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擎天”,雙手擎天是雙節棍使用最多的姿勢,攻擊和防守都適合。上挑下砸、左攔右格、劈打攪掃、進退攻守,均較勝于其它姿勢。而酒類板塊一方面在消費趨旺的同時,政策方面的利好也使得酒類股受益良多,另一方面作為收藏增值佳品,酒類也具有價值,不愧為攻守兼具的板塊。
食品飲料中的抗通脹王
在企業應對通脹的提價、產品結構調整以及壓縮費用率三大對策中,提價是最強的策略。而在食品飲料行業中,中高檔酒類產品由于生產的稀缺性、需求的旺盛以及局部的寡頭壟斷,具備較強的提價能力。
在經濟增長、溫和通脹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高檔白酒在其定價權優勢下產品價格連續提高,原料上漲對其盈利能力影響有限,年初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的高檔酒都進了提價,毛利率不斷攀升,再加上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和消費觀念的更新,高檔白酒將繼續蠶食低檔白酒的市場份額,景氣度在未來幾年中仍將延續,繼續看好高檔白酒的盈利能力。
從產品結構看,高檔酒的投資機會更大。公司的收入來自于高檔酒的比重越大,公司越是能夠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尤其是擁有很強定價能力的企業,更是值得投資。
從行業角度看,白酒行業的投資機會較其他酒大。白酒行業是我國的民族產業,其釀造工藝和生產標準在世界上無法仿制,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其幾千年文化的傳承使得著名白酒企業都有著很強的定價能力,在通貨膨脹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代下依然擁有很強的自主權,并且是不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淘汰的行業,主要是因為其工藝不是取決于科技進步,而是取決于釀造的環境和釀造的傳統工藝。
除白酒之外,葡萄酒、黃酒、啤酒行業也各具其優勢。我國葡萄酒仍處在發展初期階段,葡萄酒銷量的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未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將使葡萄酒行業長期景氣。黃酒作為一類快速消費飲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且世界上為我國獨有,今后幾年黃酒行業仍能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具有全國品牌效應的古越龍山值得關注。啤酒作為情緒型飲料,2008年的奧運會啤酒銷量會大幅增加是確信無疑的,北京奧運的召開給了啤酒企業一個爭霸的機會和平臺。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品牌是一種稀缺資源,在消費強勁增長的刺激下,釀酒企業將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隨著今年成本增加,白酒提價、黃酒提價、啤酒提價,提價成為食品飲料行業的關鍵詞。在加大內需,消費升級的前提下,酒類前景看好。
在眾多酒類中,白酒在表現強勁。5月15日申萬食品飲料行業指數在反復震蕩中小幅上漲0.92%。不過,該行業中白酒類個股的整體表現則要超越行業指數。截至收盤,除皇臺酒業(000995.SZ)小幅下跌0.89%以外,其他白酒類個股紛紛飄紅。其中,瀘州老窖(000568.SZ)、酒鬼酒(000799.SZ)和山西汾酒(600809.SH)等個股分別上漲4.27%、3.96%和3.35%。可見由于其相對較強的的提價能力,白酒類個股一直受到各方投資者的青睞。在當前通脹壓力較大的環境下,該品種也是抗通脹的較好選擇之一。
此外,葡萄酒和黃酒行業發展形勢良好、前景廣闊,產品結構也逐步升級。不過黃酒公司缺乏茅臺那樣具有自主定價權的強勢品牌,且黃酒的主要消費區域局限于江浙、上海等地,對黃酒公司未來發展有所限制。葡萄酒行業在消費升級大潮推動下總量迅速擴大,以年均15%的增長率保守估計,到2015年葡萄酒行業的銷售收入可以達到450億元以上,將較目前規模增長3倍以上,主要企業成長空間仍然較大。而產品高端化是葡萄酒行業的重要趨勢,2006年噸酒均價已經達到2.6萬元,較2004年上漲幅度超過40%,目前這一趨勢仍在延續,在產品高端化方面取得成功和具備潛力的企業均值得關注。其它啤酒的龍頭企業,如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尤為具有奧運概念也值得關注。同時,隨著夏天銷售旺季的到來,將會帶動銷售額。
