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也一天,憂也一天,自娛自樂莫心煩,快快樂樂度百年。”這是一位長壽老人寫的《健康謠》中的一段話。“玩耍”是人生的本性,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玩耍”這兩個字不但不占社會的主流,而且還賦予它不光彩的理念。人們認為,耽于玩樂會“玩物喪志”。“胸懷大志”,“廢寢忘食”,“潛心鉆研”,甚至“頭懸梁,錐刺骨”,才是多數人的追求。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賦予了“玩”的新含意。玩能開發智商,玩能使大腦得到更好地休息。“玩耍”讓你恢復疲勞,身心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之中;玩耍應該是一種充電,讓我們適當休息后精神更充滿活力,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玩出身體健康玩耍有助于消除疲勞,增強新陳代謝;玩耍可鍛煉心肺功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玩可強壯肌肉,減少腰背酸痛;玩有助于消耗熱能,避免肥胖,令人容光煥發;玩能增加關節的柔韌性和肌肉的彈性,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玩出心情舒暢玩耍可舒展身心,消除精神壓力,有助于個人從壓力中解放出來;玩樂使人的心情好起來,消除焦慮、緊張和悲傷。與大家一起玩耍,相互之間有很強的感染力,可增強個人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使人際關系更和諧。會玩的人往往都有很多朋友,避免與減少了孤獨感,有利于增進身心健康。
孩子越玩越聰明大腦有140億個腦細胞,蘊藏著無窮的才能和潛力,只要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且盡情去享受,就可能發揮出超人的能力。玩耍對孩子來說,不論是培養創造力、想象力、毅力及思維能力,還是社交能力和體力等,意義都是重大的。從小缺乏玩耍的孩子,不僅易引發孤獨癥、多動癥,還容易導致肥胖、成人后誘發高血壓等疾病。
老人越玩越長壽美國老齡問題研究人員研究表明,對70歲以上的老人而言,從事適當的娛樂活動,比整天坐在電視機前更有助于減少死亡率。因為喜歡玩耍的老人活動量大,能量消耗也就多,這對患有多種疾病的老人更有利;也降低了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死亡危險,有助于延年益壽。
孩子該怎樣玩幼年時以鍛煉感官的知覺能力和手眼的協調性為主,如玩撥浪鼓、堆集木和玩彩色筆等:童年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操作能力、手眼的協調能力為主,如拼裝模型、拼圖、捏泥巴、涂鴉等;少年時選擇玩具與玩的方法,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愿望。
老人該怎樣玩適合老人玩的項目很多,至于該怎樣玩,需要根據老人的年齡、性別、體質、是否患有疾病、各人愛好以及季節、氣候變化等而定。如散步、打太極拳、練劍、跳健身迪斯科、游泳、旅游、爬山、打門球、集郵、下棋、吹拉彈唱,或到老年大學學習書法、繪畫以及參加園藝勞動、養寵物、坐茶館聊天等,都是老人喜歡并有益身心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