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老齡委2007年年底發布的《中同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表明,我國老年群體的許多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重視。
調查顯示,我國城鄉老年人感到自己越米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比例高達73.6%,常感孤獨的老年人,城市為18%,農村為30.9%;不喜歡結交朋友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城市從2000年的20.4%上升到2006年的23.0%,農村從2000年的26.8%,上升到29.8%:有過自殺念頭的老年人,城市為2.6%,農村為4.9%。
全國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調查反映出的問題,一方面表明老年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沒給傳統養老模式帶來的沖擊還未完全適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在養老保障制度和為老年人服務體系建設上嚴重滯后,存在明顯障礙,需要不斷研究和解決。
我國女性主動避孕觀念淡薄
中國避孕聯盟2007年年底公布的有關資料顯示,與全球30%~50%的口服避孕藥使用率相比,我國只有2.3%的婦女主動使用口服避孕藥。每年有約1300萬女性經歷流產的痛苦,導致女性生殖健康受損。
中國避孕聯盟主席、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教授范光升介紹,由于健康觀念淡薄,對主動避孕認以不足,我國育齡人群很少專門去醫院咨詢如何科學避孕。公眾對避孕知識掌握不夠,在選擇避孕方式時存在著不少誤區。不少育齡女性認為口服避孕藥會影響生育:一些女性過于依賴緊急避孕藥,甚至把緊急避孕藥作為常規的避孕手段。范光升教授希望改變中國婦女不善于主動進行自我保護的現狀,并啟動“中國避孕聯盟基金”,開展針對醫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項目和針對大眾的健康促進項目。
老年人是大腸癌高發人群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腸癌專業組織組長莫善兢日前呼吁,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坐汽車、體力活動缺乏等現代生活習慣,已成為老年人大腸癌高發的日積月累的原因。因此,老年人要養成多吃蔬菜、水果、谷類食物的健康飲食習慣。
據介紹,全球大樣本研究發現,大腸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迅速上升。50歲以上人群,大腸癌發病率每7年升高1倍:上海市區45歲以上人群每10年升高1倍。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上海市有5000多例大腸癌新發病人,其中一半多為70歲以上老人,1/3為75歲以上,超過15%在80歲以上。
莫善兢提醒老年人,一日出現便血增多、大便次數改變、腹部隱痛、持續貧血或大便呈黏液狀,就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以上衛文供稿)
按摩可改善術后疼痛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宣布,術后按摩有助于減輕疼痛。研究選取了605名進行大型手術的老人,他們都存64歲以上。所有被試者都接受了一定劑量的止痛片,如嗎啡。其中200名在術后接受了每晚20分鐘的背部按摩,共持續4天。研究者將疼痛分為1到10級,結果顯示,接受按摩的病人比未接受按摩者在緩解疼痛方面快一級。
“在緩解疼痛和不適上,按摩可能是通過多種機制完成的,”密歇根老兵健康系統的Allison—Mitchinson在《外科檔案》中寫道,“按摩有助于減少痛苦,因為它可以降低焦慮,而焦慮會和疼痛共同造成壓力。”
按摩緩解疼痛的理論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他是希臘的醫生,也被認為是醫療之父。按摩能擴張血管,提高皮膚溫度并放松身心。它還可以降低疼痛肌肉中的乳酸含量,刺激結締組織愈合,并增強淋巴和血液循環,研究表示,按摩會形成一種有助于改善情緒的安多酚,它會阻止疼痛產生。
用藥物來緩解疼痛的做法頗受爭議,因為醫務工作者們擔心會造成依賴和上癮。“更好控制疼痛的意識讓醫生們開始使用非傳統方法,如按摩療法、音樂和其他放松技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瑪麗·漢娜博士這樣評論。
每天快走30分鐘減肥健身效果好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每周6次,每次快走30分鐘,就能去除腰腹的贅肉和減少患代謝綜合征的危險。代謝綜合征是一種與肥胖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有關的代謝異常疾病。大約1/4的美國成年人有代謝綜合征,這種病包括多項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和中風的因素。被確診患上代謝綜合征的人,必須至少具有五項風險因素(腰圍粗、高血壓、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血糖)中的三項。而調查發現,有這些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約翰遜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使不做任何飲食的改變,你也能從中獲益。”研究人員調查了改變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對171名中年超重男女的影響。在開始運動計劃前,有41%的調查對象符合代謝綜合征的診斷。經過8個月的鍛煉,符合標準的只有27%。那些在調查中每周快走6次,每次30分鐘的人獲益最多;而運動量最大,每周慢跑17英里的人,獲得的改善只是比快走稍微多一點。
研究還發現,進行短時間激烈運動的人,改善代謝綜合征的效果不如做較長時間不激烈運動來得好。
走得快更長壽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員斯圖德斯基最近在美國老人醫學學會的年會上發表研究報告,稱行走速度快的人比行走速度慢的人長壽。斯圖德斯基等人對堪薩斯492個成年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研究。在這9年里,行走速度快的人有27%逝世,行走速度慢的人則有77%死亡。行走速度快的定義,是每小時在步行機上行走達4公里。在考慮了性別、種族、年齡、慢性病、住院治療等因素后發現,一個人行走速度的快慢依舊是決定壽命長短的因素。
斯圖德斯基說,人們常以步伐蹣跚或健步如飛來形容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她說:“這是很簡單的分析。叫我們驚訝的是:如此簡單的信息竟然可能成為醫生判斷一個人健康狀況的征兆。”一個人的步行速度可以顯示出他身體各器官的機能,例如心、肺、四肢、循環系統的機能。一旦行走速度突然慢下來,醫生就要仔細診斷了,以確定是否是心臟功能減弱等問題造成的。
即使超重或肥胖常運動命更長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年長者只要定期運動,即使超重或肥胖,也會比其他不運動但體重正常的同齡者來得長壽。對生活習慣越來越趨向“靜態”的美國人及其他城市的人來說,這所大學的研究結果特別令人關注。美國人除了長期缺少運動外,肥胖率也居高不下,同時也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員對2600名超過60歲老年人的健康紀錄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底層1/5最不健康的人的死亡率,比頂層1/5最健康的人高3倍。運動專家布萊爾說:“保持健康為60歲以上者提供了一層保護。不論他們是正常體重、超重或肥胖。”布萊爾說:“如果你超重或肥胖,此前又不常運動,只要開始步行10分鐘。每天進行3次,并每星期至少持續5天,你雖不能去掉贅肉。并仍會保持原有體重,但你會變得健康許多。”
除了運動外,均衡的飲食也非常重要,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和谷類食品。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超過1/3的美國人有肥胖問題。另外,有超過一半的成人沒有定期運動。
(以上蔣建平供稿)
女性不生育易患乳腺癌
上海市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主任沈鎮宙教授提醒,“丁克”女性屬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其患乳腺癌的風險要比哺乳的“媽媽們”高40%。
沈鎮宙說,正常的乳腺受雌激素與孕激素周期性作用,而且只有經過一次正常的分娩和哺乳,才能起作用。但35歲以后還沒有分娩的女性,孕激素的保護作用就會逐漸淡化,雌激素與孕激素得不到平衡,不但不會起周期性作用,還會促使乳腺腺體、腺管、腺泡增長過快,從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幾率。加上一些“丁克”女性為了養顏,盲目選購一些含有激素成分的保健品服用,更刺激了乳腺腺體的快速增長,加快乳腺癌的發生。另有專家說,乳腺癌沒有特殊的自覺癥狀,所以開展普查、到醫院定期檢查顯得非常重要。(李福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