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策略實際上是對基礎市場分析判斷的延伸。2008年股市預期收益為正,是我們繼續投基的前提條件。但是,今年的股市注定是一個震蕩年,機會飄忽靈動、充滿不確定性,在這樣一個市場中博取收益,考驗的是基金經理見微知著的敏銳判斷力和隨機而動的果斷行動力,研究表明小規模基金更容易做到這一點。這也為我們鼠年投基提供了一條線索。
基金排名成反向指標
作為一位基金投資者,沒法不關心基金的業績排名,因為我們投資的目的就是財富增值,把錢交給基金公司打理,就是相信他們能夠更好的實現我們的目標。因此,基金業績排名自然成為基民投基時的重要遴選指標。
然而,縱觀最近兩年的基金年度排名,可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2006年的十大領跑者,除華夏大盤精選外在2007年的較量中不僅紛紛出局“前十”,并且大多表現比較靠后。用專業人士的話說,“基金排名成為反向指標”。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中信建投證券公司投資策略研究員吳浩經過研究發現:之所以出現基金排名成為反向指標的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基金規模的變化導致基金操作風格的變化。
規模和業績是基金公司追求的兩大目標,業績從根本上來講是基金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規模的擴張則直接帶來更加豐厚的管理費用,因此基金公司往往存在擴張基金規模的本能沖動。然而,過度“增肥”又會造成對基金業績的拖累,出現規模和業績的此漲彼消。

筆者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對06年業績排名居前的10只股票型基金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在07都作了規模上的擴容,而業績表現則遜色不少,特別是富國天益價值、銀華核心價值優選、和易方達積極成長,三只基金在規模上紛紛上演“大躍進”,業績排名則紛紛表演“大撤退”。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為擴大規模往往利用排名在下年度展開熱烈營銷,特別是在前兩年基金賺錢效應的影響下,名基金更是受到基民的狂熱追捧,一時間基金規模紛紛突破百億大關,甚至三四百億的基金也不鮮見。然而,過于龐大的規模基對金經理的靈活操作提出了挑戰。
“同樣的基金經理,不同的基金規模,其股票的配置、打法會有很大的不同。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只基金達到三四百億的規模,其操作風格反倒十分簡單了:把滬深300拿來,參照其行業配置買進股票;然后,如果該基金經理特別看好某板塊,比如銀行,則增加5%的銀行股,不太看好的板塊,比如鋼鐵,則減持5%的鋼鐵股,完了。”吳浩對記者如是說。顯然這種由于過度擴容造成的被動復制指數的操作手法是很難取得驕人的業績的。
“規模小讓你的想法較容易實現,我們今年下大力氣在提高了自己的股票轉換效率上。其實一些大基金也跟我們一樣看準了一些投資方向,但是他們的轉換效率很慢。”因此,“轉換效率的差異決定了我有了想法之后馬上可以變成現實,巨型基金則需要一個過渡期。”07年表現優異的巨田基金的投資副總監冀洪濤告訴記者。

筆者同樣對2007年業績排名前15位的基金進行了研究,發現其起跑時的規模都不是很大,這一特點則比較適合去年明顯的分階段風格轉換行情。(去年股市行情基本上可分為三波,第一波,年初—5月30日,可謂績差低價股奏響“丑小鴨變美天鵝”狂想曲;第二波,6月—11月初,可謂大盤績優股高唱價值成長主旋律,第三波,11月初至今,可謂中小板股上演“新股不敗”華彩樂章),這種風格的輪動,使得小基金“船小好掉頭”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并在業績上得到了體現。
特別是第一牛基華夏大盤精選以226.14%的年度增長令人瞠目,難能可貴的是,華夏大盤06年收益率也位列前十。然而,能享受這份福氣的基民卻是很少數,因為此基金從去年年初即暫停申購,雖然基金份額逐季遞減,但至今仍未有任何開放申購的跡象,基金吧里甚至有基民發帖:“王亞偉!快開放申購吧,我給你下跪了。”但王亞偉似乎并不領情,笑稱彼得林奇手下的基金封閉四年,華夏大盤只封閉一年不算久。顯然規模控制是華夏大盤精選持續領跑的重要條件。

