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可以說是財富守衛年。守衛財富,關鍵在于一個“穩”字,更多的考慮風險防范,更好的獲取穩健收益。盤點一下屈指可數的理財渠道,“打新股”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型基金無疑是投資者穩健理財的最佳備選。那么二者之中,今年誰更有可能勝出呢?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打新”熱潮就一浪接一浪地向投資者襲來,投資者則爭先恐后的追擊這股淘金浪潮,一時間有人搭乘銀行打新理財產品的快艇,有人乘坐債券基金的巨輪,對于很人來說,二者有何區別并不是很清楚,關鍵是要盡快搭上這班財富列車,以至一年下來大家都滿載而歸。二者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問題了。
打新銀行理財產品和可打新的債券基金,二者的交叉業務就是都可以打新股,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專職,后者是兼職。由于債券型基金是以投資各類債券為主,部分混合型債券基金只能以“打新”為輔,一般債券型基金只能拿出不超過20%的資金來申購新股,投資比例非常有限。而銀行打新理財產品則是運用100%的資金進行新股申購,也就是說,這類理財產品發行的唯一目的就是“打新”,目標明確,操作單一。據中信銀行理財中心經理王雯介紹,打新股類理財產品可在新股發行期集中所有力量為投資者申購新股,只有非常少量的閑置資產才會用作其他信托投資,如債券、央行票據等,相比債券型基金打新,全力以赴申購新股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大優勢。
說到這,二者的比較就簡單了,變成了今年打新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研判。先說打新市場吧,許多投資者認為去年打新股銀行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在15%以上,今年就算打個對折,也應該有8%吧。事實真的如此樂觀嗎?
銀行理財品打新收益降低
受二級市場震蕩的影響,以賺取差價為目的的打新股這種投資方式最近的表現并不樂觀。拿今年2月上市的中煤能源來說吧,公告顯示,通過申購中煤能源的新股,中信銀行“新股支支打”、浦發銀行“新股申購直通車”、招商銀行“新股集合號”和工商銀行“新股專項申購”產品的收益率分別為0.2078%、0.1695%、0.188%和0.19%。相應每萬元的收益分別為20.78元、16.95元、18.80元和19元。與去年底中海集運、中國太保和中國中鐵等大盤股相比,中煤能源的“打新”收益出現大幅縮水,縮水幅度在16%至60%之間。據機構測算,本次中煤能源“打新”的年化收益約為7%。

據統計,自去年1月9日中國人壽上市以來,兩市139只新股平均中簽率為0.31%,新股發行的平均收益率為0.41%,上市首日的開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為190%。而分時間段來看,去年全年共計上市123只新股,新股平均中簽率為0.34%,新股發行的平均收益率為0.44%,上市首日的開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為191%;而今年以來,兩市共有16只新股發行上市,新股平均中簽率為0.31%,新股發行的平均收益率為0.18%,上市首日的開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為187%。對照兩組數據不難看出,今年以來,新股發行上市的平均中簽率、平均首日漲幅以及平均首日新股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2008年1月份的數據分析,銀行打新股產品的收益率并不比貨幣市場基金高出多少。
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今年1月份參加中信銀行的“新股支支打”,每萬元獲得36.29元收益。而1月份持有南方現金增利每萬元獲得的收益為33.77元。從這個意義上說,去年曾帶來高額收益的打新股產品,如今已和貨幣市場基金一樣,成為了現金管理工具,只能獲得比活期利息相對較高的收益。
銀行“打新”產品收益的決定因素包括新股上市后漲幅、中簽率和產品費用。很多人認為銀行打新股沒有風險,從新股上市一般不會跌破發行價這一現實來看,打新股確實幾乎不存在折本的風險,但是新股上市后首日漲幅及中簽率的降低,將是銀行打新產品面臨的最大風險,即到頭來打新收益可能還不如銀行定存。未來這一風險向何種方向演變,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
1、新股發行制度是否發生變革。有媒體報道,證監會將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變革,采用市場配售或按賬戶配售,這對于投資人來說將降低收益。
2、資金量風險。由于2007年打新股收益可觀,吸引了大量資金常駐于一級市場,預計2008年仍然保持大量的打新資金,過量的資金將使得新股中簽率降低。
3、市場風險。與2007年大盤股大量上市比,2008年大盤股上市數量將少于2007年,而小盤股中簽率遠遠低于大盤股。此外,2008年業內普遍預期二級市場行情將遜于2006-2007年。
此外銀行打新理財產品,通常都會跟投資者簽訂一份收益分成條款,如果打新收益超過某個比例,銀行可以在超出收益部分提成。如某行2008年第1期打新股產品,對高于5%、低于10%(含10%)的收益部分按10%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對高于10%%的收益部分按20%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這些業績報酬的提取,直接減少了影響了投資者的打新收益。
債券市場迎來周期性牛市
由于債券型基金大部分資產投資于債券,因此債券市場的表現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影響債券市場的因素有哪些,2008年債券市場的表現如何呢?