對于二季度的投資策略,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朱衛華認為,高端消費品如白酒、紅酒、黃酒的需求近期有所降溫。市場期待四季度消費旺季高端消費品的表現,但前提是宏觀經濟穩定增長。
由此可見,葡萄酒行業、白酒行業及黃酒行業等食品飲料子行業基本面良好發展狀況及未來可觀的發展前景,將為相關個股的走強奠定堅實的基本面基礎。

選擇優質品牌個股
作為典型的防御性投資品種,在國內宏觀調控將可能進一步延續的情況下,具有抗通脹能力的酒類個股相對投資價值將更加突出,有利于避險資金的關注。
1、白酒品牌
在經歷了連續7年下滑之后,中國白酒銷量在2005年開始回升,行業利潤率自2003年起就一直在改善。產品結構調整,即企業從生產低檔產品轉向生產中高檔產品是利潤率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瀘州老窖(000568):國窖1573和瀘州老窖特曲成為公司未來的兩大支撐。上世紀90年代之前,高端白酒市場就是茅臺、汾酒、五糧液、瀘州老窖的天下,但是瀘州老窖采取了“讓名酒變民酒”的經營策略,錯過幾次提價機會來鞏固品牌形象的大好機會。2000年以來,公司調整策略推出“國窖1573”高端品牌取得明顯的市場效果,從2004年開始放量,2007年達到2200噸的銷售量,低于國窖目前動態銷量3000噸的規模,預計今年將達到3000噸。此外,瀘州老窖特曲將在5年內出廠價從108元/瓶提到200元/瓶,而且銷量將從現在的6000噸提升到20000噸,為瀘州老窖在未來5年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啤酒行業
受成本壓力影響,行業毛利率下滑,但啤酒企業通過工藝優化及產品結構優化有效化解成本壓力,啤酒稅前利潤率與噸酒利潤提高,行業盈利能力增強。未來三年我國啤酒年均產量增長在10%左右,到2010年,我國啤酒產量達到5230萬噸左右;銷售額年均增長12%左右,到2010年,我國啤酒銷售額達到1378億元左右。
青島啤酒(600600.SH):青島啤酒2008年1季度銷售啤酒114.8萬千升,同比增長17.7%,銷售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27.4%;利潤總額2.53億元,同比增長44.3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964萬元,每股收益0.099元。公司表示正在為奧運會做積極的準備,奧運會期間將拉動我國的啤酒銷量增長和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及銷量,對公司業績產生正面影響。
3、 黃酒
現階段國內黃酒行業利潤率較高,業內大型生產企業具有業績成長性良好且較為穩定的優勢。不過黃酒行業處在品類競爭階段,是黃酒作為飲用型酒種,飲用接受度需要加強,要在啤酒、白酒、葡萄酒等競品中沖出一條路。
第一食品(600616.SH):去年凈利潤1.65億元,其中“石庫門”“儂好”“金楓系列”等黃酒業務銷售總收入5.4億元,黃酒凈利潤達1.3億元,同比增加了2414.50萬元。公司集中了作為海派黃酒的兩大品牌, 第一食品旗下的“石庫門上海老酒”與華光釀酒公司旗下的“和酒”占據了上海中高端黃酒市場七成份額, 雙方實現的利潤總額更是超過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公司經過半年多“調整與轉型”后,整合開始提速,公司打造黃酒第一品牌的步伐已經展開。
4、 葡萄酒
國內葡萄酒產銷量較為集中,其中王朝酒業集團、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和煙臺張裕葡萄釀酒有限公司三大廠家占據中國葡萄酒市場85%的份額,呈現典型的“三足鼎立”格局,因此,這非常有利于行業有序競爭和行業利潤集中。
張裕A(000869):公司2008年1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65億元,同比增長27.02%;實現營業利潤3.64億元、凈利潤2.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9.70%和39.10%,實現每股收益0.52元。公司加大了市場投入和開發力度,強化了對經銷商的保證金收取與管理,使公司銷售費用和其他應付款出現較大增長。作為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龍頭公司,其經營穩定增長。國內葡萄酒發展空間依然廣闊,公司是目前市場環境中較好的防守型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