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幾乎都以“提出問題一師生對答一小組討論一教師總結”作為模式,必須的“引領”少了,必要的“點撥”特別是“矯正”少了。筆者認為,這種以問題為起點,靠淺層討論來運行的模式,只是對課程理念的表層理解。本文試從教師德行和語言運用的角度談談自主、合作、探究的人文內涵。
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從現代社會培養未來的公民素養,即獨立的人格、包容的氣度、平等的意識、開闊的視野和求真的精神。它充分體現了立人的教育思想,極具人文內涵。它是語文課堂教學整體功能的最佳組合,也是師生課堂交際互動的重要方式。
自主學習是師生合作、探究的基礎。從學生角度講,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學生對學習內容、目標、計劃、策略等都要有明確清醒的認識,并能使自己在每次自主學習中都有反省和收獲;從教師角度講,教師要體現立人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本,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教給學生“超前思索”(課前預習)、“學中思索”(課堂交際)、“掩卷思索”(課后總結)、“類比思索”(課后延伸)的學習方法,使之養成勤于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為合作學習鋪路。如《綜合性學習之主題探究學習:(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擬定計劃,選擇考察對象,搜集名聯格言,整理文字報告,表述文化異俗,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內定向的互助性學習,是自主的拓展,也是課堂“教”和“學”雙向互動的最有效方式。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發現與創造,不但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善于分析學生切膚的體驗,還要運用準確恰當的評價,激發不同意見的碰撞,創設寬松平等的課堂氛圍,不斷將討論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對那些訥于言談的學生更要及時激勵,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使他們身心得到最佳發展,甚至做到對另類的尊重與接納,對差異的求同與存異,進而領悟學生心靈的廣袤與深邃,分享學生的真誠與精彩,指點學生的異端與迷離,為探究架橋。如《真情出新》,教師通過對本班學生三篇文章的賞析,借助師生對話,以新的視角引導學生認知和情感的體驗,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漸進的思維碰撞與情感互動中合作、探究、提升,享受語文的人文情懷,獲得對寫作知識的理解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探究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它是合作學習的升華。這一階段,教師的作用是在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為學生開墾一塊獨立學習的園地,讓學生動起來,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園地”,體驗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享受自己豐碩的勞動果實。在這里,既有教師規劃“園地”的藍圖,也有教師連接語文與“園地”的創造性勞動;既有學生獨立勞動的個性色彩,也有師生合作切磋的欣喜。如《讓課堂充滿智慧和樂趣——(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教學片斷》,教師采用小組匯報、全班交流、教師點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香山飯店為何是白色的”這個核心問題,讓學生在教師開墾的獨立探究的“園地”里放手耕耘,以“園地”主人翁的姿態合作探究,全面了解貝聿銘大師建筑設計的主要成就、香山飯店的主要特點。整堂課,學生的表達個性精彩,教師的評點錦上添花,自主、合作、探究在師生互動中成為主要載體。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和道德人格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語言表達是師生和生生之間協調溝通、達成共識的重要手段。概念、原理、判斷以及認識策略的交流,交際雙方的價值觀,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等,都憑借教師語言滲透彰顯。道德人格是教師思維方式、情感意志、思想意識等非智力因素的隱性顯現,無時不被學生個體復寫、攝影、掃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因為“一個教師,其實也是社會舞臺上的一個‘角色’,他在講臺上講課,更是在舞臺上‘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學生乃至社會展示著自己的人格品位”。如:“同學們,如果香港中銀大廈、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展現了陽剛之美,那么貝聿銘融入全部情感和智慧以及獨特的審美視角來設計的這座香山飯店,就展現了溫柔、賢淑的女性美。他選用白色作為主色調,使得這一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也使得飯店在一年四季中都能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成為香山新的景致。所以它外貌似是普通,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會愈感覺到它輕妝淡抹的自然美。貝聿銘能在非議中屢建奇跡,就在于他的設計獨特。其實,你們今天提出的問題和回答也同樣優秀,我為你們而驕傲。”如果教師沒有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信念熱情,沒有愛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情感意識。就說不出如此精彩生動的話語。
因此,教師砥礪教學德行、提升語言表達藝術是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只有這樣,才能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這個角度看,教師要錘煉語言,首先要錘煉德行;要使語言催人奮進,先得使自己的品行高尚,時刻牢記自己處在學生的“監督”之下,并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深深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