,于是我常常得以保全英俊的屁股。告訴你吧,如有必要,我可以捧著碗吃到凌晨五點。
好吧,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那救我命的小米粒在我的身體的奇妙之旅吧。
我把它咽下去,但它到肚子(胃腸)之前,它要經過咽部和食管。食管就像根軟的水管把口和胃腸連了起來,當然它最大的作用是通過蠕動(擠香腸一樣)把食物送到胃里。食管有多長呢,20cm左右,反正大約就是口到肚子最上端的距離。
這個食管一旦長了東西,當然最可能是食管癌。癌腫可以把食管堵住,這樣就會吃不下去東西,一吃就堵,醫學上叫“進行性吞咽困難”,這個病在河南林縣的發病率是最高的,以前北京的著名專家要學做食道癌手術就要跑到林縣小小的縣醫院去進修。那里的老百姓一覺得吃飯老堵,就大叫慘了,比醫生還有經驗!
胃酸為什么不會腐蝕胃?
好,小米粒順利地通過我的食管,它第一站是胃。胃在肚子最上端的中間偏左一點。胃這個家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它也老犯毛病,可能誰的一生也難保它不給你鬧個別扭。我們一天的大多時間胃都在消化我們吃的東西,但我們一般只有小段時間在吃,吃的食物都暫時存在胃里,有待慢慢消化,所以胃其實是消化道中一個膨大的部位而已。胃的另一大作用是通過蠕動和碾磨擠壓把食物絞碎成糊糊狀,然后一小點一小點地慢慢擠送到腸里去。胃還有更強大的武器——胃酸,這可是強酸,幾乎沒有什么生物能在胃酸中幸免于難。這就是為什么“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再強的細菌,在胃酸中也得死翹翹。好了,可憐的小米粒在胃里絕對成不了米形了,它變成一團米糊,呆在胃里等待送到腸子里去消化!當然,胃還會分泌很多消化酶,這我們不管,讓生理學家去研究去。
好了,問題來了,胃酸這么厲害,為什么不會把自己腐蝕掉呢7我們吃肉,胃酸會把肉腐蝕,胃也是肉呀,它為什么不會自己腐蝕自己?
這個說到點子上了,胃炎就是這么發生的——自我腐蝕!
胃酸這么厲害,當然它得有一套保護自己的方法——胃粘膜,胃粘膜上積著一層厚厚的堿性粘液(你看,人體就是這么鬼精),堿性粘液隨時和沖過來的胃酸中和。但問題是如果胃酸太強太多了,或者胃粘膜這個保護屏障受破壞了,那就慘了,胃酸把胃給自我腐蝕了,你肚子不痛才怪!
好了,胃發炎了,原因是胃酸自我腐蝕,怎么治?如果你是醫生,你該怎么辦?
告訴你吧,學醫的都是理工出身,理工科的腦袋那是直得頂得上高速路——一個辦法,把胃酸中和一點,讓它不要那么強,那么多;還有個辦法就是保護一下胃粘膜,讓它的堿性抵抗力強大一下;還有幽門螺旋桿菌,這家伙是引起胃粘膜受損的主要原因,我把它滅了!
所以,以上三個辦法就是最成熟的治療胃炎的方案。中和胃酸的有小蘇打片或各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法莫替丁、奧美拉唑等),加強胃粘膜的有各種鋁糊狀液(可真是難喝死了),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有各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
所以醫生沒什么了不起吧!
胃癌呢?胃癌就是從胃囊壁上長出的一塊壞東西,它可以向囊里邊長,也可以向外長。向里面長,本來胃的空間是這么大,里面堵一個東西是不是容積就小了(烏鴉喝水的道理)?于是就吃不下東西,或吃了老返上來(返酸、噯氣),痛(癌腫很容易破潰發炎)。如果癌腫長得太大或長的位置剛好把入口堵死,那食物就下不去。問題是,如果這些癥狀表現出來,就說明這個癌腫很大了(當它很小時堵什么都堵不死),所以我們一般建議上了年紀且感覺胃部不適的人一定要做常規胃鏡檢查——因為很不幸,在胃癌中,一出現癥狀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暗無天日的腸道
好了,可憐的小米粒(它現在是糊狀)進入了腸道,這是一條暗無天日的漫長通道,在這里小米糊徹底地被我們的消耗系統壓榨一空,身上幾乎所有對人體有用的成分都被消化吸收。吸收到哪里去?血里!血里?從腸到血,太奇怪了吧!是,我們吃進的食物和水就在從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下徹底分解成糖、氨基酸、脂類等成分,從腸粘膜下進入我們的血液。
告訴你一組數字,人體的腸道有7米長,全部腸粘膜面積攤開有一個足球場的面積那么大!
切!開什么玩笑!我的肚子里蜷著7米長、攤開有足球場那么大的腸子?很不幸!這是事實!正因為這么漫長的通路和這么難以想象的吸收面積,我們幾乎不會放過一丁點食物的營養成分。消化的過程很復雜,有數不清的各種酶類參與數不清的各種生化反應(對此,我深深地同情學習生化專業的大學生)。
這些消化液來自口、胃和大部分腸段,還有肝和胰腺。肝和胰腺也在我們的肚子里,肝占據了右上腹(和一部分左上腹)的大部分空間,胰腺則小很多,長長窄窄地橫在左上腹的最深面(腹膜后)。之所以把肝和胰腺也列為消化器官(其實它們還有更為復雜的作用),是因為它們分泌的消化液(肝分泌膽汁,胰分泌胰液)對于我們的消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從美味的食物變成便便
當小米粒被我們人體剝奪走幾乎全部的有用成分后,其殘渣進入大腸,然后被排-出體外,它就成了一堆便便。可憐的小米粒!
相信嗎?我們一個腸道里的細菌比全世界的人還多得多!而這些細菌與我們的一生幾乎和平共處!它們靠分享我們的食物而生存,我們也靠它們幫助完成消化過程!嬰兒剛生下不久,腸里還沒什么細菌,所以經常消化不良,怎么辦?吃大便!當然,現代有從大便中收集來的有效細菌可以在嬰兒的腸道中生長,以幫助消化!
腸道中的細菌是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型。長期運用抗生素的一個不良后果就是我們在消滅有害菌的同時也傷及無辜,腸道的正常菌群跟著倒霉,所以便形成一種叫“腸道菌群失調”的疾病!
便秘呢?之所以講一下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毛病在姑娘當中那是非同尋常地常見!本著我對天下姑娘的博愛之心,我得講一下這個臭哄哄的大便!大便是食物在大腸被人體再次榨盡最后一滴血的殘渣,大腸主要是回收消化液和水分(人體這家伙就是吝嗇鬼,一丁點也不會浪費),這些殘渣在大腸的蠕動下向外排,這個過程涉及到三個重要因素:大腸蠕動的外排力(像排香腸一樣向外蠕動),殘渣的成分,殘渣中水分的多少。
當然大腸自己會蠕動,但人體的運動(如行走、奔跑、跳躍)對促進大腸蠕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問題是現代的姑娘整天窩在電腦前,肚子難得有機會運動,大腸動力不足,致使殘渣在大腸中的停留時間更久,殘渣中的幸存的水分被進一步吸收,大便變得更干燥,進一步加重了大便排出的困難。殘渣的成分也很重要,纖維成分多的大便容易排出,纖維成分少的大便較難排出!
那么親愛的姑娘,知道怎么做了?多運動,多喝水、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青菜、水果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