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奧運會大幕拉開,眾商家奧運廣告也撲面而至。電視廣告、報刊廣告、互聯網廣告甚至戶外廣告,爭相向人們展示企業形象,推銷產品。廣告大戰的背后,是眾商家投入的巨額資金。
商家熱捧奧運廣告
企業為何不惜重金狂打奧運廣告?業內專家認為,企業如此熱捧奧運廣告資源,主要緣于奧運會的事件營銷價值,奧運會是企業在最大范圍內與消費者深度溝通的難得機會,同時也是企業一次打透市場、吸引平時難以接觸到的消費者的最好機遇。
企業投入巨額資金打廣告,自然希望獲得比廣告投入更豐厚的市場回報,但是,巨額廣告并不能必然帶來巨額的回報。最失敗的例子就是曾在1995年、1996年兩度奪得央視廣告“標王”的山東秦池酒廠。該廠兩年以近4億元的代價奪得央視廣告“標王”,也曾取得過短暫的輝煌,但因為生產、銷售能力難以支撐如此巨額的廣告支出,最終銷售額大幅滑落,只得欠稅經營,目前已處在被整體轉讓的境地。
面對風起云涌的奧運廣告大戰,有關專家提醒企業不忘前車之鑒,要量力而為。在做廣告戰略策劃時,千萬別忘了稅收;忽略了稅收這個對廣告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會對廣告效果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籌劃專家宋洪祥說:“企業在進行廣告策劃時,會優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首先,投入多少廣告費用;其次,以誰的名義做廣告;第三,何時做廣告。廣告策劃家們一般僅從產品銷售需求的角度進行策劃,不注意稅收因素的影響。其實,這三個問題都和稅收息息相關。”
廣告額度受扣除比例限制

廣告界的人士可以滔滔不絕地談論最時尚的廣告理念、戰略、策劃,但一般很少會了解廣告和稅收還有很直接的關系。其實,稅收對廣告的影響非常大。“投入多少廣告費用”表面上看僅是企業資金流出的問題,很多企業一般根據媒體收費標準、本年度廣告預算來決定廣告投入的額度。其實,廣告資金的流出至少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錢從哪里來,是企業自有資金還是借款?一是廣告費怎么列支。這都涉及稅收。
用自有資金做廣告,不涉及利息,自然也就不存在稅前扣除利息;如果用借款做廣告,則可以在稅前扣除利息。
任何一家比較成熟、有追求的企業,都需要通過宣傳穩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品牌,為此投入一定的廣告費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廣告費的投入和產品銷售收入不成比例,就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傷害。記者曾采訪過一家乳制品企業,該企業去年在電視臺投入4000多萬元做廣告,希望大幅度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但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對產品的銷售產生了巨大影響,銷售額不升反降。巨額廣告支出耗去了公司的大量資金,卻沒有從產品銷售中得到資金補充,資金供給成了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問題。同時,由于銷售收入沒有上去,公司按8的比例計算的可扣除的廣告費僅有700萬元,無法抵減掉所有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公司實際上是虧損的,但當年度還繳納了200多萬元的企業所得稅。
宋洪祥認為,該公司之所以陷入這種局面,除“非典”這個特殊原因外,公司廣告投入額度過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內資企業,廣告費用的扣除有比例限制,一般企業當年度只能在銷售收入2的比例內扣除,超過部分只能向以后年度結轉。正是這個原因,雖然該公司當年度投入4000多萬元廣告費,造成公司實際虧損,但公司仍然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因此,企業在決定做廣告的時候,要考慮廣告費稅前扣除因素,科學決定廣告投入額度。
由誰做廣告有講究
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稅務部經理盧玉山說:“外資企業做廣告,因為不涉及扣除比例,很少考慮稅收因素。一般是由公關部門擬訂廣告預算,根據市場銷售的需要打廣告。當然,很多外資企業在國內都設有很多分支機構,有分公司、子公司,有的企業在總部所在地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有的則由各分支機構分別繳納企業所得稅。對于非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企業集團,需要考慮由誰做廣告,內資企業同樣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對于擁有眾多分支機構的企業集團,不同的機構做廣告會產生不同的稅負。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做廣告,往往從樹立集團良好形象,提升企業品牌立意。這樣的廣告由總機構或是分支機構做,都會達到同樣的效果。此時,則需要從減輕稅負的角度考慮由誰出面做廣告,承擔廣告費用。非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企業集團,不同的分支機構面臨不同的稅收環境。
用好不同的廣告載體
山東財政學院副教授蔡昌認為,企業出巨資做廣告,必然會對企業的資金供應造成壓力,因此考慮企業的現金流量、平衡企業資金流就非常重要。同時,樹立企業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畢其功于一役投入巨資狂打廣告,效果往往不好。為此需要選擇做廣告的時機,這里面同樣需要考慮稅收問題。正如上面介紹的一樣,一般內資企業廣告費每年稅前可扣除的廣告費有比例限制,每年可扣除的廣告費僅為銷售(營業)收入的2。為了平衡企業資金流量,最好能較為準確地測算企業將來的銷售(營業)收入,計算出每年可稅前扣除的廣告費用,合理決策每年投入的廣告額度。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宣傳不只有廣告一種,企業可稅前扣除的費用除廣告費外,還有業務宣傳費、符合規定的捐贈。業務宣傳費的扣除比例為銷售(營業)收入的5‰,而且扣除憑據沒有廣告費要求的那么嚴格,企業沒必要把錢都投入到廣告上,應該用好業務宣傳費扣除這一渠道。
在每次大型運動會后,不少企業會拿錢獎勵成績優秀的運動員,有的企業的獎勵資金達數千萬元,目的也是通過獎勵的形式提高企業知名度。這種具有廣告目的的獎勵方式,企業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將非常困難。按目前的稅法規定,這種獎勵費用企業不能稅前扣除,被獎勵者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從減輕企業稅負的角度而言,不如采取給付勞務報酬的方式劃算。操作方式是企業和被獎勵的對象簽訂勞務合同,約定運動員需要為企業承擔一定的宣傳任務,然后企業向運動員支付勞務報酬。這種處理方式既可起到宣傳的作用,也能把支付的費用在稅前扣除。
北京奧運會,捐贈則是企業提升企業品牌的好方式,同時稅收上也有好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出臺的《關于第29屆奧運會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0號)規定,企業、社會組織和團體,捐贈、贊助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中國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及通過北京市人民政府捐贈的資金、物資支出,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
有時純粹的廣告效果不如捐贈好,整合各種宣傳方式的優勢,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