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限售股上市的壓力不斷加大,在2、3月份都達到了市值超過4000億元的水平。中國股市從來就沒有經歷過如此之大的內生性擴容壓力。近期市場走勢不佳,應該說也是和這一因素有關的。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哪一類限售股解禁以后的套現壓力最大,以期提前作一些相應的準備,免得遭受意外損失或者錯失機會。考慮到股改后以全流通模式上市的那些股票中,也存在因為是網下配售、戰略配售以及是非公開發行等因素而存在限售期的問題,而這些限售股的流通同樣給市場帶來了壓力,因此,把這類股票與“大非”、“小非”等放在一起進行分析。
一、網下與戰略配售及零星“小非”:最可能套現
從實踐來看,一旦解禁到期最容易套現的,是那些通過網下及戰略配售等路徑發行的限售股。這些股票的持有人一般都是財務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本身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只是為了利用現在的新股發行體制來獲取無風險受益。所以,在這一類限售股獲得流通時,相關股票的成交量會急劇放大,拋盤持續涌出。而且,由于這些股票的持有人只關注一次性的申購收益,因此如果股市表現不佳的話,其拋售的愿望就會更強烈。
另外,一些銀行發行的專門用于申購新股的理財產品等,還在契約中明確表明只要股票上市,必須在一定的期限內賣出。所以,此類限售股流通時的套現壓力是最大的。
壓力同樣很大的還有那些零星的“小非”,這些股票的股東當初同樣也是作為財務投資者介入的,投資以后過了好多年股票才獲得了流通權。由于股票差價收益巨大,同時相對來說股票的相對數量也不多,并不能因此來影響上市公司的行為,所以這些零星“小非”也是最容易套現的。特別是其中那些已經在拍賣市場上轉讓過的零星“小非”,持有人在拍賣時的動機多半就是為了上市以后賣出。因此在有了這樣的獲利機會之后自然是要選擇盡快出手的。所以,如果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存在上述的情況,那么在這部分限售股流通時是要有所警惕的。
二、大額“小非”與競爭性行業的“大非”:套現壓力也比較大
“小非”是種通俗的說法,一般是指不具有控股能力的非流通股。但由于有的上市公司規模并不小,因此即便只是它的“小非”,從絕對數量來說恐怕也并不小,這就是大額“小非”。一般來說,大額“小非”的持有者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也就是俗稱的“大非”)都是有一定關聯關系的,并不方便馬上賣出。而且因為這部分股票數量比較大,全部賣出對自身的財務狀況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這部分限售股票通常就不會在解禁時一下子全部賣出。所以,那些看上去解禁數量真的很大的大額“小非”,套現壓力倒是不一定很大。
另外,那些競爭行業的“大非”,控股股東在確保控股權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也是會選擇拋出一部分的。這主要是基于調整投資方向,改變資產結構的目的。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這類股票的“大非”的減持,這部分壓力也不是很小。有關方面曾經提出要盡可能增加市場上實際流通股票的數量,一般來說也就是指這類股票。對此,投資者也是要關注的。
三、其它限售股:套現動力不足
除了以上這些限售股之外,至少到目前為止,其它限售股的套現壓力還不是很大,這些股票主要是屬于壟斷行業的“大非”。因為是壟斷行業,因此效益相對比較好,股票套現出來以后也未必有特別好的資金投向。
另外,從維護大股東的絕對控股地位以及強化自身的行業地位角度出發,通常也不愿意輕易地去作減持動作。因此,那些表面上數量巨大的“大非”,一般來說在解禁的時候,很可能基本上就沒有進行減持。持有這類股票的投資者,倒是可以不那么擔心其“大非”減持的。
根據以上的簡單分類,可以看出,今年雖然是限售股的解禁高峰,但是不同類型的限售股,其套現的壓力是并不相同的。大體上,真正到期就可能套現的,大約只占可以套現數量的20%-30%。雖然這個比例并不高,但比去年的套現率(約12%)是大大上升了。而且考慮到今年的解禁基數要高出去年不少,因此限售股流通的整體壓力還是很大的。投資者有必要為此作好思想準備,而管理層也應該像當初推進股改那樣,為限售股的流通創造一個寬松的市場環境。畢竟,限售股流通能否平穩上市,是關系到股改是否真正稱得上順利結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