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聽到一家長與老師的談話:“我跟他說,以后再錯,錯一題罰五十遍……”
我不知道那老師的態度怎樣,因為我只是從他們身邊匆匆走過。但這句話卻像一粒石子,擊中了我的內心。
我的女兒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曾遭遇過“錯一字抄一百遍”的懲罰。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錯的是默寫中的字,那么那一整句要抄一百遍。我女兒的錯別字較少,最多的時候是一份卷子上有六個錯別字??粗瓕懙脙墒炙嵬?,我不難想象那些錯字多的同學的痛苦。為了完成作業,他們連下課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坐在座位上,手筆不停。有一次,我實在看不過去,拿起電話打算找他們老師提意見,女兒也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可我最后還是無奈地放下了。我似乎已經聽見了他們老師的回答:“我也知道這么做不對,那你告訴我,我該怎么做?”況且,我也是教師,我能理解分數給老師的壓力。對小學教師來說,這分數的壓力也許更為殘忍。因為小學生的分數都很接近,班級平均分每超過別人一分,都意味著更為艱苦的努力。在這種情況下,“錯一字抄一百遍”也就不奇怪了。女兒的老師原本很注意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但平均分屢屢落后,無奈之下,向別的班級取經學來了這么一招。家長會上,老師解釋了為什么要這么做,博得了很多家長的贊同:“早該這么做了!”
只是,有誰關注過孩子們的承受力呢?又有誰想過這樣做的后果呢?
我想孩子們也許會從此厭惡學習。你想,翻開書本,打開試卷,上面滿是看不見的眼睛盯著你找你的茬,你的學習還會輕松嗎?每次考試過后,要為自己的“不小心”付出抄幾百遍甚至幾千遍的代價,你還會熱愛學習嗎?我們的學生,往往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分化,大約有一半的同學開始背上“差學生”的名號;到了初中高中,分化繼續,最后進入大學的只是小部分“精英”。而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厭學”的隊伍越來越大,有誰注意到,那極有可能是小學時“錯一題罰五十遍”“錯一字抄一百遍”種下的禍根呢?
我很欣賞西方的一句格言:“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小孩子犯錯是他的權利,他在錯誤中學到的東西,將會更有價值。倘若我們成年人不能以寬容之心去面對孩子的錯誤,那么他會因恐懼而養成謹小慎微的性格,或者是滿不在乎。這兩種學生,我們的校園里并不少見。對前者,我們充滿愛憐,卻不知道他將來面對真正的人生時會充滿困惑;而對后者,我們說他 “油鹽不進”,而他也就一路破罐子破摔下去。這兩種學生,在我看來,由同一種病因造就,那就是我們做教師和做家長的“不寬容”。
學者黃全愈寫過一篇文章,叫《必須動一動中國基礎教育的基礎》,其中有一組中美基礎教育比較的數據,明白地告訴我們,我們的學生年級和成績成反比,即年級越高成績越低,而美國孩子幾乎所有數據都呈現“年級越高,成績越好”的正相關奇觀。有人質疑那數據的可靠性,在這里,我想以我的經驗加以印證。我們學生的語文成績,小學時動輒一百分,而到了高中階段,我們都在為學生作文的低幼化傷神!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也常常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痛苦。我想問一句:當我們的孩子為“錯一字抄一百遍”或是“錯一題罰五十遍”的時候,人家的孩子在做什么?人家正在閱讀,甚至是像模像樣地撰寫著論文!為什么我們學得最多,學習的時間最長,而到最后,我們的創新能力卻總是不及人家?有誰知道,那“錯一字抄一百遍”“錯一題罰五十遍”的機械式的低級重復,正磨損著我們孩子學習的熱情?
不要以為,“錯一字抄一百遍”“錯一題罰五十遍”傷害的只是“差學生”。我們的學生,學習的動力幾乎全部來自外界,比如說為父母爭氣為自己博得好前程等等。當取得預定目標之后,更多的人便喪失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如果有人還愿意繼續學習,那也多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位和待遇。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習總擺脫不了“功利”二字。背負著“功利”二字,我們身邊的庸才越來越多,而 “錯一字抄一百遍”“錯一題罰五十遍”的實質就是功利的,它扼殺了孩子們自發的探索求知的欲望!
如果真愛我們的孩子,那么,就請不要“錯一字抄一百遍” “錯一題罰五十遍”吧。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三十六中)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