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職場,很多知名企業都將是否把團隊意識放在首位,是否能為同事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協助、資源或者機會,以及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評選優秀員工的重要標準。
這條標準被稱為“職場利他主義”。
從心理學上看,任何一個個體都是不完美的,只有團隊聯合起來,發揮出合力優勢,才可以達到不敗的境地;而如果人人都假定他人是潛在敵人,心理上的緊張感和焦慮感將會與日俱增,由于不能很好地調動他人的資源,可能會讓自己走入孤軍作戰的困境之中。職場利他主義,可以促進同事間進行自愿合作,這樣就能使組織更加有效率地利用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資源爭奪,特別是能更有效地利用稀缺資源。
高層次的職場利他不但在順手的辦公室小事上.更是真誠地為他人創造有利環境,幫助對方成功上。惟有這樣的寬宏大量,才能贏得人際間的信任,帶來雙贏的最佳結果。
競爭主義,可使企業短期內取得成效
利他主義,會讓企業有長足發展
IBM人力資源總監白文杰
現在的企業有的是崇尚利他主義價值取向的,而有的則是個人英雄主義價值取向的。利他主義價值取向提倡適當地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自己,提倡團隊協作精神。
利他主義和競爭主義的不同風格更多地是體現在沖突管理上。利他主義以企業利益為最高,以團隊精神為重,使整體利益最大化,更好地實現團隊成員的共贏。
而在以個人英雄主義為主導的企業里面,傾向于以個體競爭的方式進行;沖突管理,認為每個人的利益都是最高的,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地爭取個體利益的最大化實現,因此也就更崇尚競爭。這種競爭短時期內可能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但從長遠看,只以個人利益為重,對他人不但不考慮,還進行排擠、利用和打擊,則會逐漸失去團隊中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帶來人力資源的損耗和浪費,給企業帶來不良的影響。
利他,是以共贏為目標的職業人的成熟行為
國內某知名日用品有限公司個業傳訊部經理詹明
利他不是絕對的,正如猴家族成員“你幫我撓背,我幫你抓癢”一樣,職場中的利他行為通常都是互惠性的。
比如我們部門有三個小組,我帶的這個小組有四個人。雖說平時都各司其職,但有一名是新人,對企業環境和業務尚不熟悉,有時她負責的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有時上面分派下來一項比較大的,需要四人共同完成的任務,因為一人的不得力,其他三人就要分攤得多一些。這不僅增添了另外兩名組員的工作壓力,領導也會認為我不會帶人,團隊績效上不去,我的職業發展也受影響。因此,我們三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想方設法幫助這名新同事盡快融入工作。因為只有她“上路”了,我們干活才不累,團隊績效上去了,大家都好過。
職場中提倡利他主義不是喊口號,戴高帽。說到底,利他是以共贏為目標的一種職業人的成熟行為。我們公司的企業發展方針第一條就是“內求團結”,在這種企業文化的熏陶下,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時刻把團隊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部門成員互相支持不拆臺、互相尊重不發難、互相配合不推諉。每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大家都能品嘗到勝利果實,然后再攜手邁向下一個目標。
職場人解析——
利他主義,各方受益
新浪活動行銷部經理陳慧
對個人,利他行為與呼吸新鮮空氣同等重要
狹隘的競爭思想是把個體置于孤立的地位。這種企業氛圍會給每個人帶來一種壓迫感,而這種惡性競爭只能使人自私自利、情緒低落、心靈孤獨,更容易罹患心臟病與癌癥等方面的疾病。所以,對自身健康而言,利他行為與呼吸新鮮空氣同等重要。
● 對下屬的利他行為——能使下屬感受到有學習和提升自我競爭價值的機會,從而獲得下屬對你情感上的認同和工作支持;
● 對平級同事的利他行為——能夠增強團隊的合作,為自己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良好環境;
● 對上司的利他行為——能獲得上司的倚重,增加自己升職的機會等等。
對公司,利他主義能提高企業競爭力
許多時候,公司氛圍的好壞比待遇更能留住一個人。提倡員工的利他意識,可以促進同事間進行自愿合作,從而很好地加強團隊的協作精神,這樣能使公司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爭奪,更有效地利用稀缺資源。因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工作不是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一個真正具備競爭力的公司或企業一定是有一個強大的團隊,而不是個人。員工的利他意識和行為,將成為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專家解析——
“利他”的心理學原理
1、共存與共贏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我們把以利于他人為目標所采取的行動,稱作“親社會行為”。人們為什么會幫助他人?進化心理學認為,人們通過幫助基因親屬來使他們的基因綿延下去;而對于幫助陌生人,則是人們期望幫助他人后,能夠增加他們將來幫助自己的可能性。就算利他中有自利的成分,卻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共贏,只要這種自利不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2、助人者,人恒助之
人的情緒與利他行為之間是相互影響、良性循環的。心情好的時候,人們內心會更加快樂積極,傾向于把自己的快樂向外傳遞,去幫助和鼓勵他人;同時利他行為也能夠刺激他人對自己的好感和尊重,讓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延續。而單純的自利行為則無法實現這種人與人之間動力的傳遞。
助人者,人恒助之,由于利他行為比自利行為讓人得到更多心理滿足,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自我人格的完善、發展以及飽滿的動力,所以人們開始更多地提倡和發展利他行為,幫助自己以及團隊成員的身心健康建設。
職場利他典范行動
* 能從感情上安慰團隊成員,幫助他更快地適應和投入工作
* 協助解決公司內部人際沖突,注意保持微笑和風度
* 積極參與那些公司未做強制要求的集體活動,并鼓勵周圍人參與
* 注意收集和掌握與公司所在行業有關的信息.并樂于與同事共享
* 應對問題時,盡可能多搜集和傾聽團隊成員以及上下級的意見,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做出決策
* 表現出優良的職場作風,不回避在工作之外和同事交換各自對于生活的看法和觀點,促進成員間的心理親和力,制造富有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