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從前是沒有“假設”的,“假設”不過是事后諸葛而已。當一念而過的“假設”在我們腦中消失時,這種“假設”是生命中瞬間的浪花。說從前的“假設”只是對過去的懊悔和無奈,而對于未來的“假設”,那是夢想。
而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面對著不同的責任和風險,這需要保險作為我們人生的安全帶。當潛伏在我們周遭的危機突然來臨時,我們已經有保險做好后續保障。而無需感嘆生命中“假設”在等待我們應對,以至于不要為過去的而懊悔。
當然,你不要相信太多的假設,不要期待“假設”。從前的“假設”是傷痕,從前的“假設”是懷念……那么的“假設”都不是生命的真實。生命中的“假設”在于運用保險防備未來。購買保險不在于是否因某種良機從此享受榮華富貴,過揮金如土的生活,而在于是在較高的物質享受下安全、穩定、和睦、無憂的精神富裕。這才是生命的價值。
人生階段決定保險的選擇
很多人都問:什么年齡購買保險最合適。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我們面對著不同的責任和風險,相應的理財目標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需采用不同的理財策略。而在眾多的理財工具中,保險是必不可少的。保險作為現代人理財的安全帶,如何系好這根安全帶,這根安全帶的松緊程度,都關系到家庭理財的成敗。
當然,由于社會形態的改變,潛伏在我們周遭的危機日漸趨多,生命中有太多的假設。因此這得看清自己處在哪個人生階段。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保險需要,沒有一個保障方案適用于所有的人和家庭,但是沒有保險方案的家庭卻是生活理財的大忌。
其次,針對這個問題的直接回答。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階段,都需要買保險。有的人會問,我這么年輕,需要買保險嗎?我這里有錢,還需要買保險嗎?事實上,任何人在任何年齡階段發生意外事故、疾病后,都可能導致家庭經濟發生額外的支出。盡管有些家庭會有一些經濟基礎保障,但是這些保障可能來自可能來自家庭收入、也可能來自社會保障,但很多時候這些都不足以抵御風險。這就需要一份商業保險進行補充。、
在明白人生需要購買保險后,人們也需要明白我們在人生各階段的生活重心,家庭情況不同,財務保障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從而造成對保險的選擇也會不同。單身貴族的家庭負擔,肯定比有家屬的已婚人士來得輕,因此后者的家庭會需要更多保障。此外,資產較少的人也比資產較多的人更需要保險,因為他們本來就缺乏經濟保證,更需要保險分散風險。
因此可見,規劃保險時應該考慮的三個要素:所處的人生階段,家庭負擔及個人在家庭的地位(包含責任地位和經濟地位),以及所擁有的資產。
也只有透過保險,給自己一份安心,給家人一份保障,才無需擔憂可能面臨眾多假設,與家人才能愉悅地享受生活,這才是保險的真諦!
依據生命周期規劃保險
人生每個階段面臨著不同的風險。因此,我們將人生分為單身貴族、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退休期四大階段,每個階段的保險規劃也都有所不同。
單身時期,工作不久、尚未成婚的年輕人,又沒有多少家庭負擔,首先應該重視的是自身的意外和意外醫療類保障。如果有醫保或單位能報銷一部分,就可選擇津貼類保險;反之,則需要購買附加住院險。其次可以考慮一定數額的定期壽險,萬一發生意外,可以得到充分的賠償用于治療和渡過受傷后的難關,萬一身故,也可為父母提供撫恤金用于晚年的生活費。若收入尚可,可以考慮重大疾病類保險,畢竟“年紀越輕,保費越便宜”,這是購買壽險產品的最基本觀念。
成家了,此時的家庭責任感逐漸形成,而你也正出于收入高峰期和責任高峰期。夫妻雙方可選擇保障性高的終身壽險,附加上定期壽險、意外險、重大疾病險和醫療保險。另外,可以購買適量的兩全保險儲備將來有孩子以后的教育經費以及自己年老以后的養老金。
家庭成長期是人生最辛苦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時代。此時的你應該考慮這三個實際的風險:孩子生性好動,體質弱,因此給孩子購買意外保險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選擇那些保額逐年遞增或者有分紅的保險品種來抵消一些基本的通貨膨脹還兼有投資的作用的教育金產品,在父母經濟實力寬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步考慮。
