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診斷書
姓名 張蓓 26歲 廣告公司文案
姓名 顧峰 28歲 某航天研究所研究員
自述 張蓓覺得結婚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可是這一切卻伴隨著策劃婚禮時蜂擁而至的煩惱而煙消云散。本來是主角,卻突然被周圍的人左右,隱隱的恐慌憋在心里,無處表達。連未來的丈夫也開始指責自己無理取鬧。
顧峰認為成家立業是男人的大事,終于娶到嬌妻,心里充滿了幸福和自豪。可就一個婚禮安排問題,一邊是父母,一邊是妻子和岳父母,左右為難,不知該聽誰的。還沒結婚,就已身心俱疲了。
診斷 婚姻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結合。而婚禮作為婚姻的儀式,承擔著重要的功能,每一個細節都有其隱含的意義。張蓓和顧峰為婚禮大傷腦筋,其實,正是婚禮心理意義的展現:兩個家族結合必然會遇到關系建立和心態調整問題。在咨詢中,我運用再評價心理技術,引導他們逐漸反觀到自己的內心,了解婚禮的實質,從創新的角度,舉辦一場飽含心理意義的新式婚禮!
咨詢師 候文君
張蓓特別委屈,要結婚了,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時刻,她卻陷入了爭吵和淚水中,這婚怎么結啊?
顧峰則一片愁云慘淡,結婚怎么這么難啊?要伺候未來老婆,尊重岳父岳母,還得哄著自己的爸媽,男人難當,他算是親身體悟了。
本來是甜蜜的婚禮,準新人卻走進了咨詢室,他們到底遇到了什么撓頭事呢?
“我覺得我們必須把這些事都弄清楚了才能結婚!”張蓓坐在沙發上,一開口就已情緒激憤。
“小蓓,你別老這么說,結婚本來就是商量著來。你看我們同事結婚遇到各種瑣事都是很正常的,怎么到你這兒就都成了問題?”顧峰顯然又頭痛起來了。
“人家的婚禮怎么樣我不知道,我就覺得我這婚結得不正常!”
“怎么就不正常了?請客吃飯安排程序,誰結婚不是這樣啊?你那些突發奇想太幼稚了,怎么也得考慮父母、家人的感受吧!”
“你看,我一說你就這樣,我就不能有自己想法,這到底是誰結婚?你們家人都說不得!”
至此,張蓓已經又氣又委屈,眼圈都紅了。顯然,讓他倆這樣吵下去,咨詢是根本沒法進行的,于是,我詢問他們的意見,先進行單獨咨詢。
婚禮上的合理與荒謬,行為背后另有隱因
張蓓感到很委屈,和顧峰結合她其實也承擔了很多壓力。獨生子女,又從小就生活在城市中,同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對女兒給予了厚愛與期待。而張蓓也不負眾望,一直順風順水,進廣告公司不久就成功策劃了幾個廣告,受到主管的認可和重視。
顧峰是個淳樸的農家孩子,執著的韌勁讓他在努力多年后,以資優的身份進入了國家級的某航空研究中心,年紀輕輕的他在工作上已頗有建樹。
這兩個人的相遇既有著現實的機緣巧合,又不免帶有一絲浪漫和夢幻的味道。張蓓的嬌憨遇上顧峰的質樸,而顧峰的不善生活也遇上了張蓓的溫柔細致。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一年后,顧峰在張蓓的生日上向她求婚。
在咨詢中,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張蓓在這段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她在努力和家人溝通,讓其認可和接納顧峰。
但隨著婚禮日期的到來,兩個家庭最大的矛盾出現了。用張蓓的話,她的“夢幻婚禮”破滅了。
“每一個女孩都會對她的婚禮有一個幻想,美麗的婚紗、陽光海岸沙灘,還有圍繞在身邊的鮮花和祝福,那一天她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可是我的人生從去他們家起就開始徹底轉彎了。”
“你知道他媽媽突然問我生辰八字時我有多震驚!這些完全不是我要的。在這之前我從來沒覺得什么農村人城市人,現在我算深有體悟了,這差距豈止一點半點。”
從張蓓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她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是一場充滿時尚和浪漫的婚禮,而顧峰家人心中籌劃的則偏重傳統。那么婚禮儀式真的是矛盾的核心嗎?
