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約占人體重的80%。水對人體各種組織有滲透作用,維持體內(nèi)的酸堿平衡;若一個人失水較多,就會出現(xiàn)水電解質(zhì)紊亂,形成脫水酸中毒。水促進食物消化,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只有通過水的溶解,才能消化吸收。水還是器官、關節(jié)和肌肉的潤滑劑,人體各器官如果不分泌黏液。如淚液、唾液、關節(jié)液及漿膜腔液,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水還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把各種營養(yǎng)素如蛋白質(zhì)、葡萄糖、脂肪、無機鹽、氧以及人體分泌的各種激素和酶,運送到全身各組織;再把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廢物,通過呼吸、排尿、出汗等方式排出體外。人要是不補充水分。只能生存幾天;若是脫水。會導致身體的嚴重損傷。
科學家指出,成年人每公斤體重需要40毫升的水,兒童則更多。飲水后10-15分鐘才能被吸收,取得消除饑渴的效果。在身體失水相當多的情況下,不能一次喝大量的水,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往下咽。每次喝水要間隔10-20分鐘,才能達到喝水的目的。
講究科學喝水,合理喝水,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養(yǎng)成喝水習慣
每天喝水量要在2000-3000毫升。不可平時不喝,渴時猛喝。最好每2小時喝一次水。一天安排7-8次喝水。
要掌握好喝水的時間
不要在飯前30分鐘和飽食后大喝特喝,這樣會沖淡胃液和消化液。喝水的最佳時間是兩餐之間、晚上和清晨。晚上是指晚餐后45分鐘至睡前這一段時間,清晨是指起床后至早餐前30分鐘。如果半夜醒來,最好也喝一次水。
要未渴先喝
一般人習慣口渴了才喝水,但口渴時人體內(nèi)水分已經(jīng)失衡。體內(nèi)脫水已經(jīng)到了一定程度。應主動喝水,如果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對促進尿酸排泄的效果較差。
最好喝溫白開水
也可用茶代替白開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鐵相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響鐵的吸收。茶中的鞣酸還可與某些蛋白質(zhì)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鞣酸蛋白。如有飲茶習慣,以淡茶為宜。
飲水三不喝
不要喝未煮沸的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會產(chǎn)生一種叫“三羥基”的致癌物質(zhì);不要喝隔夜水,因為隔夜水時間長,很適宜細菌繁殖,同時又使得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大大升高,影響血液攜氧功能;不要喝久沸或反復煮沸的“千滾水”,水反復燒開沸騰之后,水中的亞硝酸銀、亞硝酸根離子及砷等有害物質(zhì)的濃度相對增加,使血液中低鐵血紅蛋白結合成不帶氧的高鐵血蛋白,引起血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