分析債券市場,主要的因素有三個:
首先,看經濟增長情況。如果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衰退和下降的情況,這對債券市場是有利的。因為央行就有可能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
其次,可以看物價水平。如果CPI是增長的趨勢,對債券市場有負面的影響,因為央行有可能通過加息來抑制物價上漲。而CPI出現下降趨勢,央行加息的壓力下降,甚至可能出現減息的情況,對債券市場將是正面影響。
第三,資金面情況。如果資金比較充裕,特別是對保守型金融產品(比如債券)配置資金比較多的時候,債券市場的表現就會比較好。
要了解2008年債券市場的情況,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美國經濟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有可能進入衰退。這將導致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需求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出現下降的趨勢。央行在2008年繼續加息的空間有限。
其次,由于政府強有力的調控,國內物價水平2008年有望走出前高后低的趨勢,這對債券市場會產生較強的支持。
最后,今年從緊貨幣政策的核心是信貸從緊。面對手中的多余資金,銀行必然增加對債券的配置,推動牛市到來。信貸緊縮會從資金面上構成債券市場實質性的利好。
另外,股票、房產等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和回調,預期收益降低、風險加大,因此市場資金對低風險的債券有較大的需求,供求關系的變化也將帶動債券市場向好。
根據1月份晨星數據顯示,晨星中國股市指數全月下跌11.54%,晨星開放式基金指數下跌7.79%,股票型基金指數下跌9.00%。但與此同時,我國債券市場則出現暖陽,中國債券指數全月上漲了1.35%,其中長債上漲了2.52%,中短債指數上漲1.03%。
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基金基金經理林海表示,目前,中期金融債收益率已經接近5%,企業債的收益率接近7%~8%,僅從債券的票面利率來看,債券的收益率已較此前更有吸引力,并且,票息收益之外,如果債券上漲,還能獲得價差收益。根據我們的預期,目前的債券市場已經接近底部區域,投資收益也有希望超越去年。
債券基金打新更勝一籌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目前市場上有33只債券型基金,根據可否投資股票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不能投資股票的純債券基金,包括招商債券、融通債券和嘉實超短債等,這些基金不能申購新股也不能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第二類是可以打新股但不能在二級市場直接買賣股票的債券基金,這類基金目前約占債券基金總數一半左右,其中南方多利、諾安優化債券和博時債券是由中短債基金轉型而來,國投瑞銀穩定增利、匯添富增強債券和廣發增強債券是近期證監會連續批準發行的,這類基金新股投資的比例一般不超過基金資產的20%;第三類是既可以打新股也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的債券基金,包括南方寶元等10多只,正在發行的華夏希望債券也屬此類。其中友邦債券、泰信債券和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是由中短債基金轉型而來。這類基金股票倉位的規定較為混亂,最高的融華債券股票倉位可達40%,南方寶元可達35%,而長盛債券最低,只有16%。
可見,打新是部分債券基金和銀行打新理財產品的共同業務,那么僅就打新這部分而言,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哪一個更有優勢呢?
目前,銀行打新產品一般只能將募集到的資金參與網上新股申購,而債券基金在申購新股時,既可以像普通投資者一樣參與網上申購,還可以作為機構投資者參與網下申購,而從過往的經驗來看,網下申購的中簽率要遠高于網上,有時差距甚至達到幾倍。
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基金基金林海指出:“盡管打新債券基金的股票倉位不能高于基金資產的20%,但是,在申購新股時,債券基金不僅可以動用手中的現金資產,還可以利用債券回購進行融資,與股票基金和純現金理財產品相比,債券基金申購新股的資金利用率高一些。”
另外,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收益提成條款,而債券基金則只收較低的管理費,優勢自然是后者更勝一籌。
總之,在今年打新市場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與其把寶傾注在只能打新的銀行理財產品上,不如配置在債券基金上,畢竟作為后者主要投資方向的債券市場更被看好;此外,更多的投資渠道:債券(包括可轉債)、打新股和股票也使其能夠根據基礎市場的行情變化一定程度上靈活調整投資組合,可謂可攻可守,勝算更大。
當然,是否選擇可以投資二級市場股票買賣的債券基金,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基礎市場的判斷來決定。筆者認為,就目前的點位——滬指4000多點來說,股市還是有一定機會的,選擇一只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20%的債券基金,應該是一種最優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