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將釣魚作為養生之術,幾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兒便持竿傍溪,靜觀天水一色。釣魚實為形式,他那無餌直鉤能釣魚的理論,正說明了他“釣魚是假,賞魚是真”的淡泊利祿養生觀。祖國醫學認為,長時間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動靜結合,天人合一,有利于機體的新陳代謝,特別是釣魚時要求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置身于此,種種雜念均棄于九霄云外,對提高人的視覺敏感和頭腦反應的靈敏性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釣,有美麗的景色和新鮮的空氣相伴,是一種很好的自然療法。因此有人說“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藥補”。
姜太公垂釣雖無餌,但拋鉤觀浮,一覽群魚繞直鉤而過,再抬竿提線另拋,這一起一立、一提一拋,使四肢、手腕、脊柱得到了全面的活動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靜觀魚兒繞鉤時全神貫注,屏氣凝神。兩者一動一靜,動靜相兼,是運動平衡的統一。
釣魚不僅是消遣性的雅趣活動,還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清晨傍晚,在江邊湖畔、河旁海濱凝神垂釣,既可呼吸新鮮空氣,排除雜念,又可培養耐力和反應能力,可謂養心益神又健身。還可以陶冶性情,培養穩健的性格,克服急躁輕浮,具有修身養性的作用。春天垂釣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患者也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