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般都有教師發展規劃,但大多數立足于教師群體,考慮的是整體師資的發展和平衡。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容易因此湮沒了教師個人的發展需求,肯定和激勵少數人的同時壓抑了多數人的內在需要。此外,不少學校師資建設的規劃雖有,但往往不夠系統,工作缺少聯系,缺少落實的措施與行動安排。校長該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管理事務中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并有效促進教師群體和個體的迅速成長呢?
一、開展多樣化的校本培訓
落實教師發展規劃必須依靠系統的培訓,除去學歷進修、校外學習、教師自修等形式外,校本培訓是學校培養教師的最有效的策略和形式。它立足于校情實際,有利于挖掘學校文化積淀和現有資源,使學校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承和發揚;它立足于教師需求,培訓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它立足于教學實踐,有利于解決當前教師教學中的熱點焦點問題,能現學現用。此外,由于活動在本校內開展,在經費開支、設施準備等問題上都比較方便節約。校本培訓有以下幾種形式:
1. 教師沙龍
一般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以沙龍和茶座的形式圍繞某一問題或幾個問題加以討論。話題一般來自于教學實踐,也有對新理念新觀點的交流和爭鳴。教師沙龍吸取了原來集體備課的優點,但在參與主體、話題范圍、學術層次以及研討氣氛等方面都較集體備課深廣得多,而且活動的氛圍、呈現方式等更容易激發人的思維和靈感,因此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
2. 名師講壇
對于一線教師來講,最缺少的不是實踐,而是理論的缺乏和觀念的革新。因此,適當請一些名教師、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對開闊教師眼界、提升教師理念、啟迪教育人生往往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講課老師大都會應學校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講授一些本校需要的內容,因此培訓針對性強。當然,也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的教師資源,請一些優秀的教師總結教法心得,介紹經驗,這樣既能調動校內名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好地為學校服務,又無形中樹立榜樣,號召全體教師向身邊的典型學習,一舉數得。
3. 公開教學
通過公開課進行交流學習,這是久經證明了的鮮活實用的校本教研形式。許多名師大家都將公開課的磨礪作為自己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一節公開課的出臺,從準備到呈現再到評議交流,中間參與的人次之多、研討程度之深入、學習的信息量之廣都是大家所熟悉和認同的。因此,學校經常舉行公開課比賽和交流,既有利于鍛煉上課教師盡快成長,又有利于其他教師互相借鑒學習,取長補短 。
4. 專項競賽
新課程提倡教師多反思,提倡行動研究,提倡寫教育日記、教育敘事等等。這些形式看似屬于教師的自我修煉,與學校無關,其實要促使教師盡快成熟,學校對此也應該給予相當的關注,甚至不妨作些統一要求,以比賽競賽的形式加以促進。比如有的學校提出五個“一”:一篇優秀的教學實錄(包括教學設計、課堂實錄、課后反思)、一堂公開課、一篇優質的教育隨筆、一個體現教育機智的案例、一本讀書筆記等,學校可以舉行相應的優秀教學設計比賽、教育隨筆征文、教學論文競賽、優秀課件制作比賽、教學基本功比賽、讀書報告會等等。同樣是教師自修自得這一環,學校不作為與有作為,對教師成長的關系是很大的,差別是明顯的。
二、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專業化和專業發展是一種時代要求,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衡量和評價也就成了當務之急。目前衡量教師專業水平的最主要是教師職稱評聘的辦法。這一做法確實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綱領性的劃分,但需要更細致的補充和完善,比如級差時間跨度較大不能及時肯定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職稱要求跨度較大缺乏激勵力量等等,有些學校甚至將職稱庸俗化為排資論輩或者簡單化為教學成績一票論等,嚴重地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此,學校有必要在國家關于教師職務評聘規定的框架下,針對本校師資隊伍的實際,制定出科學合適的教師評價制度,促進教師不斷發展。
1. 星級教師評定
星級教師評定制度,就是在學校內部通過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學力能力、專業素質、教學技能、教科研水平、工作績效等項目進行定期評議,確定等級,再授以相應的星級教師榮譽稱號。星級教師評定采取教師申評,學校成立學術委員會進行受理審議的形式,每年組織一次。為了強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對獲得相應星級的教師分發適當的津貼。這種做法有利于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以評促建,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又為教師發展提供參照對比的客觀依據。不少學校實踐以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校內職稱制
有些學校響應國家關于評聘分離的號召,在不違反國家關于教師職務評定的前提下,以重新聘任的形式對教師采取職稱資格的再認定。這一做法打破了過去一評終身的做法,教師的職稱成了流動的浮標,既有可能高職低聘,又有可能低職高聘,使得每位教師都有了危機感和緊迫感,從而增加了前進的動力。同時,這一做法立足于校內,學校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部分條款,使它更切合本校教師實際,靈活機動,既能促進教師發展,又能有效的為學校發展服務。此外,由于評價標準真實可感,教師之間工作可比性強,評價過程透明度高,有利于客觀反映教師工作得失和專業發展現狀,明確努力方向,收到教師群體的支持。
3. 檔案袋評價法
由于教師工作內容繁雜,不可量化的東西居多,因此純粹量化的管理容易出現形式化傾向,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教師的工作,有時還會挫傷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對此,可以采取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相結合的做法。參考檔案管理的做法,給每位教師準備一個檔案袋,將教師平時的工作成績和專業進步情況及時收集起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可以用語言進行客觀描述,一學期(或一學年)下來,學校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師評價活動,內容包括領導評價、同事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等,全部匯總后存檔。一定時期下來,學校領導可以根據教師檔案材料,繪出教師的專業發展軌跡,并給以相應的評價反饋和成長建議;也可以請一些專家教授來學校,據此幫助分析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進展情況以及改進的措施。當然,教師也可以依據自己的檔案材料,請專家或者領導評點指導,促進自身的發展。
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這一命題,學校管理者是大有作為的。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夫大學之謂也,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新課程提出,“教師發展,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說的就是學校作為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經過這場深刻的變革,必將淘汰一批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師和學校,也必將出現一批適應時代需要的名教師和名學校,當然,更會涌現出一批第一流的校長,第一流的教育家。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虎門外語學校)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