小規模基金更容易勝出
小基金跑贏大基金并非是現階段獨有的現象,在此前的A股市場和國外均有過表現。晨星(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黃曉萍告訴記者:“小盤基金凈值增長跑的快,與基礎市場背景和其特有投資組合風格有著密切關系。”
一般來說,在一個熊市狀態下,小規模的基金運作快捷、靈活,優勢更明顯一些。而在一個振蕩調整市中,小盤基金可以繼續發揮快、靈、活的特點,而規模適中的基金應對波段操作的能力較強。同時,在一個牛市行情中,有一定規模的基金能更好地應對贖回壓力、分享更多的投資收益,特大型基金則難有表現。
2008年中國股市行情如何演繹?多數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繼續看好。因為中國宏觀經濟保持一個較高速度增長的良好基礎未變。但是,面對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美歐經濟可能放緩的外部形勢以及中國A股資金面吃緊等因素的影響,今年股市不可能再像去年那樣狂飆猛進、波瀾壯闊,而更可能的是機會飄忽靈動、指數起伏跌宕。對此,銀河證券的分析報告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們認為:(1)08年股市將高度震蕩;(2)預期全年收益仍然為正,但收益率可能比前兩年大幅降低;(3)成長性是主要推動力量。
基于這樣的分析判斷,08年的行情更適合策略型基金(相對于選股型基金),而策略型操作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基金盤子不能太大,因為正如前面專業人士指出的那樣,規模龐大的基金在投資操作時,客觀上往往只能被動復制指數。
那么小規模基金的標準是什么呢?換句話說,多大的基金可稱為小基金呢?
國泰君安策略研究員王成在他的報告《市場結構變遷與投資管理的未來——國內投資管理策略的第二次變革》中指出,國內的基金擅長選股,而基金規模不斷擴大時,選股的邊際貢獻是遞減的。國外的研究表明,在增加資金規模限制、組合周轉率限制、以及買入數量限制、持有期限等限制性因素(這些限制對于公募資金是合理的)之后,選股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小基金可以更靈活的選擇股票,但是當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后,可選擇的股票范圍越來越小,國外的研究表明,當資金規模超過市場流通市值的0.1%-0.2%之后,選股的意義并不大,也就是說,如果國內流通市值現在為8-9萬億,那么150 億規模以上的基金選股會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如果資金規模達到市場流通市值0.3%,選股策略平均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國內專業人士一般認為100億左右的基金為規模適中,考慮到今年股市基本面,20億—60億左右規模的小基金勝算更大。盤子太小,受到基金贖回的影響較大,同樣不利于業績的優異表現。
跑得快還要走得穩
當然規模小并非基金跑的快的決定條件,而只是一個有利條件,也并非所有的小基金都會超過大基金,此外,由于開放式基金不斷被申購、贖回,其規模也是動態的,為增加安全系數,投資者在選擇小基金時,可優先考慮以下兩種:
一是選小基金公司中的好基金。07年,很多排名靠前的基金是新基金公司的新產品,而經營一兩只名牌基金是新基金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的生存法則,從這個角度選擇此類基金相對保險。
2007年,中郵核心優選和東方精選兩只基金,以191.52%、168.83%的年凈值增長率分居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第二名,兩家基金公司也因此受益,成功提高了知名度。
業內人士分析,小基金公司需要靠旗下主要的一兩只基金打響名氣,所以會將整個公司的研發力量傾注其中,一般會采取比較積極的投資風格,“大多采取精選個股的方式進行主動投資,風險會有些高,但是一旦做好了,收益也會很大,整個公司的品牌都會隨著這只基金而打響。”而在業內,這兩只基金正是以積極管理,選股能力強而著稱。
東方精選基金經理付勇介紹,由于存在“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的規定,所以大基金公司往往不會太過關注小盤股,因為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規模往往較大,投資小盤股對基金凈值貢獻很小。但是在基金規模小時,只要投資一兩只有潛力的小盤股,就能夠為凈值提升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小基金會重倉一些績優的小盤股票。
二是選大基金公司中的小基金。大基金公司因為人員配備較多,一般整體實力比較強。在目前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選擇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中的小基金予以配置。從今年以來的業績排名來看,大基金公司的小基金表現大多好于大基金。比如,今年以來業績表現優秀的華夏大盤精選、華安宏利、廣發小盤成長等基金,都是公司旗下規模較小的基金產品。在操作上,投資者可選擇業內口碑較好的華夏、嘉實、南方、易方達、華安等大基金公司的小基金。
此外,考慮到今年股市高震蕩的預期,投資者還可以根據最近基金抗跌性做進一步篩選。筆者把最近三次市場大跌中最抗跌的股票基金進行了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