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感到疲勞,但最令我們憂心忡忡的疲勞,是那種持續或反復發生的經過長時間休息也不能完全恢復的疲勞,醫學上稱為慢性疲勞或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也是一種病,美國大約有300萬~600萬名患者。醫學研究表明,慢性疲勞的表現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來去不定,可以發生在少年、青年,也可能發生在中年、老年,女性居多。
疲勞的蛛絲馬跡
疲勞表現一是認知障礙,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時記憶差(認字困難,不能正確理解和記憶所閱讀的內容,不能計算數字,語言和推理能力減弱);二是視覺障礙,如視物模糊,對光敏感,眼睛痛,不斷的需要變換處方用藥;三是心理障礙,如抑郁,易怒,焦慮,個性的變化,情緒波動;四是身體出現不適,如寒戰和夜間盜汗,呼吸變短,眩暈和平衡障礙,對冷熱敏感,不規則的心臟跳動,腸道激惹癥狀(腹疼、腹瀉、便秘),低體溫和低燒,麻木,面部及四肢末段燒灼感,嘴唇和眼睛干燥,月經不調,胸痛,起紅斑,耳鳴,對噪聲、異味、化學物質及金屬敏感,飲食不變而體重變化,不同程度的頭疼、頭昏,渾身無力,睡眠后精神不能振作,勞累后24小時不能恢復以及無紅腫的多關節疼,肌肉抽搐,等。
上述癥狀反復發生超過一定時間,就要考慮患有慢性疲勞。很多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表現,如果這些表現非常明顯,那就要警惕了。
不同人有不同誘因
大多數人認為疲勞主要是由于現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工作緊張、人際關系復雜、心理壓力大造成的,只要好好休息,過一段時間自然就好了。但醫學研究發現,引起慢性疲勞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同人有不同的誘因。
工作負荷重,精神壓力大,是疲勞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的。營養失衡、環境污染、病毒感染、內分泌失調、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寄生蟲感染等,也不容忽視。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互為加重。比如情緒緊張導致睡眠困難,長期的睡眠困難又可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免疫功能的抑制引起腸道感染,腸道感染引起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減少,營養不良又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和其他方面的問題。總之,這些過程如果反復發生,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都會導致機體的衰竭。
一位科學家是這樣比喻慢性疲勞患者的機體的:這時的機體好比是一輛電池不足、發動機也有毛病的車,光充電或修好發動機汽車都不能走,只有二者都好,汽車才能走。休息就好比充電,但如果不能修復機體的故障,人還是不能恢復正常。慢性疲勞會不會隨著時間而自愈呢?結論是一部分人可能自愈,一部分循環在健康和疾病之間,一部分則每況愈下。另外,慢性疲勞往往還是一些嚴重疾病,如癌癥、肝炎、風濕等疾病的早期癥狀。
疲勞能否防治
疲勞是否能預防和治療?目前還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顯然,休息、放松有益于癥狀的減輕。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核酸、左旋肉堿、維生素E、維生素C及某些中藥等,已經顯示出良好的治療前景。適當服用一些抗疲勞的保健品,也是積極消除疲勞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