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報刊上常把不知道結局或下落表述為“不知所蹤”,如:
(1)2004年4月7日,法國文化部宣布,一個水下打撈小組在法國南部海港馬賽以外的地中海海底發現了圣埃克絮佩里飛機的殘骸,但作家的遺體始終下落不明,很可能將永遠不知所蹤。(《光明日報》2008年3月19日)
(2)每一次,責任都被推到了增值服務商和不知所蹤的“騙子”身上,唯獨沒有運營商的責任。(《光明日報》2008年3月24日)
(3)DNA數據庫建立之后,震后幸存者如果想尋找或者驗證他們不知所蹤的親人,可以取些他們的血樣樣本,和遇難者的DNA樣本進行對比。(《人民日報》2008年7月9日)
(4)范駿業還涉嫌于2004年利用虛假合同騙取資金2.5億元,并將這筆錢全部投放收購中誠廣場項目的銀行專戶。范駿業本人一度被兩地警方通緝,此后不知所蹤。(《人民日報》2008年7月9日)
漢語最早的文獻有“莫知所終”,如《國語·越語下》:“(范蠡)遂乘輕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后發展為“不知所終”,如《太平廣記·蕭洞玄》引《河東記》:“時洞玄壇上法事方畢,天欲曉矣,俄聞無為嘆息之聲,忽失丹灶所在。二人相與慟哭。即更煉心修行。后亦不知所終。”這里的“終”是動詞,表示“終止”。《廣雅·釋詁》:“終,窮也。”《漢書·嚴助傳》:“嘉王之意,靡有所終。”顏師古注:“終,極也。”“所終”是一個名詞性短語。再看結構相同的成語:“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之”,“措”“以”“云”“之”在這里都是動詞。“終”有動詞的用法,而“蹤”顯然是名詞,不能作動詞用,故不能寫為“不知所蹤”。
“吹水”正流行 曲麗瑋
香港歌手陳奕迅最近推出的流行歌曲《最后今晚》中有一句歌詞“愿你記得吹水到日出的那老日子”。許多人聽后不禁要問:“吹水”是什么意思呢?請先看以下例子:
(1)由于本人是個吹水高手,在選購的過程中和商家聊得開,幾次下來積累了一些不需要理論技術基礎的實用技巧。(IT168網2003年8月29日)
(2)幾個主人在一起“吹水”時,大家比較得最多的就是誰的狗更聰明,忠誠倒是很少被提及。(《信息時報》2008年7月23日A32版)
(3)由于一心想贏錢,易某平時就向一些服刑罪犯討教賭博的經驗,經常與在醫院幫助護理工作的服刑罪犯一起喝茶、“吹水”,一些犯人也投其所好,大談賭博經,教易某如何才會贏的賭術。(《新快報》2008年8月4日A06版)
(4)早在開學前,師兄師姐已組建了QQ群和博客群,在Q群中,討論話題天馬行空,既有輕松有趣的吹水,也有口耳相傳的經驗心得。(大洋網2008年9月1日)
“吹水”一詞來源于粵方言,由香港進入廣東地區,大致可以理解為侃侃而談,形象地表現了口若懸河、夸夸其談的情景,歌詞中的“吹水到日出”即“閑聊到日出”的意思。作為聯絡感情、交流思想的方式,“吹水”比“聊天”這一說法更通俗化、形象化,顯得更親切一些。用“吹水”來表達“聊天、閑侃”的意思符合一些年輕人在語言使用上求新求異的心理,由于其新穎、時尚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吹水”除了有“聊天、閑侃”的意思之外,還有“吹牛、說大話、講空話”的意思。例:
(5)這些產品生產出來以后就直接上市,再請一幫人專門在專業網站上頻繁發布相關的檢測報告、試機心得等露骨的“吹水”
2008年8月29日,中央電視臺十二套“大家看法”欄目播出了題為“人肉搜索‘刑’么”的節目,節目開頭是這么一句話:“近年來網絡上流行的‘人肉搜索’這個詞在網絡上盛行,但是近日這個詞被禁用,這還要從這次奧運會后的一個人物說起。”“人肉搜索”這個詞被禁用的說法,應該是依據同年8月25日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草案時,認為文章,以此來吸引目標消費者的注意。(《中國電子報》2005年9月8日A03版)
(6)男人多少愛吹水,只要不過分,你心里一笑就可以,不必表現出來。(新浪網2008年4月7日)
(7)多年來,許多自詡為創新的企業,也大多是“偽創新”……卻無端吹水,好像產品真有多大創新價值,自己有多少核心技術一樣。(新浪網2008年5月15日)
(8)據唱片公司介紹,專輯上市不久,銷量已經突破25萬張,在市場如此不景氣的唱片行業,還能取得如此“開門紅”的銷量,看來其唱片公司的“吹水”功夫也是一流啊!《南都周刊(娛樂)》2008年8月20日第62期
上述例子中的“吹水”明顯不是指“聊天”,但卻和聊天有關系:正是從“閑聊”開始,到“侃侃而談”,再到后來的“口若懸河”,天馬行空式的聊天中往往不自覺地伴隨著吹牛、說大話。久而久之,就從“聊天、閑侃”意義中引申出“吹牛”的意思。
用“吹水”來表達“閑聊、說大話”的意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吹”——閑侃或說大話時口水四濺、滔滔不絕的樣子,不但形象,而且帶有強烈的調侃和戲謔意味。這也正是“吹水”這一方言詞得以廣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在社會經濟、使用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吹水”現在已經走出方言詞匯層,進入通用詞匯層,在報刊、網絡等媒體上頻繁出現。漢語中還存在著不少從方言進入普通話的詞語,例如“打的、埋單、愿景、忽悠、炒魷魚、發燒友”,這些詞語不但給漢語帶來了新的氣息,同時也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