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在一節小學六年級作文示范課上,全班孩子哭聲一片。原來,老師叫孩子們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表妹”等5位自己最愛的親人的文字寫在一張白紙上,爾后要求他們用筆一個一個地劃去,被劃掉的人等于不存在了。當孩子們把最后一個最愛的人也劃掉時,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這節課的執教者是杭州市的某特級教師。采取如此瘋狂的作文教學法,目的是為了喚醒孩子們的生命意識,對孩子進行生命精神教育。
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從孩子們當堂作文的質量看,我不懷疑其效果??勺屛艺鸷车氖牵斒种械墓P剎那間變成“閃著寒光的刀”時,真不知孩子們如何在親人間進行權衡和取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否應該承受這樣的“生死抉擇”?這一個個問題很值得商榷,想著想著,竟讓作為成年人的我不寒而栗。
喚醒孩子的生命意識,非要通過如此“殘忍”的方式嗎?當一個又一個至愛的親人在老師面前“消失”時,我們能夠承受得住打擊嗎?我們能夠不悲痛萬分嗎?我們依然能夠從容不迫、笑靨如花嗎?不能!那么,讓未成年的孩子過早體驗這種殘酷的“痛失”親情的一幕,我們的教育手段是否太“殘忍”?大人尚且不能直面這樣的“殘酷現實”,讓十一二歲的孩子來承受,我們是否太自私?當這樣的作文課堂作為示范課堂時,當這樣的教育被冠冕堂皇地稱為“生命化教育”時,我以為,這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手段出了問題!
喚醒孩子生命意識的方法很多。但是,諸如??谑心硨W校讓學生到殯儀館觀看死人火化的場景,以及上述特級教師采取“殘忍”的方式讓孩子體驗“痛失”親人的現實等,都是不足取的。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應重在教育孩子珍惜寶貴的生命,重在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敬畏感,重在呈現生命中陽光斑斕的一面,進而讓孩子們珍惜青春年華,愛惜美好時光,體驗生命的激情與精彩,而不是冷酷地殘害生命。如讓孩子們養一養小動物,種一種花草,多一點觀看《動物世界》的節目……凡此種種,我認為都能喚醒孩子的生命意識,都能達到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們體驗生命中美好而陽光的一面,卻要讓其過早地體味世界的悲情和生命中黯淡的一幕呢?一句話,這樣“殘忍”的教育方式,無異于摧殘孩子稚嫩的心靈。
(作者單位:海南三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