我開始非常細致地和張蓓談論整個婚禮的籌備過程,而我也找到了一些信息:
1.當張蓓描述她心目中的婚禮時,非常沉浸其中,整個人都處于興奮和快樂的狀態。
2.每一次提到顧峰的父母,張蓓都會不自覺地皺起眉頭。
3.在描述婚禮中周圍的親人和朋友的表現時,她反復強調應該是“親切而有禮”的。
其實,在以往的咨詢工作中,我不斷體會到,大部分的心理問題、生活問題背后,往往都是關系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顧峰的父母,你會怎么說?”
“嗯,他父母都挺樸實,也特別勤快,在他們村子算是很能干的。”張蓓想了想,很誠懇地給了這樣一個評價。
“好,如果再用一句話來描述你和他們的關系呢?”
這次張蓓顯然猶豫了,她張了幾次口又重新沉默:“唉,要是這樣,干脆不辦婚禮算了。”
“為什么呢?”雖然張蓓避開了我的問題,不過,我覺得從這里更能觸及問題的核心,因此立即追問。
被我的問題再一次堵在心中的結上,張蓓終于開口了:“其實我真的感到很疲憊。決定結婚之后,我第一次跟他回家,說實話他家人對我都很好,可是我們彼此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真的有很大不同。特別是怎么辦這次婚禮,簡直是南轅北轍。而我還要處處考慮,不能讓顧峰難受,不能不尊重他的父母,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到最后,我都不知道這場婚禮是為誰而辦的了。”
聽起來,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而有趣的是,當我們面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困惑、不舒服的感受時,每個人都會使用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處理問題或者保護自己,心理學上稱這種行為為“防御方式”。張蓓提供給我一個聽起來十分合理的現實理由,翻譯過來也可以說成“這是難以改變的現實,這不怨我”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合理的理由困住,陷入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幫人的人努力分析想辦法,被幫助的人一臉愁容輕松否定每一個可能的辦法,其實被幫助的人不過是通過這樣的一個防御方式禮貌拒絕別人的幫助,張蓓正是如此。只不過,這一切都不是她有意識的,而是由她潛意識主導的自發行為。
張蓓正在用這樣的方式保護自己,掩蓋一個真正令她痛苦的問題。張蓓像避免疼痛一樣,本能地避免談及核心問題。
直到談及他們的新房,終于看到了一些轉機。顧峰的父母雖然知道兒子會在城市定居,還是在老家給他們夫妻在小院里新蓋了瓦房。當我很隨意提到熱夏可以到鄉下避暑時,張蓓的反應突然變得很激烈:“不可能!我寧可在家吹冷氣,也不會回那里去住。”
“為什么呢?”
“沒法住,他們家那么多人,村里村外都是親戚,亂都亂死了。”
“可是,你也說過,這些親戚都很喜歡你。”
這時張蓓長長吐了口氣,仿佛有什么沉重的東西必須要發泄一下:“我就怕這個,我第一次去都傻了。那么多老的小的都在我身邊,我真不知道怎么應付。說實話,當時我心里就一個想法,恨不得立刻跑出去!他們家很大,人也很好,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融入進去。”
“如果讓你給婚禮細節的不如意和費神應付眾多家人的煩惱打個分,你會怎么打?”
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的張蓓愣了很久,漸漸地她了解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她說:“前者占百分之三十,后者要占百分之七十。原來是這樣……”
這也能解釋她為何反復強調婚禮中周圍的親人和朋友要表現得“親切而有禮”,對復雜關系的恐懼,讓她生出了這樣的渴望。
不放過這樣的沖擊機會,我又推上一把:“你知道婚禮是什么嗎?”