此外,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應當為自己構筑充分的保障。需要為自己購買較高額的壽險、意外險和大病保險。這樣的話,萬一發生意外,可使孩子和家庭得到經濟保障。
退休時期,在這個時候,保險顯得可有可無。由于這一階段各種保險的費率都很高,應該主要依靠自己早年積累的養老金和子女贍養。如果考慮到為子女減輕壓力,也可投保一些保費不是很高的意外險等險種。當然,如果以后我國開征遺產稅,為了盡可能多地將自己的財產傳給子女,也可以購買高額壽險以避遺產稅。
保險調整的三大注意
(1)、定時調整保險消費額度
初入社會之年輕人,財富尚未累積,經濟能力有限。只能花錢買最需要的保障,而不是所有保障。隨著自己的“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責任、作用以及經濟貢獻的變化,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保險消費額度應該隨著人生財富的積累和需求的變化而作出調整。
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由于此階段經濟收入比較低且花銷大。年輕人在投保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意外傷害保險,因為這類保險保費低,但保額高,此時保險占整體理財規劃資金的比例不應該超過8%。
當組建家庭,在家庭形成期時,開始系統規劃生活,可以考慮定期壽險和健康險等。一般來講,夫妻雙方的保險總額應達到家庭年收入的5~8倍,保費支出應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以內,因此調整好儲蓄型和保障型險種的比例比較重要。如果預算有限,這一時期保險規劃的設計原則應是以為家庭收入貢獻較大者為主。
在家庭成長期時,一切都變得穩定了許多,因此可選擇具有返還性的險種。但同時也應該考慮到自己養老和一些更大疾病問題,因此,應該選擇購買偏重于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保險產品等。此時保險占整體理財規劃資金的比例可在20%以上。
退休期主要是主要內容應以安度晚年為目的,只要適當體檢下保險即可。如果想購買高額壽險以避遺產稅,則需要依據財產多少進行保費調整。
(2)、安排不同險種的優先次序
和理財目標需要安排輕重緩急一樣,購買保險也有一個總原則:優先購買最急需的產品,先近后遠,先急后緩。比如從事高風險工作的人士,他最應該購買的是“意外傷害險”,而不是先給自己的女兒買一份“少兒教育金保險”。
每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因此所需要的保障力度也不同。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先安排最需要的那個家庭成員最需要的那份保險。
20~30歲左右的單身期,以意外保障為主,輔之部分的定期壽險和醫療保險。30~40歲的家庭形成期,壽險、醫療、子女教育保險都要充分考慮,有余力的再考慮自己的養老。40~50歲的家庭成長期,健康醫療和養老保險迫不及待需要全面拉高。50歲以后,醫療和養老成為基本的兩大問題,需求度并沒有降低,但因門檻較高很難購買,所以應盡量提前規劃。
(3)、避免誤區
1、對于孩子的保費不宜過多。
在中國,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準備一些保障應該得到鼓勵,但不應超過現實的承受力。每年為孩子投保的保費以不超過家長的為宜,少兒險交費期應集中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所以交費期不宜過長。等孩子長大成人之后,讓他自己選擇合適的保險投保。
2、要研究條款,不要光聽介紹。
保險并非無所不保。要嚴防個別營銷員的誤導,因為沒根沒據的承諾或解釋是沒任何法律效力的。對于投保人來說,應該先研究條款中的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這兩部分,以明確這些保單能為你提供什么樣的保障;再和你的保險需求相對照。如果一些保險條款過于專業,投保人一時弄不明白,可以向一些專業人士咨詢。
3、勿盲目購買。
人們在購買貴重商品時,由于價格不菲,一般都會貨比三家,買保險也應如此,因為保險是長期理財品種,一定要謹慎。盡管各家保險公司的條款和費率都是經過保險監管部門批準的,但比較一下,仍會有所不同。如領取生存養老金,有的是月月領取,有的是定額領取。同時,要小心在“人情保單”,由于人情關系往往沖動購買,從而出現一些比較嚴重的誤導,會導致重大理賠糾紛。
4、及時更改或退保
投保后,投保人仍應多次反復審核保單,并冷靜分析利弊。若不滿意,可在猶豫期內(一般為10天到1個月)及時更改或退保,避免今后更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