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參加了全國政協“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專題協商會。會上,謝鴻光代表國家統計局通報了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網站6月30日公布的通報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仍在高位,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8.1%,比上年同期上升5.2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無疑意味著絕大多數中低收入人群生活質量在不斷下降。且不說政府無權通過行政手段強制非國有單位提高工資,社會工資水平短期內增長過快,也可能帶來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推動物價在現有基礎上益愈上漲的后果。所以,在居民消費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情形下,國家減稅與退稅既能實質性穩定國民生活質量,又能避免惡化通脹、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所以是最宜采取的幫助國民抵御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帶來沖擊的應對辦法。
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民經濟寬裕時為國家稅收增長作出了貢獻,當居民消費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國民生活質量面臨下降之時,國家通過減稅與退稅方式反哺國民,是國家呵護國民利益、政府對民眾承擔責任的題中之義。國家統計局網站6月30日公布的通報顯示,1-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29064億元,同比增長33.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2個百分點,盡管同期財政支出17610億元,增長31.1%,但財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1455億元,同比增加3162億元。由此可見,當前國家財政完全具備向國民減稅與退稅的能力,國家理當通過減稅與退稅來平衡居民消費價格高位運行給國民經濟利益帶來的損失。
國家向國民減稅與退稅,不但可以提高國民應對居民消費價格較快上漲壓力的能力,穩定國民生活質量,而且國家減稅與退稅可以提高國民的投資與消費能力,從而促進投資與消費增長,并由此而對國家經濟穩步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不但廣大國民,國家財政最終也會是受益者。盡管統計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投資穩定較快增長,消費保持快速增長,但是投資中很大部分增長屬于包括重化工業在內的固定生產投資增長,消費的快速增長更與物價漲幅較快有直接關連。所以在當前,國家理當通過減稅與退稅辦法來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實質性提高國民對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能力,發揮惠民而又利國之功效。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與發展,我國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國民收入在更大程度上向著財政與政府收入集中,而居民個人收入在整體國民收入中所占份額不斷下降的態勢。既然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在于富裕國民,不斷提高國民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是國家與政府堅定不移的目標,那么國家與政府理當通過各種可行方式調控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均衡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比例。也正因為如此,可以說,當前居民消費價格高位運行之日,正是國家應向國民減稅、退稅讓利之時,是促進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