張蓓疑惑地看著我,似乎說這個問題還用問嗎?而她在咨詢中與我建立的信任又促使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婚禮,不就是為了宣布我們兩個成為夫妻嗎?”
“對,還要讓雙方的家族接納你們。”
“呵呵,我的問題可以用婚禮來解決?”聰明的張蓓立刻發現了關鍵所在。其實,與其找各種理由對抗婚禮,不如懷抱著智慧接納復雜的人際關系。
直面難題,對愛人要敞開心扉
顧峰是個極其坦誠的人,咨詢一開始就向我表達了他的心結,這場婚禮對他至關重要,幾乎被他賦予了新生的意義。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在家里都拿我當典范鼓勵其他的弟妹小輩。可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城市里,我也有寂寞和恐懼。直到遇到了小蓓,能夠擁有自己的家,我才算真的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一員,這個城市才真正屬于我!”
原來在顧峰的心中,婚禮被賦予了這樣的意義。因此,本來雷厲風行的顧峰才在這件事情上顯得過分小心和焦慮。
“其實,張蓓常常在抱怨你不拿主意。”
“我知道,可是我好像就是得了解所有人的感受后,才能下決定。”
“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更沒法下決定。”
苦笑著點點頭,顧峰一臉無奈。這無奈正在破壞著他和張蓓的關系。
我決定用更直接的方法,把張蓓也請進咨詢室,利用他們的親密關系來解決顧峰的心結。
首先,我給了他們每人3分鐘向對方傾訴,要求傾聽的人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不能隨便打斷。
傾訴的主題是:“你平常會關注自己的情緒嗎?情緒不好的時候通常會怎么辦?”
張蓓和顧峰對我的用意有點摸不清,但也懷著疑問認真做起來。3分鐘看似很短,兩個人在傾訴中卻分別瞄了兩三次我的計時器。
3分鐘結束后,我讓他們分別給彼此一個回饋。
顧峰說:“我挺詫異的,女性一般更情緒化。沒想到小蓓并不經常關注自己的情緒,這點和我有點像,通常心情不好都先轉移注意力,實在不行了,才會面對問題。”
張蓓接著說:“顧峰在我眼里特別堅強,今天聽他一說,原來他也經常有煩心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像鴕鳥一樣能躲一時先躲一時。不過,我今天才知道,他還是很敢于承擔的,當他悶悶不說話了,一般就是情緒不好了。”
我點點頭,給了他們一些鼓勵,接下來要求他們用5分鐘的時間向對方傾訴,傾訴的主題是“一件你最自豪的事”。
張蓓覺得自己的創意天分得到認可很自豪;顧峰最自豪的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組建自己的家庭。
最后,我要求他們用10分鐘的時間向對方傾訴,傾訴的主題是“你當前最擔心的事”。
10分鐘結束,兩個人都還在繼續說著。而我也能夠看到,這一次沖擊的作用正在他們的內心激蕩。
這回我再次使用彼此反饋的方法。
顧峰先開口:“沒想到她在擔心怎么和我的家人相處的事,而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方面。我從小就家人很多,習慣了,覺得很容易很自然,沒想到身為獨生子女的小蓓會感到手足無措。而我一直以為她是嫌棄我的農村出身,覺得婚禮不夠檔次在和我鬧別扭。”
張蓓先是對顧峰的話小孩子一樣撇撇嘴,才說:“我一直都覺得他特別獨立,特別成熟,總之從沒想過他會自卑。我對一些細節的疑問會讓他惴惴不安,我一直覺得他特護他們家人。現在看,他挺痛苦的。”
說到這兒,兩人不禁相視一笑。
解決了心理問題,我們的咨詢進入了實質階段,如何解決婚禮問題?
