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欄目重點發表前沿美術教育理論和課堂教學中焦點問題的討論與爭鳴,本期發表程明太、王大根兩篇文章供大家討論爭鳴。你對公開課“做秀”及借班上課又有什么樣的不同觀點,那么我們將為各位讀者建立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大家可以盡情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精彩的辯論文章我們將刊登在下一期的教育論壇上,敬請各位讀者關注。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區際之間、城市之間、省市之間、國際之間的課堂教學交流日趨頻繁,公開課成為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成為觀摩、研究、評價教學的一種常用形式。近年來,為了把課上得更精彩,公開課中的“秀”味便越來越濃,至此便成為人們紛紛議論的話題。 它在帶給人們榜樣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疑惑。2007年11月在無錫舉辦的“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評選”活動結束當天,就有老師在網上發表“三假”的文章,即“假人”、“假問題”、“假比賽”。
公開課有多種類型,所謂公開課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開放課堂,把自己(教師或學校)的教學思想、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向外界公開展示。究竟哪種類型可“秀”,哪種類型不能“秀”?本文做了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1.調研課
調研課是為了調查、研究、探討當前美術課堂教學和新教材試驗的情況而進行的課堂觀察與評課。同時也具有檢查或抽查的功能。因此,調研課具有目的性、突然性、真實性、靈活性等特點。調研人員往往是上級領導、校長和教研員。其調研和檢查的范圍很寬,有對教師平常上課的考察、有對配套材料使用的調查、有對新教材試驗的反映等。這類課是不能“做秀”的,不然就直接影響了調研的真實性。
2.觀摩課
觀摩課是為了總結、推廣、交流而進行的觀摩與評課活動。這類課程體現當前教育的新理念,它代表當前課堂教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具有導向作用,更具有推廣性和示范性,是當前公開課中的主流。在該類課中不反對“做秀”成分。這是因為要把最好的教學效果展示給聽課人,達到導向與示范的作用。但是,如果過分拔高以致脫離觀摩課的目標,使本該讓大家學習或摹仿的推廣課變得像看演戲,好看不好學,也就失去了推廣的意義。因此,對做秀演練有三個原則:一是該課要有新意,要有引導性、要“好看”;二是師生互動要真實,上出“真實”的感覺;三是不僅能起到開闊視野作用,還要能被學習和摹仿,起到推廣作用。
3.探究課
探究課是指為了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開設的公開課,具有試驗性和先行意義。但由于開課者帶有不同的目的和功利,所取得的效果差距甚大。探究課一般不像觀摩課那樣追求完美,而是針對某方面或某種新材料進行的教學試驗,其目的是探究和嘗試這一新問題。而觀察和評價此課的重點在于發現和尋找規律,確認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首先,它可以有各種嘗試,包括“做秀”;其次,它展示的并非是成熟或推廣的課,允許失敗;再次,能做出“秀”來也是一種創造,比如有準備的導入,有排練的表演以及提前制作的道具、準備的各種資料與音樂等,為聽課人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探索經驗。這其中當然也不排除教研員和其他老師的幫助。
4.評比課
評比課具有篩選性、比較性、公正性的特點,最不能“做秀”的課就是評比課.這類課代表一個地區當前教學的最高水平,在獲獎人名字的背后體現的是一個地區集體的智慧和成果。目的是評優樹標、推動教師教學能力和提高日常課堂教學水平。在檢閱課堂教學的同時,起到相互學習,交流促進,起到提升全國各地整體教學水平的作用。應該說這類課程無論是對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對教師都很有利。但從實踐來看卻不盡人意,最大的問題就是堂堂正正的“做秀”,使得很嚴肅的教學比賽活動成了“做假”的舞臺,不能不令人痛心和遺憾。
其實,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常規課,那樣學生才能真正受益。在各地經常性公開課的推動下,促進了課堂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但也形成一種誤區,似乎只要是公開課都要認真包裝一番,其結果卻把“評比課”推向絕境。其實,孩子們天天吃的飯才是他生命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營養,偶爾吃一頓“豪華大餐”雖很愉悅,但與他們日常的營養卻沒有直接關系。要想提高學生素養不是靠“大餐”,還得靠最真實、最樸素的“平常餐”。我們千辛萬苦的課程改革之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常規課的質量和水平,只有抓住了常規課才能找到實現課改目標的路徑。雖說評比課的目的是想要推動常規課,但成風的“做秀”正在改變著設計者的初衷,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憂慮。
怎樣的評比課才能更公正呢?我相信,只要正確引導評比課的走向,把評課這一好事做好,就能更好地促進常規課堂教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專家名片:程明太,美術教育學專家、美術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家藝術課程標準核心組成員;上海市藝術課程標準核心組成員;上海二期課改小學美術教材(上教版)主編;上海中學藝術教材副主編;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教委美術名師班導師。
研究方向:美術教育學、藝術課程論、兒童美術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