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2008年考綱》)于3月8日如期頒布。與2007年《考試大綱》(以下簡稱《2007年考綱》)相比,《2008年考綱》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考試性質、考試能力要求、考試形式均沒有變動,僅在考試內容方面作了細微調整,延續了“考綱”穩中求變、變中創新的特點。“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刪除“常用”二字。擴大了字詞考查范圍
《2008年考綱》刪除了《2007年考綱》中,“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識記現代常用漢字的字形”兩條中的“常用”二字,表述為“①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②識記現代漢字的字形”。其能力層級沒有變化,仍然為A級,即識別和記憶層級。這種變化隱含了考查的識字量將有所增大,所涉范圍會擴大。雖然不會考繁、難、偏、怪字。但無形中增加了考查難度。刪除“常用”二字并不是鼓勵考生識記冷僻字、繁難字,而是引導考生平時注重積累,避免部分考生僅在考前臨時強化記憶《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以及一些常用字的異讀現象。同時提醒考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要養成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的好習慣,注意語文教材和課外讀物中的漢字,認清字形,注意對形近字、同音字和音近字等的辨析。
二、“準確、鮮明、生動”。提升了語言表達質量
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的“表達應用(D)”這一能力層級上,將“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從2007年的倒數第二項,調到最后一項,并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的表述。這說明2008年的命題將更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考查學生是否能借助語言這一思維外殼,真實準確地傳達內心的真情實感。這就要求考生注意三點:首先,要理解“準確、鮮明、生動”這三個概念并作針對性訓練,如對說明語段的概括、事件的概括、人物的評介、寓意的提煉等。其次,要注意“準確、鮮明、生動”是對一般語言表達的較高要求,但是不同表達方式又有不同的要求,如評價強調觀點鮮明,說明強調用語準確,描述強調語言形象。最后,要注意命題者可能會將“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與“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及“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綜合起來設題。
三、簡化“文學常識”的表述。寓變化于不變之中
與《2007年考綱》相比。《2008年考綱》把“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中的4條合并為3條。將2007年的第①條“識記中國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與第②條“識記外國重要作家及其國別和代表作”。合并為“識記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國別和代表作”。能力層級要求沒有變化,仍然為A級,即識記。此處如果像往年那樣分列,容易讓考生認為對中國作家重點識記時代。對外國作家重點識記國別。這樣合并不僅更加簡潔、清晰,而且考查內容也有細微變化,對外國重要作家作品除考查國別和代表作外,還增加了“時代”。考生復習時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對外國文學發展史要有大致的了解,關注外國作家所處時代。其次。應注意2007年自主命題省區“文學常識”試題題型、內容的變化,如在傳統的填空題、選擇題的基礎上,出現了簡答題、改錯題;從內容上看不僅考查重要作品名稱的識記。還考查對作品中主要人物及重要事件的了解。
四、“錯1字扣1分”,規范書寫惹爭議
《2008年考綱》寫作部分在“書寫規范,標點正確”這一項之后,附加了一條說明性的文字:“每一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加大扣分力度,是為了減少學生寫錯字、別字的幾率,激發師生在學習中消除錯別字的動機,加大規范漢語漢字的力度。但扣分太重可能會影響考生寫作速度,錯別字重復考查浪費了命題空間。也有可能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