婚禮巧思,為幸福做個設計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講,婚禮也是心理儀式的一種,既然是儀式就必然要實現某種功能。對于張蓓和顧峰的婚禮,不但要實現普通婚禮的功能,如宣告成婚,還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功能:
1.幫助張蓓和顧峰的家族成員建立關系。
2.通過婚禮確定顧峰的心理地位,完成自我認可和家族認可。
基于這些,我們決定策劃一個與眾不同又具有功能意義的新式婚禮。
第一個想法就是積極的態度和頻繁的會晤。之前,顧峰的父母會擔心委屈了城市媳婦,提意見總是小心翼翼,而張蓓的父母又會擔心對方覺得自己擺譜,有想法總要三思過后才表達一分。其實,這樣使得問題越弄越多。大家往往寄希望于婚后再慢慢建立關系,其實,恰恰相反,繁復的婚禮儀式不但有著吉祥寓意,還為建立新家庭關系提供了最佳的契機。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家庭通過溝通、合作建立起的親密關系會更穩固。
第二個想法是主動角色互換。一般在男方這邊的婚宴,新郎會更像主人,新娘子會羞澀被動。有時婚禮都結束了,新娘子還認不全新郎家的親戚,顯得緊張尷尬。在女方這邊的宴席也是如此。這次,我們決定來個顛倒。在男方家,由新娘子主持,除了習俗上的禮節外,婚宴一開始干脆就拿出女主人的姿態,主動出擊,認親人,認輩分,建立關系,求得認可。在女方家,關于新郎的講究相對少一些,那么新郎完全可以從婚宴初就開始全權打理。主動的態度會讓對方的家人感覺非常舒服,會更愿意接納新的家庭成員。
第三個創意來自張蓓的靈感,在正式婚禮前安排一次比較正式的雙方父母的會面。而這次會面的主要任務是在一個更安靜的狀態下,接受父母的祝福,得到對方家長的接納。當然,這仍然是儀式性的,雙方父母會準備一份檔案,包括自己子女的出生證、成長照片等資料,交給對方保管,也預示著從此這個生命將由另一個人真心珍愛了。
當然,關于婚禮細節,我們還想了許多小招數,比如:拜過高堂后,對對方父母分別外加一個擁抱;新郎新娘不光收禮,還為重要的家人各自準備了小禮物。從被動到主動,其實多了很多細節,可張蓓和顧峰卻顯得非常興奮,這才是他們渴望的屬于自己的婚禮!
專家的話
完善婚禮功能的實用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不但帶動了經濟的變化,家庭結構的變化,婚禮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也在進行著自己的演變,作為心理儀式,它的功能當然也需要被賦予更豐富的內容。然而,我們所經歷的眾多婚禮只能用耗心費神和不倫不類來形容,難道用各種各樣的吉祥話和吉祥儀式就能夠真正帶來婚后的幸福生活嗎?
在喜慶之余,還必須要實現婚禮的現實功能:讓新人融入新的家庭。
婚禮籌備是婚姻幸福的第一戰
不要忽視婚禮籌備過程的重要意義,很多顧慮可以拋開,應該看到,任何兩個陌生的家庭要因為兩個新人而建立親密關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與其等到婚后產生摩擦才想到亡羊補牢,為何不在婚前就著手,做好充足準備呢?
增加雙方父母的會面,不要圖輕松棄權,多商量也就會多了解,雙方父母能夠建立好關系,才是對兒女婚姻的最大祝福!
變被動為主動,讓婚禮真的成為你們的
很多人煩婚禮,就是覺得誰的話都得聽,最后弄出來的東西常常并非他們心中所想,不得不嘆息理想與現實的可怕距離。其實,也并非沒有可能擁有一場自己的婚禮,這其中主動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不要想這么麻煩干脆丟給父母,不要覺得結婚羞澀,不好意思表達意見。拿回婚禮籌備的主動權其實是眾望所歸,要知道,替你們操辦的人心中也很為難呢!
(責任編輯/王小艾)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Tel:(010)51026393